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到坐上南下的火车,看着这个熟悉的城市渐行渐远,她的泪终于落了下来。一开始和他相爱时,她也想过会是这样的结局,但还是抱有幻想。开始的时候总是这样,以为自己的爱情会和别人的不同,以为自己遇到的人和别人也不一样,到了最后才发现,原来所有的故事竟是如此惊人地相似。遇见他时,离他的婚期还有4个月。她在一家装修公司做设计师,他找到她,是为了装修他结婚的新房。那是他们第一次相见,她眼前出现的这个男人,头发干爽,笑容明朗,眼睛里有童真闪现,开口说话,声音干净而有磁性。他看到的这个女子,素净着一张脸,稍显苍白,说话时嘴角有浅浅的笑…  相似文献   

2.
李黎 《新青年》2005,(3):19
他戎马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血雨腥风,挂着一胸的军功章,光荣离休。她救过他的命,在打锦州的一次战役上。他记着她,感激她,后来娶了她。她无怨无悔地跟着他走南闯北,经历了许多磨难和人生的大起大落。他说:没有她,自己过不到今天,他总觉得对不住女人———他把大半辈子的身心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部队,对她,却亏欠得太多,现在离休了,住进了干休所,他要让她享享清福,过几天好日子。他对她说:“妹子,这么些年都是你为我打洗脚水,现在开始,我给你打。”她笑了。他们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她开始变得健忘,先是烧水忘了关煤气阀,再是丢失了家门钥匙,…  相似文献   

3.
烟火爱情     
她是个可人的女孩,他喜欢她.一天,她问他:如果我突然死了,你怎么办?他一听,就激动了起来,涨红了脸,很是气恼,不允许你这样说的,你怎么会这样说话呢?多晦气呀!没有你,这日子还怎么过呀?你必须和我一起活下去!她笑了,觉得自己很幸福,他把自己视为生命呢!把自己的一生交到这样的男人手里没错的!  相似文献   

4.
一他坐在她的对面,淡淡地说起了这几年经历的故事。她微笑地看着他,他有着一张白净却很忧郁的脸!她更喜欢看他的眼神,冷漠里流露出一缕忧郁、落寞,还有点酷,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亲近他,安抚他,听他诉说,为他解忧!其实他是一个怪人,因为他生性孤癖,不爱去人多的地方。不开心的时候也只是皱皱眉头,更不用说在酒吧里一醉方休了!他一直以流浪者自居,说自己到处漂泊,四海为家!给人感觉像个艺术家似的。可他说自己根本算不上艺术家,在美国最不值钱的就是艺术家了,  相似文献   

5.
她和他认识,是很庸俗的相亲的方式.约会、见双方父母、买房、装修、购置家具,一直到结婚,平静得像流水线上的程序,按部就班.他没说过爱她,她也没有.奔三的年龄了,谁的心口上,还没有一道伤?像<倾城之恋>的范柳原和流苏,都将各自的心,掩了一半.他们真正像两个搭伴过日子的伙伴,彼此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她会每天早早起床,给他准备可口的早餐,把要穿的西服衬衣熨得笔直挺括;他的父母,她亦侍奉得安适妥帖.他把抽了多年的烟戒掉了,每个月,他按时把薪水交到她手里,家里的米袋永远是满的,下水道总是通畅的,头天坏掉的电脑,第二天打开,照样可以安然地上网写字.  相似文献   

6.
第N次相亲     
距前一次相亲已近一年之久的我,最近又开始温习这件庸俗的事。这其中的"""""""""""""""""""过程我已经非常熟悉,先报上双方的年龄、身高、学历和工作单位,同意见面之后,留下电话,约好时间、地点见面。不过这次稍微有些不同的是,这位男士本是别人介绍给我同事的,恰巧她刚认识了一个男孩,感情发展还不错,所以她就转手贩卖给了我。我戏称她做了一次“人贩子”。这位男士是位医务工作者,个子不高。想想自己也是一把年纪了,总想着要在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也算是对老爸老妈有个交待。这次,我听从身边女人们的谆谆教诲,先把相貌身高放一边,关键是…  相似文献   

