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十月,秋景怡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第一年,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七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
《今日广西》2010,(3):26-2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1月1日全面建成。在刚刚闭幕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自贸区建设会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融合的“加速剂”。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21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首倡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后,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14位嘉宾共同为"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揭牌,祝愿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代代相传。2011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一周年,在此背景下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与东盟20年的对话合作,为本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奠定了更坚实的交流合  相似文献   

4.
卜霞 《桂海论丛》2010,26(4):113-116
钦州保税港区是中国西部沿海距东盟最近的保税港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钦州保税港区的产业布局及发展,既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要优化钦州保税港区产业布局,必须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实施统一协调的内外规划、重点引进世界知名航运企业、改革创新通关模式、加快整车进口口岸规划建设、拓展产业基础设施融资途径、加快面向东盟相关产业园区建设、统筹城乡配套产业互动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周毅 《传承》2006,(9):21-25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广西的对外开放。当前,自贸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广西如何再进一步抓住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在服务国家的战略中加快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李家寿 《长白学刊》2008,(2):137-140
一国文化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会给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一定的冲击。构建我国文化安全战略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以新安全观为基础建设和谐的中国-东盟文化安全观;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区;用"墨子"思想应对文化安全所带来的问题;坚持文化"走进东盟"。  相似文献   

7.
东盟     
《创造》2011,(4):6-6
东盟市场首选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的数据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深化,中国生产的工程机械物美价廉、性价比优越,正逐步成为东盟国家采购商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何颖 《当代广西》2008,(22):10-13
在全球经济寒潮肆虐的时刻,中国与东盟相携的手,感受着着相互传递的暖意。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周年、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区成立50周年的喜庆,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了第五届——这个11国搭台的经贸盛会再次精彩上演。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高校合作中的民族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辉天 《传承》2011,(3):72-73,88
中国-东盟地区有着300多个民族。民族人才培养,对中国-东盟长远合作有着深刻的战略价值。中国-东盟政府和高校应在民族人才培养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倡导并大力推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民族人才培养,克服各种障碍,从赋予孔子学院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人才培养新功能、建设友好学校或院系、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合作以及提升互派留学生规模与层次方面,建立多元一体的民族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赵品贤  蒋燕 《当代广西》2010,(3):M0002-M0002
十年坚定携手,不惧风云骤变;风雨同舟共渡,合作信心弥坚。今年1月1日。在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推动下,备受世界瞩目的涵盖19亿人口、生产总值近6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相似文献   

11.
曾宪图 《桂海论丛》2006,22(2):75-77
中国—东盟博览会给贺州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贺州市的旺高、西湾、信都等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投资环境优良,对外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桥梁,这三大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必将吸引大量的东南亚投资,从出口和投资两方面拉动贺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地区有着300多个民族.民族人才培养,对中国-东盟长远合作有着深刻的战略价值.中国-东盟政府和高校应在民族人才培养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倡导并大力推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民族人才培养,克服各种障碍,从赋予孔子学院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人才培养新功能、建设友好学校或院系、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合作以及提升互派留学生规模与层次方面,建立多元一体的民族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米良 《前沿》2014,(5):6-9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以来,我国面领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事件、钓鱼岛领土争议、南海领土争端、湄公河我国商船遭袭案等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我国国家安全的警钟。东盟成员国是我国最重的邻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建立双边和多边的安全机制,对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十分重。本文对中国-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7,(22):19-23
金秋十月.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盛大开幕,揭开中国与东盟合作新一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及文莱王储比拉、越南总理阮晋勇、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波松等东盟政要联手推动加速器,共同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这艘巨轮加速行驶,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06,(11):5-5
随着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相继在广西举行,拥有18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提速”。10月30日,在纪念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为未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加强战略协作”、“丰富合作内涵”、“维护共同安全”、“密切人文交流”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6,(13):48-48
时间:2006年6月9日 ̄12日地点:北京朝阳公园内容: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根据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并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普遍欢迎,从2004年开始由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盛会。第一、第二届博览会都有我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东盟秘书长、11国经贸部长以及100多位副部级以上贵宾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从政府走向市场,从一般走向深入。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跻身全国大型展会之列。这次“文化舟”活动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朝阳…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9,(21):67-6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连年召开,北海市积极实施“以友城搭建桥梁、以友城促进合作、以友城扩大影响”的对外交往策略,不断推动城市外交的发展。到目前,北海在东南亚拥有的友好城市或友好交往城市达到4个,北海市的友城战略布局得到完善,有效促进了北海与东盟城市的常态交往与沟通,为区域性城市友好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5,(21):30-32
秋风送爽,喜讯传来。 10月22日,历时四天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11国和东盟秘书处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我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总理梭温,老挝国家副主席朱马里,泰国第一副总理颂奇,越南常务副总理阮晋勇等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出席博览会。东盟10国经贸部长率本国政府代表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有利于广西扩大与东盟的贸易规模,改善广西吸引国外和区外资金的条件,促进广西优势工业、旅游、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广西与东盟国家同类的产业和产品面临挑战,特别是农产品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广西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扣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采取积极、切实的措施,抓住机遇,促进经济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卉 《求索》2010,(4):47-48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启动,将会产生巨大的直接投资效应,中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吸引FDI的机遇,要想在吸引FDI方面取得质和量的突破,必须发挥集聚效应吸引FDI、挖掘和打造吸引FDI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城市的龙头作用以及确定引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