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甘心受“宰”为哪般?申泰自反暴利“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经济生活中曾一度蔓延的价格欺诈和不义获取暴利的行为大为收敛。但据报道,目前高档娱乐餐饮场所暴利“宰”客现象仍较严重。前不久,上海市工商,物价等部门对一些夜总会和高档餐馆进行突然检查。仍发现一杯...  相似文献   

2.
商业中获取暴利的行为之我见王月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在价格走向市场的同时,漫天开价、牟取暴利等现象伴随而来。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笔者认为,这种牟取暴利的商业行为具有明显的民事违法性。如果牟...  相似文献   

3.
一个进口苹果卖几百元;一件普通西装标价几千;在一些娱乐场所,一杯饮料要卖到几百元,几粒葡萄、几片水果组装的果盘开价几百甚至上千元,以上这些牟取暴利的现象,读者可能有亲身体会或有所耳闻,如何遏制暴利行为,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关心的问题.《论暴利行为的刑法遏制》一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反暴利势在必行刘隆亨,赵素苓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大部分商品价格与服务收费标准放开的形势下,少数经营者、销售者以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为手段牟取暴利。他们漫天要价、哄抬物价,“宰割”顾客和消费者,使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物价上涨幅度过高,破...  相似文献   

5.
一、暴利的法律界定及类型①暴利行为直接表现为一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商品经营者凭借优势地位,通过与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所缔结的、给付不均衡的价格约定所获取的非法利润,法律上即界定为暴利。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内存在的暴利行为,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l价格欺诈行为:商品经营者以其相对于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和信息上的优势,在缺乏有效竞争③的情况下,诱使消费者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价格承诺,从中牟取暴利。2价格垄断行为:垄断的存在,与市场的封闭性密不可分。生产经营者垄断市场,排斥外来竞争,从而操纵市场价格,消费者没有选择余…  相似文献   

6.
暴利与反暴利李记华今年3月15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一条电讯:《价格欺诈牟取暴利干扰市场秩序,上海发布规定加以管理》,介绍了上海《反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很快,这则电讯被国内几十家报刊、广播。电视转载传播,日本、香港等新闻媒介也以最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暴利的概念及暴利现象的分析 (一)暴利的概念 暴利,《辞海》的解释是:“用不正当手段在短时期内牟取的巨大利润。”从这一解释可以看出,暴利本意是指商业领域中某些投机行为,是商品经济社会常见的现象。我国目前所说的暴利,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超过合理利润的行为。它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公害。 (二)暴利现象的分析 1.获取暴利的手段。获取暴利的手段多种多  相似文献   

8.
张建松 《政府法制》2006,(12):38-39
日前,上海珠宝行业一位辞职人员向媒体披露了行业内部“牟取暴利”的种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引起轩然大波。珠宝业内人士纷纷不满“暴利”之说,逐条驳斥“内幕”,认为珠宝行业不规范行为仅是“个别商家”;另一方面,报道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共鸣。近年来,随着各地人们对珠宝首饰的投诉日益增多,我国珠宝首饰行业正面临“信任危机”。鱼目混珠消费者犹如“雾里看花”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的一次抽查显示,珠宝首饰行业不规范行为已不仅仅是“个别商家”。在被抽到的108件宝玉石产品中,有40件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7%。据…  相似文献   

9.
黄绣丽 《政府法制》2009,(11):22-23
涉事官员终落马 丁海玉是一个奇特的商人,他在前期经营中还做日常生意,但后期最重要的“经商方法”却变成了通过打官司来牟取暴利。他几乎把每一家和他做过生意的公司都告上了法庭,他这样做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少委屈,而是因为可以通过胜诉获得暴利。他付出的成本就是行贿法官。直至最后中纪委介入,终使他倒在了这一奇特的“商业模式”之下,  相似文献   

