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铁路姓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早在二十世纪初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铁路就已相当普及。而时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术,在福建的土地上,还没有铁路。 1950年5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爱国侨领陈嘉庚在会上大声疾呼:“福建有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今竟没有一寸铁路,这种落后局面,必须迅速改变”。他还说:“修筑鹰厦铁路不但对解放台湾而且对开发福建资源都有巨大作用”。反映了福建人民要求修建铁路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先生亲身投入福建的建设,他对于当年两条海堤的修建曾提出过重要的倡议。我当时曾在厦门工作,参与其事,这段历史是十分难忘的。陈嘉庚先生说英国修了一道长石堤把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连起来,英国人能  相似文献   

3.
鹰厦铁路,屹立在海峡西岸的一座历史丰碑! 50年前,福建军民共同修建的鹰厦铁路,举世瞩目,光芒四射,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0世纪50年代初期,福建是全国沿海经济发展较缓慢的省份之一,交通尤其落后,没有一寸铁路。“羊肠鼠道赚食难,山中有宝难出山”,这便是当时福建交通不便状况的真实写照。没有铁路,已严重束缚了福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建国初期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省人民期盼能很快解决福建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的一生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他高度重视铁路建设,亲自规划铁路发展蓝图。鹰厦铁路是浙赣线上的鹰潭站向南途经江西省的贵溪县、资溪县,穿越福建省的南平市等县市,终点为厦门市的线路,是华东地区当时出海的一条主要铁路干线。这是毛泽东主席采纳了全国政协委员陈嘉庚的意见决定修建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军事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甬台温、温福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的主要客货兼运铁路,系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甬台温铁路全线长282公里,国家Ⅰ级铁路,为一次性修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旅客列车速度200公里/小时,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项目总投资155.3亿元;温福铁路全线长312公里,国家Ⅰ级铁路,为一次性修建双线电气化铁路,是—条客货兼运,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干线,设计旅客列车速度200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174.8亿元。甬台温、温福铁路开通后,主要承担浙南、浙北、沪苏南地区与福建、粤东地区的客货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欢迎委员会”仅宴请一项费用就高达8万元。  相似文献   

7.
吃喝知盛衰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八次全会的讲话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是在败国败家。”吃喝玩乐是奢的一种表现,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吃喝知盛衰。1940年,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800元大洋请他吃了一顿山珍海味。在延安,毛泽东主席也请他吃了一顿饭,除了一只炖鸡外,其余都是战士们自己种的菜。毛主席指着鸡说,这是房东老大娘听说有贵客,特意把生蛋的母鸡拿来招待你的。陈嘉庚听了,当时就哭了,他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话:“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相似文献   

8.
李珊珊 《党史文苑》2013,(10):51-52
铁道部前传 这次被撤销的铁道部是个与共和国同龄的机构.但中国人对铁路的梦想却是由来已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铁道部部长是孙中山。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提名选举袁世凯为继任人后.就开始筹划修建铁路,在他看来。“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16,(3):64-64
正很多人知道陈嘉庚,是因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1891年,陈嘉庚17岁,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在父亲生意失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打拼出了自己的实业。从1913年开始,陈嘉庚就回家乡福建集美陆续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除了捐资兴建厦门大学,陈嘉庚常被人称道的还有一件事。他的父亲去世时,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陈嘉庚经过一番打拼,生意稍有起色,就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全部债务。  相似文献   

10.
周喜峰 《奋斗》2020,(3):70-71
中东铁路最初名为“满洲铁路”,后改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辛亥革命后称为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为夺取中国东北地区资源称霸远东地区,在通过和清朝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修建的一条连接中俄两国的“丁”字形铁路。  相似文献   

11.
194 0年 3月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考察和慰问。福建民众闻悉乡贤返国 ,“莫不如大旱望云霓般的冀望陈先生早日莅临”。9月 2 4日 ,一路风尘的陈嘉庚率南侨总会常委侯西反、秘书李铁民轻装简从 ,由浙江龙泉入闽 ,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陈先生 ,我奉省府陈主席之命 ,特来接应先生入境。”福建省政府秘书处侨务科科长陈延进率卫士2 0多人列队迎候。“兄弟回闽前已电请陈主席 ,值此国难期间 ,毋须迎待之烦 ,可你们礼仪这般隆重 ,使庚深感不安。”虽辗转跋涉 ,陈嘉庚犹无倦色 ,与欢迎者握手为礼。“陈先生十多年没…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6-26
鹰厦铁路是福建"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承担了修建任务,全省动员了10多万民工参加修建。鹰厦铁路于1955年2月11日动工,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厦门,铁路全长694公里,沿途打通46个隧道,构筑1973座桥梁、涵洞.全部工程仅用了1年零10个月.比原计划提前1年完成。全线修建费用原计划5.5亿元,实际费用仅近4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1903年,清政府商部颁布的《铁路简明章程》24条,明文规定:准允华洋官商集股,建筑铁路。换句话说,即允许用集资、合资、独资等方法修建铁路。也就意味着,除清政府筹集资金和借外债修建铁路外,还放开了民间成立公司集资修建铁路的禁令。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官办的、商办的铁路公司。到1905年前后的数年间,全国有15个省先后成立了各种铁路  相似文献   

14.
海春 《党建》2004,(11):43-45
党建2004.11陈嘉庚纪念胜地这是为纪念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而修建的。纪念胜地由陈嘉庚故居、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归来堂、归来园、嘉庚公园、鳌园等景点组成,生动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寓教于游的旅游胜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陈嘉庚精神,纪念胜地注重收集资料,突出展览重点,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年接待量均持续在70-80万人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公园电话:(0592)6101713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的山冈上,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的安葬之地。陵…  相似文献   

15.
张诗逸 《新湘评论》2023,(19):54-55
<正>档案故事:这幅书法档案长53厘米,宽32厘米,档案原件馆藏于中央档案馆。仿真复制件存于湖南省档案馆。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动工修建后,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曾当面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十分关心建设进展,当面答应题写碑名。1959年6月毛主席回湖南调研考察期间,题写了“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这九个大字。  相似文献   

16.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21):52-53
今年10月21日,是“橡胶大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140周年诞辰。与胡雪岩、盛宣怀等“红顶商人”不同,陈嘉庚从未依附过某股政治势力,也没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陈嘉庚与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一样位高名显,却始终与政治保持着距离。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他一味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华北局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从太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选调4000名干部组成进军福建的一支干部队伍。它组建于1949年初,干1949年8月初到达福建,与三野十兵团10多万人,华东南下干部200多人,上  相似文献   

18.
郝思睿 《党课》2020,(3):83-87
还记得曾经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这样一篇课文吗?“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作《詹天佑》,里面说的这条铁路就是1909年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110年后的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1月,邓小平就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1950年2月,邓小平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大西南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邓小平急人民所急,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建成渝铁路.“我们到了四川,一定要把成渝铁路修好”四川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却苦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蜀人民早就有修建成渝铁路的夙愿.1903年,四川人民就决心自己出钱修建川汉铁路(成渝铁路是其中的一段),他们出资集股,甚至不惜“田亩加赋”.1909年,川汉路在宜昌附近动工了.然而,腐朽的清王朝以收归国有为名,向帝国主义出卖路权.这就导致了巴蜀人民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成为满清王朝覆灭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20.
华侨被孙中山誉为“革命之母”,有支援祖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据国民政府1910年 6月统计,福建籍华侨近300万人,占当时海外华侨总数的八分之三。 抗战开始后,闽籍华侨以人力、物力、财力报效祖国,热情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