7.
苏她 《新青年》2013,(2):34-35
【001】孙尚香第一次如此感谢爸爸和爷爷热爱三国而给自己起了孙尚香这个名字,让她在遇见陶瑞的时候,觉得自己如此与他匹配。那天她只是碰巧坐了南山的地铁,以至后来她觉得缘分真的是个奇妙的东西,如果不是恰巧她要坐的地铁错过了,她也不会选择与其相似路径的南山的地铁,也不会遇见陶瑞和洛迦奇了。  相似文献   

8.
往事     
他不过是她的一个同事,见了面,浅浅地点个头,话都可以省略了不说。那天,她一个人坐在酒巴里,她等的那个男孩子没有来,并且,再也不会来。……这时,他来了,跟他的几个朋友。他看见她后,就坐在了她的身边。他给她要了一杯暖暖的玫瑰奶茶,换掉了她手里的啤酒,还给她要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没有人知道今天是她的生日。不过,他在公司的人事科工作,也许看过她的档案。她有些醉,微微的醉。抓住他的手,把脸埋在上面,泪水模糊了她的脸、他的掌。……很晚了,他送她回去,外面的雪很大,静静地扑到脸上。他把他…  相似文献   

9.
念一 《新青年》2013,(2):40
他笑了笑,他不是第三者,就算是,在他和她中间,也有个第三者,那就是她自己。她抚着他的脸,指腹轻轻地熨帖他滑腻的皮肤,心中想着这个比自己年少3岁的年轻人真好,大把的光阴洒在他的身上,任他挥霍。这让年过30的她欣羡不已。她突然问道:"世上有谁人,能够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他抬头。随即又摇摇头。她笑道":戏子呀。你看啊,戏子在台上唱归唱,演  相似文献   

10.
一生之水     
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的婚姻只是一场交换。认识他时,她29岁,女人到了这个年龄,多数都失去了对爱情憧憬和向往的能力,更何况,因为腿疾,二十多年来她根本不曾体味过爱情真正的滋味。他32岁,自幼家贫,父母双亡,为供两个妹妹读书,至今未婚。她的父亲开着几家公司,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独独放不下这个宝贝女儿。为了这桩婚事,她父亲答应给他们一套装修豪华的房子,在公司里为他刚毕业的妹妹安排了职位,条件是:他必须照顾好自己行动不便的女儿。这种一开始就利害分明彼此牵制的婚姻,也未必就真的不好。他是个温和干净的男人,不大说话,脸上总是有温暖随…  相似文献   

11.
卫宣利 《新青年》2005,(10):24-25
10年前,我17岁。生平第一次被抬进了医院,就再也没能走着出来。我的腿,在那场意外的车祸中瘫痪了。那时候和我在一个病房住着的,是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姑娘,她的情况比我更糟,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属于高位截瘫。陪护她的大约是她的爱人——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学教师。虽然要忙着上课,但他依然每天都来,从不间断。他总是细心地照顾她洗脸刷牙,给她梳理长发,喂她喝药吃饭,按时帮她翻身按摩,给她带来她喜欢读的书,轻声慢语地讲自己有趣的见闻,很细致的一个人。邻床的她也是位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性情温柔娴雅,因为大我几岁,她亲切地称我为小妹。没…  相似文献   

12.
卓凡  波涛 《新青年》2002,(4):25
他比她大6岁,如果要形容他们的关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最好的词语。几乎是在他懵懂着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就认定了那娇娇小小的她是他一生的选择。从那时候起,他就默默地在她的身边付出他的关爱。在她20岁的圣诞夜,他给她买了整整100朵玫瑰,告诉她自己的爱意。她傻气地摇着头,惊慌失措地逃开了!如血一样红的玫瑰,静静的瑟缩在雪地上!  相似文献   

