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第三条道路”理论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政治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民众反腐获得感是衡量反腐败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更是对政府“公信力”起到重要影响。相关问题已成为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但鲜有研究探讨民众个体内部和外部结构性特征对其反腐获得感的影响作用。鉴于此,本文从民众内部社会经济地位与外部政治参与的综合视角出发,探究其对民众反腐获得感的作用机理。结合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民众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其反腐获得感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民众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对民众反腐获得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民众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其反腐获得感过程中起到不完全中介效应;而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则会削弱民众反腐获得感状况。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反腐获得感,亟须创新完善民众参与途径和方式,积极疏导群体性行为;并着力加大腐败治理力度,深入治理民生领域的腐败问题,全面提升民众的反腐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4,(6)
腐败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非政府组织作为腐败治理的新兴主体,具有社会公益性、自愿性、相对独立性、组织性等特点,与其他主体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时,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消除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障碍,充分发挥其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转变观念,放松规制,夯实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主体地位;二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提升其参与腐败治理的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四是积极培育民众的公民意识,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成熟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还很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保障;拓宽参与空间,畅通参与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积极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培育公众参与的公共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公众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涛 《实事求是》2014,(6):66-70
新疆多民族城镇社区治理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新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引发了一些现实难题。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新疆多民族城镇社区治理模式应由政府主导型(政府领导型)逐步过渡到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合理定位社区职能,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居民的主体性,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回顾了西方治理理论"科层治理—市场治理—网络治理"的演变以及"元治理"理论对它的批判,分析了中国社会"行政社会"的治理现状及与"元治理"理论的契合。接着介绍了厦门市海沧区X街道对于三种治理方式的调整、协同:科层治理方面,从区级政府开始,逐级简政放权,实现行政与自治分离;市场治理方面,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引入市场力量促进本土社会组织发展;网络治理方面,通过"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发民众主动参与,形成微自治。最后,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视角下,文章提出政府应该发挥治理中的"中轴"作用,通过调动市场资源,为社会"赋权增能",最终实现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而“第三条道路”政治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并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治理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唯GDP主义”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模式走到了尽头.在新时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亟待加强地方政府绩效治理和考评制度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社会现实发展要求的新型地方政府绩效治理体系和考评模式.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树立正确的政府绩效观,为地方政府绩效治理创新提供基础;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发展和完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制度机制设计,确保政府绩效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强化公众参与,构建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治理模式创新是社会治理体制发展完善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社会治理创新程度的差异选择三种不同的地方治理模式,通过对各模式下居民参与行为和政治效能感的调查,以参与制度创新为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审视三种治理模式在参与内容、参与平台设计和参与主体上的表现。研究表明:下一步我国地方治理模式创新需要构建动员型参与平台,以提升居民政治效能感、提升居民参与积极;需要推进居民参与平台重心下沉以扩大居民直接参与;需要引入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志愿性、多样性、民间性等特征,可以弥补政府管理中的空白,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增强社会民众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社会服务的覆盖面,可以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优势作用。应通过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其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等途径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作用,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遵循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改革方向,着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  相似文献   

12.
拉美左翼反对新自由主义,实行以社会发展为核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民主治理三者协调统一的发展模式。主张通过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共同讨论、共同协商、共同行动来解决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尊重多样性,共建包容和谐社会,在社会参与中实现国家治理。我们应发挥好政府、市场与社会各自作用,积极拓宽人民群众有序的民主参与渠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合作治理视域下的政府转型与职能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社会风险度的骤增和危机事件的频发,预示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呼唤着建立起一种基于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相较于以控制导向和集权导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传统治理模式,合作治理要求多元治理主体平等地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在合作治理中,政府类型将会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深刻转型,服务型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将不会沿用管理主义的控制导向,而是建立起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合作地参与社会治理。政府引导合作的实现依赖于政府治理工具的创新,尤其是有效地运用平台建设和服务支持等新型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14.
郝丽  崔永刚 《探索》2015,(1):89-92
实现现代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政党的治理现代化,而执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其中的三个重要部分。科学分析执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与目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执政党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党和国家、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建设现代治理型政党;政府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人民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社会组织和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关系问题,目的是构建现代治理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民生需求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理念的回应,是以满足民众的生存发展、红利普惠、参与治理等需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新型城镇化的谋篇布局、功能规划、创新驱动、公共治理等建设之中。它既遵循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又突出党的领导、政府的主导、民众的主体、市场的配置作用,能深入促进领导者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强扭领导者求大求洋的政绩观念,有效抑制政府的扩张性、主观性,并能根治城市诟病,激活新型城镇建设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6.
阮雪梅  杨毅  沈晓辉 《世纪桥》2014,(12):77-78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当前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社合作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变职能、鼓励和培育新型社会治理主体的一种新型方式。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转让给社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引导在社会治理中的有序运作,形成社会多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吴裕中 《党课》2008,(8):45-47
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政府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需要,把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罗湖平安和谐作为基层党建改革和创新的主题,通过建立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五个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目前,乌鲁木齐城市社区治理仍以政府主导,存在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较差,缺乏参与的动力,参与结构不合理,参与方式被动,参与范围有限,参与渠道、制度、载体缺乏,参与效能总体偏低等问题。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尤其是复杂重点社区治理,需要政府、居委会、居民自身等各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要在转变社区管理体制与治理模式,完善社区治理结构,营造居民参与的外部环境,培养居民社区意识,增强居民参与能力,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健全居民参与制度、拓展居民参与的空间,引导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参与,加强对社区流动人口的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社会组织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法律保障不完善、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都使得社会组织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未能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理念,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应发挥的职能和职责,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化、合理化,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社会各方协同发展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私合作型文化供给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合作,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