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中日青少年生活状况比较张家勇/《青年探索》2000年第6期提要:文章从与家人的交往、课余时间(玩)、学生的烦恼和担忧、自我期望四个方面,对中日青少年生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中日青少年在自我评价、对健康的关注、集体意识、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遇到困难时中日青少年都愿和父母商量,但与祖辈的交流都不多;两国青少年的烦恼、担忧都集中在学习上。比较还显示,中日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外来亲族网群体及青年在群体中的作用张胜康/《青年探索》2000年第6期提…  相似文献   

2.
直面崇拜者: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分析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机制发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存在“以偶像为中心”的他恋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等几种不同的行为类型,在心理动因上则表现出理想我的投射、现实我的肯定、认同与归属的需要以及渲泄缓解压力的需要等几个方面。这种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具有积极地引导与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对于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矫治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通过有效提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效能,进而达到个体层面上的增权效果。通过对全国性大规模数据的分析,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和增权理论,以定量方法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增权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住状况和教育年限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效能影响显著。亲友借住者的自我效能显著小于自有房产和租房者,而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教育因素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自我效能的提升。第二,社会支持的增权机制较为复杂。工具性支持因素中,人际能力和教育学习因素具有促进作用,而心理辅导和工作机会因素具有抑制作用。情感性支持因素中,理解、接纳和尊重因素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支持利用度因素中,社会互动和活动参与都显著提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4.
在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假设必然会出现两种定义结果:相悖或相符,即青少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的定义偏颇;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相一致,会出现二者都较高、较低以及都恰当的三种情况,而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公约失范导致二者不恰当地一致性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化问题。基于此,应协助青少年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科学引导社会定义,同时加大规制力度,减少社会误判,消减歧视与污名现象,增加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都正确的情况下促成二者的一致性,最终促进青少年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当代妇女多数有与男人同样的工作,但她们又是家庭主妇,生活和教育子女的重担主要压在她们身上,所以这些中年妇女普遍感到疲惫、紧张和烦恼,甚至在教育儿女方面显得无力、无助和无望。其实,这是过重的责任感压在心上造成的失衡表现。美国心理学家艾兰指出:“让这些妈妈学会善待自己和自我精神松绑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华伟 《青年探索》2002,(1):10-13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本文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自尊心、自我概念、自信心量表考察了父母离异青少年自我心理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离异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学生的发展水平 ,父母离异的男生与女生自尊心的发展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 ;在自我概念的发展上 ,父母离异学生与正常学生在主体自我、镜像自我的发展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自信心的发展上 ,父母离异学生与正常学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州市中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状况。调查发现,目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大多数还是比较融洽的,家庭氛围也较为良好,但父母在教育子女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都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9.
自我同一性视域中的青少年偶像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视角看,偶像崇拜的流行与青少年寻求自我同一性,进行自我建构和自我社会化密切相关.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者必须引导青少年去读懂偶像及偶像的本质内涵,偶像所代表的意义,使青少年明白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样崇拜,帮助青少年形成一种理性的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10.
管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文化取向的自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作为一种社会自主性存在,是特定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建构物。文化在个体形成自我感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此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表现等方面。本文在浅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简称IC)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自我概念、自我提升的差异以及生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个体文化同一性的特殊表现,并进一步对该领域的自我研究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理想相貌与真实相貌之间的差距为其相貌不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考察青少年理想相貌的性别和年龄特点,能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身体自我观提供依据.本研究中,1004名青少年完成女性理想相貌分问卷,1018名青少年完成男性理想相貌分问卷.结果表明,男女两性青少年对于相貌都最为看重五官端正因素.青少年对于女性相貌的看法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更注重五官端正和细致小巧,而女性则更喜欢洋气时尚和女人味;也存在年龄差异,高中女生对相貌的各个维度评价都比较高.对于男性的理想相貌,年龄和性别差异都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武汉市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发现,睡眠不足、身体锻炼缺乏、饮食习惯不良和保健意识薄弱是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主要问题;对自我发展的过分关心和敏感是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学习、职业选择和工作以及经济压力是青少年主要压力源;青少年缓解压力的办法主要以自我调整、与朋友交谈、倾诉等形式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非理性减压方式。伴随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青少年在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冲突和不适应。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14 ̄17岁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年龄。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建立完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机制。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周志辉 《人民论坛》2014,(11):138-140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时期,公民社会的构建呼唤无数具有公民人格的现代公民,青少年自我认同危机与公民人格的培养直接相关,从帮助青少年构建主体自我、个体自我、社会自我、文化自我入手,健全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同一性、社会同一性和文化同一性,培养青少年主体人格、主体间人格、社会公共性人格和文化性人格,是青少年公民人格培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但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最为重要。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通过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同一性混乱的分析,揭示了青春期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该理论的相关论述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段慧兰  陈利华 《求索》2010,(11):122-124
道德自我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它以感性生命为存在前提,又包含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互融,并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作为生命的存在,道德自我具有个体性的规定,表现为身与心的统一;作为现实的存在,道德自我又具有社会性的规定。它所具有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规定,在社会历史的现实结构中进一步展开为自我之间、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道德自我在实践中以道德自律为存在方式,以道德人格为外在形态。就其特点来说,具有完整性、可塑性、自主性、实践性和自我同一性。此外,它与道德主体、自我意识、良心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澳门博彩业发展迅速,导致不少服务行业的职位需要轮值工作,这就导致了家庭中父母之中一人或者两人都需要轮值。由此引发我们去探讨澳门青少年偏差行为与父母轮值工作模式以及管教模式之间的关系。根据探讨的结果我们建议政府为母职设立津贴,增加托儿服务、增设日夜间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当然,父母也要增进与子女的沟通,尤其是父亲要更多地参与管教子女。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支柱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的影响以及负向情绪的中介作用发现,第一,要求型教养方式与回应型教养方式均能避免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第二,与要求型教养方式相比,回应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程度的缓解作用更为突出;第三,负向情绪在回应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创设、注重子女的自主性发展、关注子女的情绪调节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适度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自我认知是反映青少年社会化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全国14个城市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并以非独生子女为分析的参照对象,试图发现城市独生子女青少年在社会适应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认知上的特有属性,如果有,又有什么样的特性?这些特性对完善这一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化过程又有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采用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随机抽取江苏、湖南、安徽、上海7所高校1076名大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结构失衡:感受和调节积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消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的情绪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逐步使他们可以依靠和发挥自身的力量,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