13.
柔软一击     
她原本是一个很脆弱的女孩。17岁那年,因为家中的一次变故,她踏上了去往他乡的路程。很辛苦,在异乡的城市里。她告诉自己要学会坚强。无数个困境里,她拼命忍住不断要下落的泪珠,试图走出所有的不幸。但她始终做不到。她恨自己,一恨,泪就又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她只有在白天卖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为自己早就忘了他的。那么多年过去了,况且她又爱了很多次,爱一路丢一路的,最后她不知道哪个是最爱,可是第一次爱她总是记得,记得他穿淡蓝色的球衣,有时候在腰里围着,他长得高高帅帅的,有点儿像三浦友和。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自己喜欢他,因为他周围有太多女孩子围着。她想,无论如何也不会轮上她的。于是好多年过去了,她的单恋情结像一个远去的梦,渐渐地越变越远。直到有一次高她中同学聚会,她心里慌慌的,不知道自己应该穿什么,翻箱倒柜地折腾衣服,仿佛哪件衣服也配不上这次聚会,后来她呆呆地坐在秋天的窗前,终于明白自己…  相似文献   

15.
次吵架,全是他在说对不起。每吵得再厉害,气得他用拳头砸墙,也舍不得打她。她那么羸弱,随便一个指头就能让她疼痛。但他还是舍不得。然后是闹着回娘家,很恶俗的招数,一遍遍地闹,一遍遍地重复着他低三下四去求她回来,坐在出租车里,是她有些得意和骄傲的脸。因为骄纵着她,所以,放任着她怎样,这些,她却全然不知。只当他是没有能耐的男人,所以,才会如此地忍让。后来,她有了外遇。是个有钱的男人,给她买夏奈尔的香水和路易威登的包,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惟独少的,是那份怜爱。她气了,男人从来不哄,只任由她去,反正有的是女人在周围。他知道她有了…  相似文献   

16.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7.
运涛 《新青年》2007,(2):22-23
在梦里泪才尽情,毫不隐瞒落在你的胸襟,那是我一生之中美丽的福气……沈阳和杨末末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办公室。外面下着小雨,她却恍惚看到他身后阳光明媚。他听到“报告”声时正低头翻着一本时尚杂志,一抬头,看到一个女孩子赤着脚穿着凉鞋,大摞的作业一直掩住她的脸。  相似文献   

18.
风中的玫瑰     
绿绮 《新青年》2016,(4):30
北方春寒,残雪未消,碎琼满枝桠。她玉立街头,玫瑰映雪,如画。浪漫咖啡屋,记得他和她柔情似水。面对孤单的她,惊讶。去年,他参加了援非医疗队他们隔着大陆,隔着海洋,隔着时差。她做个视频,发给他。玫瑰朵朵都是她深情的牵挂。看着手机,她静静等待。夜朦胧,她枕着月牙入梦,泪,轻洒。  相似文献   

19.
爱到偏执     
罗西 《新青年》2005,(4):42-43
离开中国15年了,黄琪(化名)决定回来,她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在福州开了一家“绣”女子生活馆。她本人是一位美甲师,喜欢把自己的10个指甲画得鲜艳欲滴,那是右手对左手的期待,也是左手对右手的回报,每每扬起十指欣赏,那种落寞神情,犹如一片荒芜的花园秋色。38岁了,曾经试着与美国白人、黑人甚至印第安人恋爱,可是,总是自己没有耐心与他们走下去,因为,如同食蜡,毫无激情。自己画地为牢,而精神及情感的牢狱,正是在国内的那个男人、兄长的同学邓宇(化名)。15年可以建造一座金字塔,也足已摧毁了黄琪所有的花样年华,她忘不了他,即使“美”雨西风为…  相似文献   

20.
家住意大利罗马的布格拉·赛娜女士在离婚后,由于感到孤独而养了一条摇尾把狗,陪伴自己,解闷取乐。经过一年多的共同生活,赛娜女士与这条名叫“逗逗”的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可是不久前,这条狗突然失踪了,急得赛娜女士到处寻找,甚至在街头张贴“寻狗启事”。一周后,一名男子打电话给赛娜女士,声称自己看到那条狗了,如果想要回,就必须付给他800美元,否则他将把狗卖给其他人。赛娜女士意识到她的“家庭一员”被绑架了。为了赎回心爱的宠物,赛娜女士只好按对方要求破费掉800美元。过去,意大利绑架者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