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损伤伴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42例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系统疾病伴外伤死亡案例法医病理学特点,并从伤病的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4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伴损伤死亡案例均接受系统病理学解剖和组织学观察,且死因明确。结果42例中40岁以上者占到64.28%,男性较女性死者多。擦伤和挫伤在损伤中比例最大共占到80.95%,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死亡者各占45.24%、16.67%。损伤和疾病共存死亡案例共20例。结论在死因分析中年龄、性别、损伤类型、疾病分布有其规律性,死者中年龄偏老年化,损伤多为钝器、摔跌所致擦伤、挫伤。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压为最多。损伤和疾病对死因共同起作用的案例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损伤与疾病关系案例的特点。方法对本教研室近20年的219例涉及损伤与疾病关系的尸检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219例中,20~59岁青壮年占71.7%;伤后<24h死亡占48.9%。②损伤以拳、足等钝器伤为主,以擦伤和挫伤多见,主要位于头、胸部。③疾病以心血管疾病最多,CNS疾病次之。④损伤与疾病相关的案例占71.2%,最常见的是“疾病为主、损伤为辅”。结论损伤与疾病关系案例的死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冠心病和病理性脑出血是两个主要的疾病;将损伤与疾病关系分为“单纯损伤致死、单纯疾病致死、损伤为主疾病为辅和疾病为主损伤为辅”四类简单而实用。  相似文献   

3.
徒手斗殴多见于治安事件,大部分案例造成轻伤或重伤,较少案例可造成死亡。笔者近年检验了24例徒手致死案例的死者,现就其资料和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案例男性21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7:1。起因多为口角纠纷,共21例(88%),寻衅斗殴2例,过失1例。死者年龄多在18~40岁(18例,占75%)。伤后经过抢救者13例(54%),死亡多在伤后24小时内,共21例(88%)。经尸表及解剖检验,均排除了非拳脚因素致死。其死因有颅脑损伤12例,心脏挫伤5例,肝脾破裂7例。讨论徒手斗殴造成的损伤,由于受力的部位不同,造成人体的损伤也…  相似文献   

4.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案例的病因、诱发因素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以期为心源性猝死案件的法医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法医病理检案中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对其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诱因及场所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中男性多于女性,18~45岁发病最多;病因包括冠心病(129例),心肌病(78例),心肌炎(36例)等;应激为SCD最常见的诱发因素(157例)。结论 1应激和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了要进行系统的尸检及病理学检查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死亡时间、死亡经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明确死因。  相似文献   

5.
广泛软组织挫伤,指人的机体皮下组织大面积的挫伤出血,因其致死的案例,近十余年来国内已有较多报道[1,2]。据笔者经验,追究其死因,并非都与广泛软组织挫伤有关。本组案例表明,广泛软组织挫伤可因各种原因致死,可分直接死因和主要死因。现将其55例死因的不同性作一分析,并就在检鉴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报告如,以供同仁参考。案例资料一般资料55例死者,男性54例,女性1例;年龄在17~56岁之间,其中45岁以下的青壮年45例(81.8%);职业以农民占大多数,共40例(72·7%)。除9例患精神疾病,4例患有肺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外,其余身体…  相似文献   

6.
90例医疗纠纷尸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讨论医疗纠纷中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法医学系2001—2008年涉及医疗纠纷尸体解剖案例90例,按照死者年龄、性别、死亡原因及临床诊断和法医病理诊断等要素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结果死者年龄从新生儿至72岁,男女比例为1∶1,医院级别以县级医院较多(30例,33.33%),临床诊断与法医病理死因诊断符合率为33.33%。结论尸体解剖对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的正确处理和防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被监管人员死亡案件的特点,探讨被监管人员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5—2013年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105例被监管人员死亡案例,对死者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生前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被监管人员中男性100名,女性5名;年龄分布为16~65岁。死亡原因以自然死亡为主,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非自然死亡中以自杀死亡者最多,占非自然死亡人员总数的54.5%。结论目前被监管人员死亡多由于疾病所致,司法部门应改善被监管人员的生活、劳动及卫生保健条件,并应加强其执法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87-189
目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行人四肢损伤的特征。方法收集本区2016年至2018年交通事故行人死亡资料,对四肢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1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死亡案例中,死者以男性居多;机动车(不包含摩托车)、摩托车所致行人体表损伤以擦挫伤(包括擦伤、擦挫伤)为主,电动车所致体表损伤以皮下出血(挫伤)为主,占体表损伤71.8%(P <0.05);机动车骨折率最高(35.5%,P <0.05),电动车骨折率极低(3.7%,P <0.05),四肢多发骨折好发于机动车,四肢骨折好发于左侧。结论通过对行人四肢损伤特征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无目击者或肇事逃逸交通事故处理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18-221
目的探讨AIS-ISS评分法在法医病理学伤病关系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方法收集40例法医病理学伤病关系分析案例,对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和AIS-IS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案例中,AIS-ISS评分法与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评定结果相符的案例为36例,占总数的90.0%,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得Kendall相关系数为0.872,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16,均为P <0.01。4例结果不相符,占总数的10.0%,其中3例为外伤后因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或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评定结果为外伤与其死亡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而原发性损伤较轻;另一例其损伤程度较重,同时伴有较严重的自身疾病,法医病理学死因分析评定结果为外伤与自身疾病共同构成死亡后果,而根据AIS-ISS评分法得出外伤与死亡后果之间存在主要因果关系。结论两种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反映AIS-ISS评分法在法医病理学伤病关系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除了在外伤后因肺动脉血栓栓塞或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致死的案例中存在局限性之外,AIS-ISS评分法在伤病关系分析中对明确外伤对死亡结果的影响程度方面更具优势,并且AIS-ISS评分法对人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损伤进行了量化和分级,其更具客观性,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73例儿科医疗损害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法医病理学在解决儿科医疗损害等问题上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2002年1月—2016年8月受理的、死亡年龄在28 d~10岁的儿科医疗损害病理检验案例73例,对死亡原因及与涉案医疗机构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中,男女性比例1.70∶1,年龄在28 d~1岁的居多,为26例(35.62%),其次是1~3岁,为21例(28.77%)。通过尸体检验确定死亡原因的71例中,死亡原因以疾病为主,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为33例(46.48%),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为12例(16.90%)。医疗损害涉及医疗机构共75所,三级医疗机构32所(42.67%),其次为二级以下(不包括二级)医疗机构23所(30.67%)。临床诊断与法医病理学诊断相符及基本相符的有38例(52.05%),未明确或者误诊的35例(47.95%)。结论法医学尸体解剖及病理学鉴定有助于确定死亡原因,不仅为儿科医疗损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临床医学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