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黄禹康 《传承》2012,(1):14-15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超出了史学论著的范畴,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鉴戒。重温《甲申三百年祭》,尤其是文中“慎终如初”的观点,值得党员领导干部借鉴。  相似文献   

2.
转瞬六十载,又逢甲申年。1944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文章说的是,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纪律严明,在人民的拥戴支持下,屡蹶屡起,经过16年的艰苦战斗,于1644年攻占北京城,建立大顺王朝。明帝崇祯(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进城后,李自成及其部属,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从将领到士兵,恣意掳掠勒索,劫夺金钱美女,军纪败坏,民怨沸腾。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领北京43天即被腐化侵蚀,变成了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吴三桂勾引清军一到,大顺王朝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这一历史悲剧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思考。郭沫若由此写下《甲申三百年祭》。文中写道:"自然,假如从整个的运动历史来看,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3.
因着毛泽东的看重,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在1944年3月发表之初,即被中共列为整风文件,不但在延安,而且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印行。在1949年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又得以三次重  相似文献   

4.
甲申本是个很平常的年头,因为有了郭沫若的历史名篇《甲申三百年祭》,又有了毛泽东同志将此文推荐给全党作为整风文件学习的按语,才变得格外有意义起来。当然,说到根上,这一切又都因为李自成的成功进京和迅速溃败都发生存这一年。今年.又逢甲申,鉴古思今,自然有很多感慨要发。  相似文献   

5.
2004年,甲申年。这是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年份。360年前的甲申年3月19日,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进入北京城。明王朝的皇冠因此落地。当时李自成是胜利者,气宇轩昂,志得意满,然而他的事业也就在这时到达顶点。仅仅40天后,李自成败出北京。再祭360年前之甲申,历史的殷鉴足以让负有崇高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甲申年,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人民批评政府,政府不敢懈怠;只有民主监督,才不会政息人亡。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根本政治制度。由此,甲申…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岸英同志给他表舅的一封信,搞好党风建设,使我们党能够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一轮回,又逢甲申。由此上溯一个甲子,1944年,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我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日益壮大,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兴旺发展,给了根据地军民和全国爱国人士巨大的鼓舞。在这个“唱赞歌”渐为风尚、“讲忧患”不太合时宜的时刻,郭沫若挥笔写下了他披肝沥胆的心血之作《甲申三百年祭》。从今年算起的前七个甲申年,即1644年,正值明末农民革命风起云涌。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起义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一鼓作气攻陷了北京城,结束了明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自1944年春发表以来,已成为一个长久性话题.当年,国民党政府当局对之加以指责,共产党人则把它作为整风文件进行学习.60年后,它再次被人们提起,不仅理论界人士为之专门召开讨论会、发表了大量文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更是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来看待这一文献.  相似文献   

9.
夏佑新 《传承》2010,(16):48-49
早在建国以前,毛泽东就已大力提倡反对贪污腐败。他在阅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后,为李自成的失败唏嘘不已:"实则自秦国以来2000余年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10.
大型舞剧《三峡情祭》,一曲川江号子喊出了一段黑暗里三峡船工生死情恋的故事:凄楚悲凉的谣曲,苍涼而壮丽的诗句……一幅展示三峡民俗风情画的大型舞剧《三峡情祭》94年秋与观众见面了,这是重庆市歌舞剧院艺术家们调动几十年艺术生活积累,在一年多时间里所创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艺术品.该剧分别应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组委会及四川省文化厅邀请在北京、成都进行数场演出.演出在文艺界及观众中产生极大震动.掌声、赞誉声伴随着《三峡情祭》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闯王李自成死地,史料所载不一,三百多年来长期争论不休。自郭老所著《甲申三百年祭》问世和一九五五年为湖北通城县《李自成墓》题词之后,似乎趋于一致,于是在通城县郊修建了闯王陵;迨至《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六期发表一组“考证”文章和郭老注销“通城之说”后,又在通山县高湖公社境内再修闯王陵,并建有李自成生平展览馆,简介闯王业迹及殉难九宫山之经过。  相似文献   

1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海峡两岸同胞喜迎甲申新春之际,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是祖国大陆同胞聚精会神谋发展、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开局之年,也是两岸同胞排除种种阻力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一年。一年来,祖  相似文献   

13.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1,(19):21-22
不当李自成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 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明王朝因腐败灭亡,李白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后,也因骄傲、腐化最后失败。中共中央把这篇文章定为“整风”文件,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防止因胜利而骄傲,因骄傲而贪腐,最终葬送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不当李自成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明王朝因腐败灭亡,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后,也因骄傲、腐化最后失败。中共中央把这篇文章定为整风文件,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防止因胜利而骄傲,因骄傲而贪腐,最终葬送革命事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党政军官员从日寇手中接收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5.
(一)李自成墓从通城搬到 通山的由来和经过 一九五五年,湖北通城县根据郭老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和《明史》等书所说,着手在湖北通城县修建闯王陵,并约请郭老为通城新建李自成墓碑题词。可是就在这时,湖北通山县的同志提出了异议。最先是通山县杨芳小学历史教师王如江同志,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口碑,收集并整理了一些关于李自成殉难于九宫山牛迹岭的传说资料,送请天津《历史教学》月刊社研究和解答。《历史教学》为此约请李文治先生作了一篇考证,以“编辑部答读者问”的栏目,刊登在该刊一九五五年第十二期上。这篇考证一开始就提出: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经验是宝贵的。历史的教训又是痛苦的。肯于学习和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成熟的标志。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风云变幻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严峻形势,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3月提出开展“三个重温”活动,即:重温毛泽东当年推荐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两个务必”的教导;重温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写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深谙知识分子独特作用的政治家。在现代文史作家中,鲁迅以降,毛泽东最为看重的是郭沫若。几十年间,毛泽东一直关注郭沫若的各类文字,或推崇弘扬,或借题发挥,或假途伐虢,总之,通过郭沫若的诗文,将"文治"发挥到了极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推崇郭文,最为世人熟知的便是将《甲申三百年祭》列为中共整风文件。  相似文献   

18.
龚雪简介龚雪,1953年出生于上海。小学三年级就参加了少年宫的演出。1974年调到总政话剧团。龚雪第一次"触"电是在1973年底,随部队参加《车轮滚滚》的协拍演出,当时她只是一个群众演员。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祭红》,龚雪在影片中饰演程莹童母女两个角色,从此,便开始了银幕生活。1982年,她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不久,她在影片《快乐的单身汉》、《张衡》、《大桥下面》等片中担任主角,这时,她的表演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86年,龚雪到美国留学,彻底退出演艺圈。  相似文献   

19.
解家麟 《北京观察》2004,(12):20-21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这年3月,明王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刚夺了明朝帝祚40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又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仓皇逃离北京.  相似文献   

20.
1985年5月,湖南石门县举行了一次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归宿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通山、通城、石门、米脂等县文化部门的同志和一些大学、科研机构的史学工作者。这次讨论会可以说是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一个缩影。现简略述评如下: 关于李自成的死地,按照清初吴伟业《绥寇记略》的记载和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说法,是湖北通城县九宫山。五十年代中期,通山县有人提出异议,后来经过几位史学专家认定,郭沫若也将通城说“注销并改正”,于是将已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