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进一步强调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便于公民进行社会活动;促使居民身份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化,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实现了与刑法等其他法律的更好衔接,推进了我国的法制化进程。面对新法即将生效实施,公安机关应当认真学习该法,及时清理与该法不一致的规章制度,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居民身份证法尊重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重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对身份证的查验、扣留做了严格限定,加大了对违反居民身份证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明确了身份证管理、查验机关与身份证持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因此说,居民身份证法的颁布和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国现行的身份证制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居民身份证管理、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身份证制度在我国得到较好实施的同时,在管理、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非法扣留、抵押居民身份证的问题严重;居民身份证补领工作存在漏洞;居民身份证的真伪识别技术有待提高、推广。这些问题应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宣传、加大相关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等多种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任研 《海南人大》2006,(9):34-39
审议《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张德春副主任说,三审稿比较成熟,一是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二是正视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能否承包,城镇居民能否承包等。三  相似文献   

5.
居民身份证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身份证制度自实施十几年来,在方便公民活动与交往、严密社会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须通过调整、增设居民身份证证体项目及内容、严格执法,打击处理涉及居民身份证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正确使用居民身份证的意识和能力。各机关单位要组织人员培训,普遍配备检测仪器,提高识别真假居民身份证的能力来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出台前,我国立法规定治安检查权主要适用于公共领域;在针对公民私权利方面,法律仅设定了对公民人身及其物品的检查权,不包括对公民住宅的检查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则明确地将治安检查权范围扩张到公民住宅,并对治安检查权的程序作了规定。但是,关于治安检查能否强制实施等一系列涉及实践如何行使治安检查权的具体问题,还亟待明年3月1日该法正式实施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解释或由公安部以执法解释的方式作出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运用法律评估理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反恐法》进行理论与实证二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反恐法》在实施中存在定位不够明确,独特价值并未体现;配套措施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反恐执法程序规制,执法混乱等问题。为此,《反恐法》需深化统筹各部门反恐法律规范,构建完整的反恐法律体系;坚定预防为主的反恐理念,凸显《反恐法》的独特价值;强化部门合作反恐,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8.
《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其中有一些疏漏与不足之处,如基金的性质、基金所有权问题应该予以明确;其中的授权性条款有过多之嫌。  相似文献   

9.
异化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和中心范畴。现在人们对异化的使用已经扩展到许多领域,很多与现实相异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冠之以异化,"自然异化"的说法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纵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马克思虽论述过"人的异化"、"劳动异化"等,却未见其对"自然异化"的明确表述。那么,"自然异化"的说法能否成立?换言之,我们能否像使用"劳动异化"一样,直接使用"自然异化"?这是一个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与"自然异化"相关的一切讨论才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标法》实施单一的注册取得制度,在商标注册上不要求商标使用,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时值《商标法》进行第三次修改之际,应对现行的商标权取得制度进行重构。一方面,《商标法》应将商标使用作为商标注册的条件,并借鉴美国《兰哈姆法》"意图使用"内容;另一方面,《商标法》应对商标的在先使用利益给予充分的保护,以防止未注册商标的抢注。  相似文献   

11.
"伪卡"的认定应以伪造的信用卡中是否包含虚假信息并能实现购物、消费、取现等功能为主要判断标准。骗领型信用卡诈骗罪与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区分标准在于信用卡是否为银行合法发放。"使用"信用卡是指以能够实现真实信用卡的功能、用途的方式予以利用的行为。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通常应当是真实、有效的信用卡。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不仅包括合法持卡人,还应当包括经合法持卡人授权使用该卡的其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认定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应予证明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12.
信用卡养卡行为与套现行为,尽管在事实构造上存在不同,但是二者在刑法规范评价上应当做相同评价,只要行为人在养卡套现活动中收取手续费,均构成非法经营罪。类似借记卡性质的预付卡性质的预付费的储值卡、房贷卡等属于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适用于《关于办理妨碍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一款关于信用卡"套现"中的"信用卡"。信用卡套现的司法解释是针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而不是"非法从事资金结算业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POS机为自己套现,恶意透支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想象竞合。持卡人使用POS机为自己套现,随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恶意透支的,属于转化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不再构成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13.
购买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需要;向制假者提供身份证信息并要求购买该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能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理论认定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是对向犯理论的当然适用。向制假者购买身份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但利用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从事其他活动触犯刑法的,则另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重要行为方式。被冒用的信用卡可以是冒用人通过合法途径得来的他人的信用卡,也可以是通过非法途径得来的他人的信用卡;可以是合法有效的真卡,也可以是伪造的信用卡或作废的信用卡;可以是有形的信用卡,也可以是账号和密码组成的数字信用卡;冒用的主体只能是除银行或信用卡特约商户工作人员和持卡人以外的第三人,盗划信用卡应以盗窃罪论处;冒用的方式包括自助式冒用和非自助式冒用,捡到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都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盗窃行为和使用行为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拟涉及以下诸内容:以我国刑法文本为基础,讨论刑法学界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的理解;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关于信用卡的立法解释为依据,斟酌其中“信用卡”的定义;使用遗留在自动柜员机内的信用卡的行为;明知是他人盗窃的信用卡并使用;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是否存在转化型犯罪.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称“涉卡”犯罪包括信用卡犯罪和使用信用卡、储蓄卡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犯罪大致有三类 :伪造信用卡、信用卡诈骗、盗窃并使用信用卡 ;使用信用卡、储蓄卡犯罪具有信用卡犯罪的一般特征 ,但犯罪手段更为狡诈 ,涉及的犯罪种类更多 ,社会危害性加大 ,而司法机关对之却往往难以适用我国现有法律定罪量刑。“涉卡”犯罪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演变。目前 ,这一新型犯罪正呈日益严重之势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厦门市的情况就颇为典型。在打击对策上立案是关键性问题 ,各地公安机关应树立大局观念 ,联手合作 ,多警种协同作战 ;运用高科技手段 ,提高防控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诈骗罪的刑法适用存在众多的理论争议。借记卡属于信用卡范畴,信用卡诈骗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单位实施本罪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以共同犯罪处理。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相似文献   

18.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中部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便捷的金融结算工具,信用卡已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并广泛使用。但由于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个人的身份信用为基础,信用卡业务具有与生俱来的风险性。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增势相当明显,随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我国刑法对于涉及信用卡的犯罪规定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对于伪造信用卡的伪造行为、使用行为、持有、运输等一系列行为都作了规定,但是,对于伪造空白信用卡的行为却态度不明。出罪还是入罪?在持有、运输伪造的空白信用卡都可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伪造空白信用卡理应入罪。在没有刑法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入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