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之江 《中国减灾》2012,(15):20-21
近来,国内各地暴雨成灾,尤其进入7月,暴雨灾害更为明显。灾难,令人触目惊心,又感慨万千——有些发生在城市,有些发生在乡野。城市内外表现形式不同,需要事后反思和补救的内容不同。不容否认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理应远远好于乡村,更适合人生存和居住,因此,对于暴雨造成的城市灾害,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葛静宜  王华 《人民论坛》2010,(8):258-259
"人文关怀"是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业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需求的满足,更要关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权益的满足;既要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和发展,又要关注作为总体的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闻道 《创造》2004,(4):10-12
城市的发展,与老百姓的层次需求是相联系的,是老百姓由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的体现.城市化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过程.所以,城市化更应体现老百姓利益的实现,更为老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机遇,更应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否则,我们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4.
1 所谓实现,就是指相对主体——人来说的某种需要或目的的满足或变为事实。也就是说使必要的变为存在的。然而,从需要到满足,从必要到存在总有一个过程,这是不言而喻的。民主的实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需要的满足或一种目的的达到。这种需要或目的的主体无疑是人民,然而这种需要和目的本身又是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涉及到民主的概念和内涵问题,这原本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按理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列。但实际上,民主的概念及本质含义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是个比较模糊的东西,人们对它的理解至今尚未得到逻辑上的统一,人们通常对民主本质的理解恰恰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2,(8):2
正要使每个人都在城市获得幸福,就需要每个人对这城市付出努力,无论言语,还是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中创建一种文化,一种可以传承的城市文明,一种真正的城市精神七月,一场暴雨使北京数十人丧生,人们开始重新检讨城市建设与治理的重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语道出的是现代人的心声。但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北京无疑是诸多城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北方,很多省会城市都在仿照北京造城,像北京一样的二环路,像王府井一样的购物街,像CBD一样的商务区,更有甚者连地标建筑物都起名叫"国贸"。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是中国城市的榜样。但这个最应该成为样板的城市,却在一场大雨后显露城市化背后的诸多弊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之外,更应该顾及当地人的情感、态度和对家园深深的眷恋和依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并不遥远的中国梦。小康社会应该是缩小了城乡差异,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的社会。小康社会首先是现代化的社会,同时,也应该是保持了浓郁的传统意味的社会。人们在享受富裕的同时,也同样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温馨和美好。有文化的城市才有吸引力,而文化所指应该是独特的文化底蕴。如果  相似文献   

7.
近日提交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初审的《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明确提出,政府对待小商小贩不应一味堵截驱逐,而应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空间(6月10日《人民日报》)。浙江省的这一做法,令人击掌叫好。众所周知,小商小贩是城市多样性的一部分,既弥补了商业设施无法延伸到每一个点的缺憾,又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更体现出了一个城市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贵州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特殊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而被人们创造和享用的。人们在各自的居住地,都已创造和享用自己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已基木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生活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新颖而奇异的文化(在居住地所不能得到的文化),以满足他们的新奇感,满足他们对新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到外地旅游、观光、享用。生活越富裕,人们就越要去旅游。社会越发展,旅游业也就越发达。日本60年代初,旅游业刚起步,出国旅游者约仅10万人,1969年出国旅游就有70万,以后越来越多。美国未来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中说:  相似文献   

9.
近来,国内各地暴雨成灾,尤其进入7月,暴雨灾害更为明显。灾难,令人触目惊心,又感慨万千——有些发生在城市,有些发生在乡野。城市内外表现形式不同,需要事后反思和补救的内容不同。不容否认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理应远远好于乡村,更适合人生存和居住,因此,对于暴雨造成的城市灾害,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也成了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世博会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来自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李克 《新东方》2010,(1):1-5
人类为谋取生存资料进行的物质生产和人类为繁衍后代进行的自身生产,都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由单面到全面的永无止境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过程。人类生存欲望、对于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也是无止境、永不满足的,而这正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动力。为不断满足人类生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人类就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交流思想、创造发明,进而提升为科学、技术并转化为生产手段,从而生产更加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资料,把人类从后天的人为的在“物和人”双重奴役下解放出来,真正获得全面、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2.
崔晨 《北京观察》2014,(4):30-31
正产业加减法远非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要平衡"等号"的两边,有时候不仅需要有科学的智慧,更需要有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冲破已有藩篱的巨大勇气。北京这座XXXL级城市的"瘦身"愿望前所未有的强烈,提到瘦身,人们首先想到是疏解城市人口,而人口疏解关键要靠"以业控人",这是根本有效的途径,也已成未来发展的方向。哪些产业早  相似文献   

13.
提到奥斯卡就令人联想到美国洛杉矶,提到狂欢节就令人想到巴西,提到啤酒节人们自然联想到的是山东青岛,提到民歌节人们也就很容易联想到广西南宁……世界上许多知名节庆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是一座城市的亮丽名片,更是一座城市开放氛围营造的助推器。下面笔者将浅谈民歌艺术节与南宁市开放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14.
王金宁  袁文 《群众》2008,(6):58-60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获得了更为畅通的渠道和更为自由的空间。高消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高度发达、物质生产的丰富多样、民众购买力的极大提高。特别是新技术、新文化对人们的不断渗透,更深层次地挖掘了人的需求欲望,从而为高消费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土壤。然而,目前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并未提高到相应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理性认识“高消费”。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由大量的人、物、活动组成,处在不停的运行和变化之中。而且城市人口、建筑、设施、活动高度密集,要求每一个来到城市的人按规矩有秩序地使用城市设施和空间,否则就会发生故障、事故和混乱,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城市管理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引导人们有序使用城市空间、正确使用城市设施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城市综合管理包括了对城市基础功能的维护和公共空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人权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不是任何外界的恩赐。人权的产生根源于人的本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人的本性或本质的两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方面。人类之所以需要人权,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的、精神的、人身的种种利益与要求,这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属性所决定,是人的一种本能和天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存在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根据,也是推动人权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的利益需求,人们要求过优裕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精神生活的愿望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权的发展与进步是无止境的。人的社会属性是指  相似文献   

17.
在这座城市,一年来,多项政府决策被卷入大辩论中,其中一些得以搁置或修改。温和、闲散的成都人,在主张权益时表现出的坚持也令人侧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大量舒适、宜人、质量高的物质环境,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环境。一个优美的环境空间,除了建筑、绿化、道路这些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外,合理地放置环境雕塑作品,是提升城市环境文化品位与精神内涵的有效办法。好的作品总是紧密结合当地的城市文化特点,激发出人们遐想,并产生共鸣。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她的精神面貌,最能充分体现在她的城市雕塑中,这话并不夸张,就拿合肥市政府广场来说,她的景观设计就最能说明问题。该景观设计运用了大量广场雕塑设计:在广场…  相似文献   

19.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在内的城市有机更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撬动内需的有力杠杆,扩大投资的有效领域。这是"十四五"期间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运行和城市治理的重点和亮点,不仅能直接拉动住宅建设装修、家具家电生产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而且能为都市工业和服务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稳定需求和合适空间,发挥增就业、稳增长、优环境、惠民生等多重功能,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体现,因此,这也不仅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而且是社会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精神的涵义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和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精神,并成为生成和支撑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当一个城市不满足于普通的物质繁荣或成就,而是想到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有了一种精神.从历史的角度看,古今中外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即便是历史很短的城市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