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改...  相似文献   

2.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清晰,法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住,造成了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其流失的速度和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这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又酿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腐败现象。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就是公司制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改革方向也是进行公司制改造。公司经营者有忠诚义务 ,但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 ,无人对其保值增值负责 ,股东会形同虚设 ,权力难以到位 ,监事会仅是摆设 ,难以发挥监督的职能 ,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 ,我国股东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原因 ,不能形成对公司经营者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因此 ,需要为达此目的而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国资监管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一个难点。结合我省外派监事会制度两年来的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当期监督、提高监督时效是化解难点、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公司法》的颁布实施,为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然而,从近年来许多地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包括同外商举办合资经营企业)的情况看,《公司法》没有得到严格贯彻,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其表现如下:第一,国有企业在改建为公司或与外商举办合资经营企业的时候,没有严格依法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有的在清产核资时趁机将国有资产划归小集体或个人,或者无偿量化国有资产给个人配股,从而侵吞、蚕食国有资产。有的上市公司在配股时,国家股东…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自1978年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改革至今,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笔者认为,在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中,如何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并使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提出应建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约束机制;规定国有企业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严格落实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以期构筑起国有企业及其权益不受侵犯的坚固屏障,确保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本质上也是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过程。现代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实践充分表明,公司制企业是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中最为有效的形式。着眼于优化公司制企业产权配置和产权约束的有效性,应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人力资本与其他形态资本的匹配性,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过程中引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努力形成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竞合关系,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显.究其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因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倘若任其发展必将阻碍国有企业的进程,乃至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快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物质鼓励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是建立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国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 一、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很长时间以来,片面强调企业法人产权制度和有限责任制,而忽视建立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是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和国有企业大量存在经营权侵犯所有权现象,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显。其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倘若任其发展必将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乃至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快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1.
虽然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进行了公司制改造 ,但是效益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方面 ,所有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最终都取决于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成为一个可信威胁 ,而对于许多国有企业来说 ,在政府“父爱”的关怀下 ,这种威胁是不可信的 ,这使得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压力进行创新。另一方面 ,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只有弱的动力去监督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也并没有建立起内部的制衡机制 ,这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仍很突出。我们认为 ,国有企业低效与其独特的产权制度密不可分 ,国有资产分步骤、有条理、有规则地退出竞争性领域 ,这是改革的关键。引进机构投资者 ,加强市场监督 ,加大剩余索取权在企业从业人员中的分享程度 ,也是促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转变经营机制,实现政企分开,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妥善解决各方利益冲突,从而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体。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决策、执行、监督制约机制。而发挥这些机制的作用都离不开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公司法》不仅对董事会、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还对通过工会、职代会以及其他形式实现民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实践证明,企业内部要建立强大的自我约束监督体系,必须包括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等,这也是社会主义公司制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企业中的职代会工作、平等协商和签定集体合同的工作等,是监事会所不能代替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一个完善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必须是企业所有权的监督、职工的监督、经营者自我监督的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经营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职工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技能素质,必须实现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深化职工文化建设,一是提高认识,完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二是科学管理,健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三是以人为本,建立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制已进行到攻坚阶段,需要克服改制中的重重困难,揉讨和解决改制中出现的许多难题。但是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不容忽视,国企改制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等重要。国企改制是改革现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益,并不是放任国有资产流失。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报告中明确指出,改制后的企业"不能不受资产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成为改制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除了防止在改制过程中、评估折股环节流失外,另一个万面就是防止在改制完成…  相似文献   

17.
寻租、灰色收入、过度在职消费、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因此,国企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是防止这些现象进一步泛滥,防止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有效措施。把对国企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与监督约束联系起来,从目标责任约束、阶段业绩评价约束、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约束、公司治理结构约束等几方面完善国企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管理过程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加强效能监察工作,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切入点,既有利于促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存在认识有偏差、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构设置与任务不相称等。为此,需要从加强教育和提高认识入手,明确细化监督内容,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完善干部管理,提高企业监督,为企业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企业的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解决国企效益低下的问题,关键在于公司制度能否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结构、代理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对公司制所能提供的约束机制进行了全面地分析,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不可能对经营者提供有效的约束,从而也不可能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