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程序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倡导的用以替代刑事审判的刑事司法新模式.其核心理念与我国“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宗旨如出一辙.然而,单纯的恢复性司法程序偏重社会关系的修复,而忽略了对涉罪未成年人内在思想的修复及外在行为的再社会化,因此未从根本上化解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将心理辅导机制纳入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具体实施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形成健康心理、顺利回归社会.当前,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修复已具备可行性,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需从参与主体、流程设计、辅导形式等角度进一步构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流浪未成年人也呈现增多之势,成为青少年保护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产生流浪未成年人的主要群体,解决流浪未成年人的问题,其根本出路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困境儿童外出流浪。  相似文献   

3.
李爱军 《工会论坛》2007,13(6):132-133
流浪未成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应整合现有的救助资源,推进救助主体和救助内容的多样化,完善现有的监护制度,规范法律服务、监督和救济体系,寻找合适的回归途径,做好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正确解决流浪未成年人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据此,在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活动中,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负有护送流浪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的义务。这种护送行为属于授益行政行为和行政法律行为,并可分为应申请行政行为和依职权两种类型。护送行为的对象包括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和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对违法护送行为的救济主要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实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北京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素质教育而不是文化课教育,未保中心的教育职能应该定位为受助儿童教育的组织者而不是实施者。对流浪儿童的教育要学校教育和机构内教育并重,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是必要的,但需要将这些服务延伸到其家庭、社区和学校。要根据流浪儿童的特点灵活地开展工作,个案工作要避免急功近利,小组工作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而心理评估的重点应该是长期滞留的儿童。  相似文献   

6.
内地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新疆形象"和民族感情的社会问题,自治区开展的"接流浪儿童回家"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救助工作还面临很多困境和挑战。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驾护航: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尤其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加强有关流浪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立法,制定对违法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地方性法规;另一方面,要严厉惩治拐卖人口犯罪,完善《刑法》关于拐卖人口犯罪的规定:取消拐卖妇女、儿童罪,恢复拐卖人口罪,取消拐卖人口犯罪中"以出卖为目的"的规定;加强内地与新疆公安机关的协同合作,做好关于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的幕后犯罪团伙的情报分析工作,使打拐惩处机制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评估表明,流浪儿童在救助中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吃住等需求外,他们还有心理健康需求、受教育的需求、回归与发展的需求。专业社工志愿者的介入提升了救助中心的整体服务品质,流浪儿童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不良行为与习惯明显减少。今后应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加强评估工作的理论建设,推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制度性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的出台有力地打击了组织、强迫残疾人、未成年人流浪乞讨行为,有效遏制了流浪乞讨组织化、职业化的倾向,维护了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该法条在制定和适用上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要更有效地遏制流浪乞讨组织化的倾向,必须用足、用好现有法律,发挥好社会救助的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的出台有力地打击了组织、强迫残疾人、未成年人流浪乞讨行为,有效遏制了流浪乞讨组织化、职业化的倾向,维护了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该法条在制定和适用上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要更有效地遏制流浪乞讨组织化的倾向,必须用足、用好现有法律,发挥好社会救助的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在于把握人的心理规律,并利用这些客观规律应对挑战。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凸显,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社会治安。心理分析从个体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入手,综合运用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多种研究结论,分析未成年人的发展特点,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进而探索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是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从人与环境的五动出发去寻找影响人类行为的深层原因,其出发点是聚焦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深入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逐步改变和完善未成年人的各种微观、中观、外生系统和宏观系统,为预防未成年人流浪提供新的探索。因此。预防来成年人的流浪需要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区、社团组织和政府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一个极易受到侵害的群体,特别需要法律和社会的保护。笔者从未成年人被害的原因入手,分析未成年人可能成为被害人的心理、社会及家庭原因,从而探索预防未成年人被害的对策,以期达到预防犯罪、降低未成年人由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机率、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流浪儿童作为特殊群体,近些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流浪儿童自身特殊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特点,需要中心在救助过程中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并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帮助流浪儿童改变不良的心理状况,为流浪儿童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与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儿童流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显示流浪儿童在失去家庭保护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危险,包括被抢劫、被暴力侵害、被利用为犯罪工具甚至被骗或自愿做色情交易。另外,流浪儿童也容易为了金钱、娱乐刺激或受环境影响、被他人引诱而产生犯罪行为。流浪儿童大多数是学龄儿童,失学、辍学的情况十分严重,失去学校教育的流浪儿童,身心适应不良状况十分严重,其解决问题和就业谋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适当的培养,成长陷入恶性循环中。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应包括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从预防入手,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条件,减少和…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为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各国均在探索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从考察犯罪心理的角度出发,就自我暗示心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作一探讨。 自我暗示心理是指行为人对外界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然后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看法,再以该看法指导自己行动的意识活动。可见,自我暗示心理活动是行为人特定意识定形的过程。鉴于目前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较强,实施特定行为一般均以自己的看法为基础。因此,为准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强化、外化,有必要探讨其自我暗示心理。  相似文献   

16.
文中立足于当前我国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的工作实践,对各级救助站十余年来的工作成绩和创新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比,总结经验,发掘不足。在坚持现有的“合理扩大救助范围”、“主动救助与被动救助相结合”、“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相融合”等原则的基础上,建议对救助功能重新定位,增加“救助与管理并轨”等内容,并且依照流浪乞讨的不同类型,分别对比各地、中外救助规范与体制,提出了拓宽救助途径与经费来源、增设返乡流浪人员跟踪回访机制、完善救助听证程序、加大对“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恶性流浪乞讨的管理规制等具体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概括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和心理行为的特点,着重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分析了社会因素中的网络因素及家庭教育因素。通过预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运用的思路和途径日益明晰,主要采用: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指导课、建立心理档案等。但是我国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受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限制,特别是在观念、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充分认识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心理辅导培训,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造就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面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团体成员学习、成长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许多优越性,尤其是在预防性和发展性心理辅导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中着重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新生在学习方法、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和考验。而目前许多高校并未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或者虽设立心理辅导机构但缺乏专职心理辅导员。针对此种情况,在高校中广泛以朋辈辅导的形式进行新生心理适应辅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就朋辈辅导在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进行探讨。 一、朋辈辅导的概念 朋辈辅导是指由经过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