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范晓晖 《中国保安》2006,(14):18-20
家,是一个爱的驿站,心的港湾。青春年少的保安员,怀揣着各式各样的理想,来到异地挥洒青春年华和汗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婚姻、家庭、前途等一系列的人生现实问题也不期而至,如何选择和放弃,成为他们心中的困惑。在通往婚姻殿堂的路上,他们收获着甜蜜和幸福,更品尝着艰辛和苦涩。家,就像千千万万保安员心头的一盏灯,它温暖而让人眷恋,却又饱含着多少咸涩的滋味。刘旺军,今年24岁,来城市当保安已经三年了。去年国庆节,小刘被准假回老家探亲,这次探亲他要完成一件大事——相亲。家里就他这么个儿子,父母年纪大了,想让他娶妻生子的话题已经…  相似文献   

2.
树有根,水有源。台湾当局开禁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以来,台胞到大陆祖居地寻根谒祖,探亲访戚者纷至沓来。他们借探亲谒祖的机会.查找、抄录本族昭穆。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大陆访问,其行程也特别安排了谒祖认亲,其家族昭穆为他们了解自己在本族中的辈份提供了莫大方便。  相似文献   

3.
给笔者介绍情况的,是几位朋友。他们在今年三四月间先后到越南作经贸考察,有的是去探亲。笔者根据他们对目前越南华人情况的零碎叙述作个整理。 经过70年代后期的“难民潮”,现在越南的华人究章还有多少?朋友们所了解的,和各有关资料提供的都不一样,有说70万、85万、100万的,还有说150万,有说不少于200万,有  相似文献   

4.
过去,海峡茫茫,人为阻断,无情的海水曾吞噬了多少纯洁的爱情,人为的藩篱制造了无数婚恋悲剧.今天,海峡大门徐徐开启,百万台胞跨海而来,在炽热的交往中,两岸许多痴情男女之间又进发出爱情的火花,出现了一曲曲新的跨海婚恋.喜乎?悲乎?人居两地 情系一心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千百对老夫妻在经历了几十年痛苦分离之后,终于鹊桥相会.望着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相聚,人们多么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再重演,让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但是,悲剧并没有结束,由于台湾当局种种不合理限制,新的牛郎织女又在不断地产生.他们重步老一辈的后尘,又一次陷入痛苦的分离之中.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实践中对离监探亲的规范属性与及其与特许离监之间的界分还不够清晰。离监探亲的法律制度在风险预判方面的要求远超出了监狱的能力范围,而诸多关键问题如基本认识、责任风险控制、法制完善创新等又研究不深、解决不力。需要明确从严与不得准予离监探亲的情形,取消或修正不合理不恰当的限制性条件,设置利于扩大施用的强制要求与运行机制,改进相关部门的责任分配与协调合作机制,推进离监探亲和特许离监法律制度的改革创新,使离监探亲制度的激励与考验功能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6.
1993年,几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先后赴台探亲、讲学、访问,他们在台时间虽不长,但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为了适当地解决远离家乡同家属分居两地的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问题,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回家探亲,只是指工人、职员回家探望父亲、母亲和配偶。在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中连续工作满一年的正式工人、职员,同父亲、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而又不能够利用公共休假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夕,许多被迫抽壮丁或抓壮丁的国民党兵去了台湾,这些老兵日夜都想回大陆探亲,于是就有许多老兵回家探亲的感人故事。可是他们年事已高,有的平安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有的只能在梦里回到故乡探亲;有的回乡前意外离世,只能魂归故里。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台湾老兵回乡前意外离世的真实故事。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有关权益,文中皆为化名。  相似文献   

9.
新事篇     
不修坟 不立碑 捐款修窖惠乡邻 近日,嵩县籍台胞乔长兴先生携夫人回乡探亲旅游,受 到家乡群众和县委统战部的盛情款待。乔先生看到,乡亲们 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可山区部分群众的吃水问题仍没有 得到解决。特别是看到乡亲们准备修建集雨水窖而缺乏资金 时,他毅然将准备为祖上修坟、立碑的1200元钱捐献给缺水 严重的何村乡安岭村,帮助该村修建集雨水窖。在他的带动 下,日前又有5名回乡观光探亲的台、侨胞为饭坡乡寺沟村 捐款3000元修建集雨水窖工程,此工程可解决60余户的人 畜吃水问题。他们的义举在家乡传开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 好评。 (嵩县县委统战部)  相似文献   

10.
陈世高 《文明大观》2003,(12):52-52
我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探亲的半年时间里,同加拿大人有不少接触,初来异国他乡,我喜欢观察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喜欢上了他们。  相似文献   

11.
军装情     
有件事,30年了,仍记忆犹新。那年,村里一位军官回乡探亲,前来看望时任大队书记的父亲时,给我送了一顶军帽,当时我把那顶崭新的解放帽戴到头上时,那高兴劲就甭提了。戴了它,不知赢来了多少羡慕的目光。不料乐极生悲:有一天,我去大姐家走亲戚路过一个知青队时,被几位知青团团围住,头上的解放帽在光天化日之下,硬是被他们抢了去。那年代,谁要有顶解放帽,就显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为了适当地解决远离家乡同家属分居两地的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问题,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回家探亲,只是指工人、职员回家探望父亲、母亲和配偶。在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中连续工作满一年的正式工人、职员,同父亲、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而又不能够利用公共休假日回家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的待遇。  相似文献   

