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设置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在国外被普遍采用。在我国,由于各种观念上和制度上的原因,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处于探索阶段,这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极为不利。所以,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至少仍有司法观念、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及具体程序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缘于维护消费领域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与传统民事诉讼不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具有诉讼目的公益性、受案范围类型化、诉讼结果扩张性等特点。诉讼主体资格的界定突破了传统民事诉讼原告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规定,诉讼前置程序的设定强化了保护公益及防止公益诉权滥用的目的;在消费公益诉讼的处理规则方面,对和解、调解、撤诉等方面的限制突破了传统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而裁判效力的扩张又超越了传统既判力制度的规定,为确保维护公益提供了特别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是在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面临巨大损害威胁时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我国目前还没有构建完善的公益诉讼,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原告资格、管辖、诉前程序、立案审查标准、举证责任分配等程序规则的确定对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推动公益诉讼在我国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姝亚 《人民论坛》2011,(7):128-129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中,对诉讼原告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成熟经验的借鉴,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拓宽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并确立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国家公诉人的角色等。  相似文献   

5.
张马林  孟红 《求索》2008,(10):138-140
虽然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制度层面的变革却未有实质突破。此中的瓶颈问题在于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正当性与可行性的论争。一方面已有的公益保护制度可操作性与民众直接参与性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的扩张极大增加了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机会,因此,鼓励民众自行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对行政扩张进行抗衡势在必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不但具备广泛的社会诉求基础,而且具有法律文化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近年来陆续涌现的公益诉讼个案正好反映了这种需求。为解决公益诉讼制度面临的本土化问题,本文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及法制传统出发论述了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就诉讼主体选择等具体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使环境公共利益获得司法救济,是维护和保障环境公共利益的有效举措和有力保障。扩大原告外延,允许公众、社会团体等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拓宽受案范围,使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获得程序法的支持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阶段,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这类违法行为投诉无门,缺少司法救济。基于社会公共利益遭到严重破坏,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虽然现行法律没有对检察机关可以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个别地区检察院以原告身份提起了公益诉讼并得到法院的认可.然而检察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在实践与理论中仍有较大的争议.从法理、社会管理、公益保护、现行法律四个方面论证得出检察机关不宜成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检察机关保护公共利益应当立足法律监督职权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等现有权能的效用,唯有此才可从源头减少公共利益被侵害.  相似文献   

10.
公益诉权是指进行公益诉讼的权力。所谓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请求人民法院进行纠正和制裁的诉讼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公共利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依靠政府管理、舆论监督以及传统的民事及行政诉讼等方式,已经不足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更不能及时发现及解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充分发挥和实现每一个公民保护公众利益的权利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设想,以期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公益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萍  姚维红 《青年论坛》2008,(1):110-1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公益诉讼日渐增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公益的界定是公益诉讼的起点,明确起诉主体和限定受案范围等是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包括适用范围有限、审理过程简便、注重调解和限制律师参与诉讼。我国立法已明确规定了小额诉讼制度,应进一步明确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保证当事人对小额诉讼程序的选择权,限制律师进入小额诉讼程序,简化审判程序,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完善执行程序和督促程序,扩大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法官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陈玲 《前沿》2010,(20):105-107
民事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存在着阻碍。为此,应当进一步取消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不适当限制,并进一步改造和完善诉讼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5.
自然遗产保护中的环境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飞 《求索》2012,(2):141-143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侵害纠纷、实现环境诸价值的重要程序手段。在自然遗产保护中,同样可以运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护自然资源。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的立法经验,并结合自然遗产保护的特殊性,认为可以通过扩宽原告资格、增加诉讼种类、配套相应救济措施等方式,建立自然遗产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沈简萱 《今日浙江》2021,(21):50-51
近年来,浙江省检察机关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扩大社会公众基础,凝聚起守护公益社会的合力. 据统计,在今年守护"美丽河湖"专项行动中,省检察院共办理破坏河湖环境公益诉讼案件836件;在"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专项行动中,成功推动682处红色资源被深度保护.此外,还积极稳妥办理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残疾人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公益损害案件,有力维护广泛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陈玲 《人民论坛》2010,(8):86-87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是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先决问题之一。应采用当事人适格理论,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元化。这不仅能使民事诉讼法诉权理论更加完善,而且能更广泛、更充分地通过诉讼资源弥补法律漏洞,保护公益设施和公共财产,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冷凌  周慧 《人民论坛》2013,(8):150-151
从各国实践经验来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于保护公共环境和公民环境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也开始进行尝试,其中颇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障碍。文章重点围绕原告资格、举证责任、费用承担、诉讼时效等方面,具体探讨环境公益诉讼规则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文物是具有典型公益属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将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近年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定位不清、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关系不明、对履职主体范围的确定不利于维护公共利益、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判断标准不合理等诸多困境。为消解制度困境,应在科学区分“文物”与“人文遗迹”的基础上,构建独立的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明确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标准确定诉前程序的监督对象和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并从行为标准、结果标准以及是否存在客观阻却事由等多个维度对行政主体是否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进行灵活判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侵害时有发生.然而,往往因为当事人不适格而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救济,因此,在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就尤为必要.为此,从公益诉讼的概念、我国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