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令)号]第71号令[公布日期]2006.10.17[类别]经济法.农业[施行日期]2006.1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改善产地条件,保障产地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产品产地,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生产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1.2010年12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2.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审批、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公布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三章农产品产地第四章农产品生产第五章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  相似文献   

4.
1.2011年3月7日国务院令第593号公布2.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保护,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保护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公路保护职责。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公路保护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保护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商务与法律》2006,(3):38-38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定于11月1甘起施行。该法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七项相关的基本制度。具体包括:(1)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进行食品卫生管理、监督的,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用产品也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普及食品卫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违反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地区行政公署,下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或者卫生防疫站是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第一节 机 动 车  第四条 机动车的登记,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事关民生大事.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2021年10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4,(10):60-60
正2014年4月24日,历经4次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新法)。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强化政府责任修改前的《环境保护法》存在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缺陷,导致"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流于形式。修改后的新法重点强化了政府责任。法律福音: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也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卫生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志刚 《特区法坛》2003,(77):30-30
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商品房预售的条件和监督管理措施。但在实践中,不但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当事人及有关房地产管理部门对该法条的理解或执行情况不同,就连一些审理此类纠纷案件的法官也认识各异。尤其是对该条第二款即“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填补了我国调整农业初级产品法律上的空白,基本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但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还存在着农产品范围不明确、禁止生产区域界定不清、法律责任规范不足等诸多不足,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运行规律的法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法政新知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法可依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明确将虫多、药多的5类农产品堵在市场大门外。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伪造有机、绿色等食品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6.
徐娟 《检察风云》2012,(21):38-39
日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条例》专门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见义勇为人员家庭,应当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者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应当优先给予安排。"(10月8日《齐鲁晚报》)近年来,为鼓励和褒奖见义勇为行为,各地在不断提高优抚标准的同时,推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中国审判》2012,(5):58-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2〕4号,以下称《规定》),于2012年2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3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4月10日起施行。正确理解与适用该司法解释,对于依法正确办理市、县级人民政府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以下称征收补偿决定)案件,维护公共利益,保障  相似文献   

18.
蒋晓明 《人民司法》2023,(29):48-50
从业人员因安全生产事故依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后,仍可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向生产经营单位主张侵权损害赔偿,从而保障受害人及其近亲属能够获得充分的救济。但该民事赔偿应当属于对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赔偿金额的补足,而非获得双重赔偿。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相似文献   

20.
关注要点1 对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实行许可制度 根据《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关规定,条例规定了明确的许可条件和许可程序。 (第3、9~11、19~22、24~26、33条)关注要点2烟花爆竹生产的安全管理 规定了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并应当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许可。 (第8、11条) 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从事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12条) 生产烟花爆竹使用的原料(如氯酸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有用量限制的,不得超过规定的用量。 (第13条)关注要点3经营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 规定烟花爆竹的经营分为批发和零售,并规定了批发企业和零售经营者应当具备的经营许可条件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施经营许可的程序。 (第16~19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