13.
河北——这个古燕赵之地,最近也有二百余名台湾同胞返回故乡探亲.面对着分别了四十余年的亲朋好友,面对着"江东父老"的深情厚谊和热情款待,他们感慨万千……七十四岁的程先生,一九四九年去台,原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后来经商,住台北市.这次同太太一起来石家庄探亲,家中有一个儿  相似文献   

14.
<正>闲来无事,我时常把玩相机,自诩为爱好摄影,痴迷光色。无论是外出旅行抑或回乡探亲,总看到我挂着相机,有模有样地左拍右照。不过非常惭愧,照片是没少拍,可作品没多少,因此常被朋友、父母和亲  相似文献   

15.
吴倩 《中国保安》2004,(10):12-15
在70万保安从业者中,有这样一个光荣与骄傲的群体——保安中层管理干部。走近他们,我们欣慰,我们感动:他们或身处保安队员中嘘寒问暖,或日复一日奔波于查岗查哨的路途中,或忙于训练学习的平常事务中。他们自己生活并不宽裕,却不时地接济家境贫困的保安队员;他们家中也有妻儿老小,却一次次将探亲的机会让给手下的队员们;危难之际,突发事件面前,他们又义无反顾,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头……他们也有忧虑、委屈和辛酸:有的收入微薄,不够养家糊口;有的辛苦工作十余年,却依然在这个城市中找不到归属感;对于自己的前途,他们有彷徨,也有不安……但不管什么样的艰辛与困难都挡不住他们坚实而匆忙的脚步。他们视提高保安队伍管理水平与保安服务质量为己任,为保安服务业这棵参天大树输送新鲜的养分,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他们是保安行业的脊梁,是保安魂。让我们选择走近,尽可能地走近,去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去触摸他们坚定而温柔的心跳,去感受他们艰辛而充实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说,女人一生不能嫁给两种人,一种是军人,另一种是警察。因为他们没有休息的时间,在他们眼里,事业是高于一切的。仔细想想,保安也同样如此。无论夜多么深、天多么寒,无论是老母病重还是幼儿无人接送,他们都坚守岗位,很难与家人团聚,更无暇顾及家庭,他们牺牲自己,保护别人,顾不了小家却顾了千万家。如果说他们是国家的栋梁,那么保安员妻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为了让备战在保安岗位上的亲人安心工作,保安员的妻子无私奉献、默默承担起抚育孩子、赡养双亲、操持家务的全部重担。爱需要包容,没有错!可当得到的幸福比预期的少之又少,而委屈却比预期的还要多得多的时候,保安员妻子该怎样承受呢?多少次八小时之外,多少个节假日,她们一个人在家里带着孩子洗衣、做饭、拖地,默默等待丈夫的归来;多少辛酸委屈,多少孤单寂寞,在内心深处搁置了一年又一年。这一切的付出只为了能与丈夫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分享"人民保安为人民"的那份幸福感。人们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或温柔贤惠,或坚韧善良,或美丽动人……保安员背后不正有着这样的身影吗?她们用女性独有的柔情与坚韧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女人如花是幸福的,是因为她给了他人以幸福而幸福,而他人也因为如花的女人而幸福。当我们走近保安员妻子的生活,才发现她们是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相似文献   

17.
WTO随想     
在美国定居回上海探亲的人,常常被上海人戏言有三气:说话土气,穿得俗气,出手小气.因为时尚上海话里,常常夹英语,因为上海人讲究穿着"扎台型",因为上海人很多收入可观而物价又可爱,自然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18.
烟的往事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2,(10):64-65
有一个梦,我不知道重复过多少遍。梦到我回家探亲,刚走到村头,就遇见了一个爷爷或一个叔叔。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给人家掏烟。我掏遍全身的口袋,竟没有掏出烟来。我顿觉自己非常无礼,也非常难堪,有些无地自容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探亲的这半年中,我接触了不少美国老人,其中也包括居住美国的华裔老者。在他们之中,有几位已在80岁上下,有的已年  相似文献   

20.
寻家记     
一年前,开放探亲时,我又喜又悲。喜的是:离乡背井几十载,终于可以回家乡了。悲的是:我离家时只有十几岁,又目不识丁,弄不清家在何处。眼看着和我一起住在台北县汐止镇的老兵,一个个排队办理回乡签证,我气得一个人躲在房子里,跺脚捶胸地痛哭,茶不思饭不想,竟大病了一场。一年多过去了,我的许多同伴陆陆续续回大陆探亲,又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台湾。同伴对我说:「你尽管回大陆去,家乡每个县都设有台湾同胞接待处。那里的官员和和气气的,热心为我们服务。请他们帮忙,你的家一定能寻得到。」于是,我鼓起勇气踏上了归途。三月三日,我到达了广州,再往哪儿走呢?我回忆离家时的情景:那是一九四四年,为了谋生,母亲将我讬给一个在国民党部队当小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