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形成既受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影响 ,也得到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启迪 ,但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是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探讨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来源 ,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成因 ,更好地总结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教训 ,为当代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近百年来中国先进分子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承继,是对马列主义工业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斯大林工业化理论的超越。它是邓小平工业化和乡镇企业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为我国当代工业化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启迪,为发展经济学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对当代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阐述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丢弃“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理论创造,他虽曾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樊篱。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质性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真正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俞玲 《理论月刊》2004,(7):28-30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历了一个思想认识上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开放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和实践给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经历了萌芽、奠基、形成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它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跨越式发展的、开放性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对当今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中国特色道路或称中国模式。中国特色道路可分为总道路、根本道路、基本道路、具体道路四个层次。对它们的内涵分别作出界定,有助于增强对“道路”概念的理解和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
  弄清楚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关系,事关我国发展的方向。要把列宁创立的以新经济政策为标志的早期苏联模式与后来斯大林的苏联模式区分开来,把斯大林模式中的基本制度与体制层面上的严重弊端区分开来。毛泽东对摆脱苏联模式进行过艰辛探索但总体上并不成功;邓小平则对苏联模式作了重大的原则性的突破、全面的整体性的突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将实现探索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跨越。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的基本问题,开始形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毛泽东从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而曲折的探索,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综合平衡思想,有利于消除苏联模式的负面影响,统筹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 ,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进程中 ,逐渐地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 195 5年底 ,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以苏为鉴” ,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以唯物辩证法的眼光审视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 ,又搞资本主义 ;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一系列独特和深邃的理论见解 ,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重大突破和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0.
李仁卿 《求索》2011,(1):66-68
实现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富裕先进的工业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如何对待私营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建国前夕,毛泽东曾明确提出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大量发展公私近代工业"。而建国后,毛泽东对"发展公私近代工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最终明确要求私营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绝种。研究毛泽东的这一认识变化,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