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丹  孙磊 《前沿》2005,(8):20-23
目前已经有37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因为美国和欧盟要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市场经济地位标准的模糊性、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俄罗斯仅仅取得虚名的事实说明中国难以在短期内轻易解决此问题。另外,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影响的有限性,因此在争取过程中要警惕对方要价过高,避免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地区发展竞争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中国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已经形成的特殊经济结构 ,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扮演着不可缺少的推动者角色。 2 0 0 0年 ,中国经济保持了连续十年的高增长趋势 ,增长率达 8% ,并首次使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1万亿美元。我们知道 ,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 ,这一成绩是不可能取得的。在这种政府推动力中 ,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是比较特殊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 ,既是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 ,又是地方政府间竞争的产物。这一特点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看来…  相似文献   

3.
经济过渡与道德建设姜月忠一、当前中国既不是停留于传统计大u经济阶段,又没有进人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而是处于计生u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如阿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又是一个新的机遇。面对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中型企业究竟怎么办?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包含市场经济的普遍性,又包含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还包含受中国国情制约的个别属性。目前,我国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了一系列深层次经济问题。更加市场经济、更加社会主义、更加中国特色,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决这些深层次经济问题的三条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钱胜爱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在这一时期,传统的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系已经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中,市场功能不完善。不完全的计划与不完全的市场,决定了地方政府在转轨期要承...  相似文献   

7.
罗尔 《长白学刊》2002,(2):45-49
中国近代历史没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关键在于政治制度对经济、化的控制。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是独具特色的,形成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理念。中国传统化所衍生的自由观念应在政治革命和化革命中生成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8.
WTO与中国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其本身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最终建立,都必然要求最终与世界市场接轨,否则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新体制。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国际化是新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加入?..  相似文献   

9.
郑宇民 《今日浙江》2008,(20):28-29
市场经济是经济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市场经济加人文精神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兼融性问题贯穿了我们改革发展的始终。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兼容利用。其实,这也不是邓小平的发明,早在1936年,波兰的经济学家兰格《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提出了公有制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在计划经济下模拟市场经济的运行,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讲:“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①。一直到南方谈话,他至少有十次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就收入8次),促使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成就辉煌。无论是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相对比,还是与当代西方经济学相较衡,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都是创见。当代世界的西方人和东方人,外国人和中国人,对邓理论都曾经和正在议论纷纷。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加浓厚的政府干预色彩。对政府干预在中国经济中担当的角色,各界褒贬不一。世界公认中国的渐进式市场经济改革是成功的,而这场成功的改革正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在宏观经济领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是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然而,在微观经济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微观经济领域内不应进行政府干预。因为政府干预扭曲了市场行为,破坏了资源最优配置,导致市场经济秩序迟迟建立不起来,经济长期低水平均衡。这的确是不适当的政府干预的负面影响,但并不是说,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的一切作为…  相似文献   

12.
9月24日,中国与俄罗斯相互承认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东盟10个国家不久前也整体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此前,承认中国拥有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只有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泰国、南非等9个国家。而美国和欧洲仍认为中国在这方面不及格。所谓“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只是反倾销调查领域的专业性问题,与一国是否实行“市场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国家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能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容一直争论不休。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特别是我国近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对市场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最终形成了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而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论诚信制度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礼仪等道德规范被一部分中国人所抛弃。诚信危机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更是信用经济 ,重视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制度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今年5、6月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发表了《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他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秩序建设的信用制度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保平  钞小静 《思想战线》2006,32(1):122-128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信用制度的缺失与市场秩序的混乱形成了经济转型的阻力,经济转型中信用制度的缺失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规范市场秩序,优化信用制度环境,加强信用制度供给,完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形和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讨论中,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自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一段时间里,人民币贬值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引起躁动的不安定因素。舆论界有一种看法——重返关贸总协定必然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8.
林一斋 《新东方》2012,(5):58-61
笔者认为“南方谈话”着眼于战略层面,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方向,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在国内层面,南方谈话开启了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并作为改革开放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最终在经济层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在国际层面,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外交上,1992年南方谈话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逐步展开,其效果也开始呈现,中国经济外交也随之表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钟祥财 《传承》2012,(3):20-21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预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但必须迎难而上,没有退路。南方谈话发表后20年来的事实证明,关键领域、关键阶段的改革比人们预想的更艰巨、更漫长。也正因如此,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社会。经济追求无止境,社会道德有底线信任日渐式微,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不足的伴生物。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不发达相关的普遍平等产生普遍信任。信任不会在一个等级社会中生根。贫富过度悬殊,富人警惕穷人,穷人不会信任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