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着眼于形成之际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渊源,以情感因素在其中的缺失成因分析为主线,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自由意志罪过理论在形成过程中理论得失的历史成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能为正确认识自由意志罪过理论开启新窗口,并为进一步探究其它罪过理论形态的历史成因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政治需要,在由特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的熏陶和浸润下,以认肯理性为特征的自由意志罪过理论脱胎而出,而就历史发展的总体而言,情感因素却一直未能在罪过理论之中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刑法理论中,最早提出罪过形式1学说的是十八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刑事古典学派(亦称旧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贝卡利亚、德国的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及英国的边沁等人。2罪过形式学说,是他们在抨击封建司法擅断、反对客观归罪的斗争中高擎的一面耀眼旗帜。系统疏理古典学派的罪过形式学说,客观评价其历史意义与时代局限,对于推动我国罪过形式理论的动态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 古典学派罪过形式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责任主义”。加罗法洛曾精辟地指出,古典学派学者提出了两个“对目…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理论形成之际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渊源,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认识主义罪过理论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时代的政治需求,受当时的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犯罪学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情感因素在该罪过理论中的缺失有其必然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是单位为谋取自身利益,在单位整体意志支配下,通过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而实施的否定法秩序的行为.它与自然人犯罪、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等有诸多不同,单位犯罪的行为动机为谋利,其意志体现出整体性,其主观罪过形式表现为故意或过失.  相似文献   

6.
论罪过情感     
罪过情感是在犯罪过程中认可危害结果发生的罪过心理中的情感要素。罪过情感与内疚感呈负相关,此强则彼弱。正确认识罪过情感需要对罪过情感和情感动机严格区分。依据行为人罪过情感的强烈程度,罪过情感可划分为四个类别,其中痴狂型罪过情感和痛快型罪过情感属于积极的罪过情感,冷漠型罪过情感和漠不关心型罪过情感属于消极的罪过情感。根据情感态度的对象是否明确,可以将罪过情感划分为具体的罪过情感和抽象的罪过情感。  相似文献   

7.
关于交通肇事罪,我国刑法学的通说认为只能是过失犯罪,其罪过形式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本文将结合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理论,原因自由行为等学说论证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还应当包括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8.
刑事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对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有不同的认识,前者主张意志自由论,后者否定意志自由论,主张因果决定论。我国刑法学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普遍肯定人具有相对的意志自由,进而认为相对的意志自由是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基于此,刑事责任量的哲学根据应是意志自由程度。之所以意志自由有程度之分,是因为意志自由以认识为前提,而人的认识能力不但具有有限性,而且具有大小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原因自由行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自由行为包括自陷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犯罪的情况 ,具有可罚性 ,其处罚对象是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合并。原因自由行为的主体没有任何限制 ,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确定原因自由行为主观罪过的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不作为具有自然的和法律上的不同内涵,对二者的正确辨析是解释其行为性的基础。然而当前各行为理论对不作为之行为性的阐释皆有缺失。跳出传统存在论的窠臼,从社会规范和法价值的角度评价,刑法中的不作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违反法规范的行为,体现的是行为人的目的和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2.
刑罚正当根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刑罚正当根据学说主要有报应论、预防论、折衷论和忠诚论,但这四种学说不能构成刑罚正当根据学说的科学阐述.刑罚正当根据学说之科学立论是统一论.  相似文献   

13.
现实社会中,好意同乘现象极为普遍,而因好意同乘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也时有出现,但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使得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中时常陷入困境。有鉴于此,理清和明确无偿搭乘人因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均属必要。立法应在审视一般社会观点后,在激励好意同乘的价值导向下对其认定标准予以规范,明确归责原则及减责事由,并区分运行人的过错程度,根据同乘者的过失情况正确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传统物权理论内在的逻辑缺陷,阐述了物权二元理论的逻辑原理,并对物权二元理论与传统物权理论在物权客体、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法人所有权上的重大分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是认定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作为义务的来源,在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从形式的作为义务理论到实质的作为义务理论再到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作为义务理论的演变过程。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应当仅限于刑事法律义务,其产生根据有两个,即规范根据与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16.
对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应当如何区分,尽管在理论上作了很多的探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无法根据这些理论对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作出明确的区分。应针对无法区分是属于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状态确立一种复合罪过形式,发挥理论对实践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Harold Pinter's The Lover (1963) arouses reflections on the marital ethics. As the main plot of the play, the game-playing between Richard and Sarah in their house demonstrates literally the social and ethic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1960s—1970s. By using the artistic technique of role-switching, Pinter intends to decode the fact that Man is an existence of Sphinx factor, composing human and animal factors, which causes the extramarital love. During the erotic game, the couple is controlled by the animal factors, and their free will overcomes the moral obligation within the ethical conflic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essence of game-playing is how to make the ethical cho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negative effects from the extramarital love is also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