10.
趟明听 《中国法律》2007,(4):41-42,109-111
近一段时间以来,实施了还不到一年的中国内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陷入了争议的漩涡之中。4月下旬,北京某律师因认为交强险存在数百亿元的暴利而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申请行政复议.在被拒绝受理之后.该律师乾脆一纸诉状将保监会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反暴利的经验及其启示李书田反暴利如同反通货膨胀一样,都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学家、法学家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累了许多坚持同暴利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以交换为媒介,赢利为目的,竞争为特征.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以追求利润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其核心是凭真本事获取“阳光下的利润”在交易额和买价(或生产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卖价愈高,利润愈大.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都竭力追求超过平均利润的最大限度的利润,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使某些经营者不择手段地攫取暴利,何谓暴利?根据《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暴利是“用不正当手段短时间内获得的巨额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评“枫叶”诉“鳄鱼”不正当竞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案情]原告服装一厂诉称:1994年4月,原告发现,百盛购物中心鳄鱼服装专卖店出售的“鳄鱼”西裤是经过改装了的原告的“枫叶”西裤。1994年5月3日,原告从该专卖店(以560元的单价)购得西裤两条。经勘验发现,该“鳄鱼”西裤系原告的产品;只是其“枫叶”商标替换成了“鳄鱼”商标,而且其销售价格远远超过了原告的销售价格(单价200元左右)。百盛购物中心、同益公司、鳄鱼公司作为经营者,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此种不劳而获,冒用他人产品谋取暴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既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又恶意败坏了…  相似文献   

14.
社会指责银行暴利时倾向于将其制度根源归结为“垄断”,但“垄断”作为一个专业概念并不能解释我国银行业属性及其暴利现象。银行暴利的制度根源在于银行业的高度管制属性,体现在限制融资渠道、严格市场准入及利率不当管制等多个方面。管制与反垄断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两种手段,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各自适用范围,以反垄断法来审查管制行为,效果极其有限。因而,控制银行暴利的途径应该是放松管制而非反垄断。  相似文献   

15.
和静钧 《检察风云》2011,(18):19-19
“中国概念股”遭遇集体抛售和暴跌,一些观察人士愤愤不平,称这是国际金融大鳄们借“做空中国”之机行牟取暴利之实,乃属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6.
暴利行为的分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利行为的分类问题研究李永宁,曹鸿轩关于暴利行为的分类,目前的看法还不统一,现有反暴利立法,包括地方性反暴利立法,对这一问题的认定还很零乱。比较通用的观点是把暴利行为分为欺诈与垄断两种类型。如刘隆亨与赵素苓在《法学杂志》1995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5,(5):4-10
我们处在一直暴利无处不在的现实社会,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生存的压力,可面对强加于我们的暴利,我们又无从选择,暴利与我们如影随形,这使我们困惑郁闷,又倍感愤懑,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又难以摆脱行政垄断的羁绊。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而易见,暴利是市场经济不谐和音符,垄断造就暴利,暴利侵蚀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不存,则和谐社会无从构建。面对暴利,我们理当奋起抗争。  相似文献   

18.
钟青 《法人》2009,(11):11-11
在2009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年会上,该会主任王计生针对公众议论较多的“殡葬暴利”发表演说称:“殡葬暴利”的提法不恰当,遗体运输、存放、火化、骨灰寄存都是政府定价,不存在暴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法律上的确立,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经商之潮席卷而来,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泛商人化问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兴办所谓“夜市”、“星期日市场”,勿需注册登记,勿需营业执照,人人可以得而为商,实施商行为,甚至有市长带头下市场之举.教师“下海”,商品交易进了校园、上了课堂,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做起了经纪人、中介商,政府机构、公安检察机关也都激起了公司,打入了市场。泛商人化及商行为的不规范化已经带来了许多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该院抓机遇。迎挑战,经济稳步快速发展,资产总额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实现总产值3.29亿元、总收入2.77亿元、总利润1673万元,较“十五”末分别增长了91%、87%和113%。“十一五”末,全院资产总额增加了56667万元,增涨幅度达752%,特别是流动资产增加了57512万元,是“十五”末期的19倍,极大的增强了全院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和竞争力。职工收入以年平均15%的速度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