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城市低保的规范管理,要切实抓好“五个结合”。一是城市低保工作要与完善社区机构建设相结合。要把城市低保工作和当前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城市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一项重要职能,进一步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在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解决办法,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体系。 科学制定城市低保标准,维护城市低保制度的公正公平。在制定城市低保标准时,坚持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坚持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标准相衔接,城市低保标准要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65%,以利于  相似文献   

3.
最近,各类民政报刊杂志上就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宁吃低保、不愿就业"问题发表评论,指出现行低保政策和再就业工作之间存在冲突,城市困难居民为了得到低保待遇,不愿再就业,也就是说,现行低保差额补助办法不利于鼓励低保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这无形中加重了国家经济负担,同等条件下,对实现就业再就业者有失公平.  相似文献   

4.
张南 《中国民政》2011,(4):47-47
当前,城市低保工作要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围绕"五化"来强力推进城市低保的规范管理。一是保障标准制订科学化。科学合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是城市低保工作的基础。如何确定,其原则性和技术性都很强。  相似文献   

5.
虽然实施低保制度已经八年,但由于我们宣传不到位,有一部分人对低保政策不熟悉,对低保制度缺乏了解,在对低保认识上有"盲区",进而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低保人员只进不出,二是补差额只多不少,三是有业不就,坐享低保,四是伸手要保,不给就闹.这些现象虽不普遍,但人数不少,影响了低保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因势利导,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低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救助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低保"含金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申请救助的人也越来越多,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低保养懒汉"的现象日趋突出.为鼓励低保对象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笔者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低保对象的就业再就业政策,通过实施四个"链接工程",让低保对象切实感受到就业再就业带来的实惠,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减少低保资金支出,把政府有限的财力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低收入群体,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保是一项社会救助效益极佳的民心工程。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应抓好以下七个结合。 一是学习政策与公开政策相结合。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法规,熟悉掌握好国务院的《低保条例》、省政府的《低保办法》和市、县的《实施细则》,只有学懂弄通,深刻领会政策精神,才能向群众宣传.向群众解释,使低保对象能依照程序申请,广大群众能依照政策参与监督低保工作。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也是社会安全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的城市地区已经成功地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在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城乡统筹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在城市"低保"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既迫在眉睫,其条件也基本成熟,应大力推进.本文将从农村贫困问题的性质变化,农村养老问题与贫困问题的关系,以及在建立"低保"制度的资金筹措等方面,分析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低保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应退尽退"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且需迫切解决的难题:低保资格难确认,动态管理难到位,低保对象不愿低收入就业,"关系保"难杜绝.如果说"应保尽保"是一道较为复杂的数理"加法"运算,那么,"应退尽退"则是一道难解的"多元方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低保“应保尽保”还刚刚实现而且是初步意义上的,加之目前低保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无论从制度层面、操作层面看,还是从城市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看,城市低保工作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巩固、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08,(1):5-5
据福建日报2007年12月7日讯,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要求2007年年底前,所有市、县要全面启动廉租住房制度。设区城市要对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年底前,所有县(市)要对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起,各市、县要将保障范围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十一五”期末全省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农民工等其他城市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公开低保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低保政策的知晓率.政府推动.市委、市政府把低保工作列为政府工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分管领导多次就低保工作发表电视讲话和答记者问;民政带动.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低保、城市低保都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但从实施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的情况来看,农村、城市低保的差异,除了存在城镇、农村户口不同以外,还存在一些现状差异:一是保障标准有差距。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较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偏低。如某县城市低保常补对象每月165元,非常补对象每月135元,月人均补差70元,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才每月70元,人均补差每月25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为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身份、贫困原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且日益复杂,原有低保制度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复杂情况,这就要求城市低保制度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思想也应不断地进行更新。笔者认为,现阶段城市低保制度、低保工作思想应注意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和更新。做好保障 注重扶持在三条保障线中,起兜底作用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显得有些…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政府今年下发了《关于做好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完成前两步工作的基础上,从10月1日起,将城镇破产和长期关停企业中的优抚对象纳入城市低保范围,还要根据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的进展情况,适时将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低保扩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在保障对象的评定和保障金的发放上,要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对那些不符合低保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城镇居民,要采取临时救济、政策扶持、社会帮扶等方法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松滋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局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实现了7项工作创新,提高了低保救助效果。 一是创新低保工作网络体系。在全市各社区居委会聘请低保专管员44人,挂牌上岗,设立低保政策咨询、登记窗口,建立低保评审小组。乡镇成立低保评审委员会,市成立城市低保局,全市形成三级低保工作机构。困难群众可随时随地申请低保,改  相似文献   

17.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现实城市生活中存在的贫困问题.然而,由于低保制度尚欠完善、某些地方最低生活保障线偏高、配套措施不够有力以及个别城市居民自身素质不高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地方存在着懒汉吃低保的个别现象,影响到城市低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并尽快研究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贫困治理和低保标准政策取向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催生和推动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中的适应性政策创新,同时也是在经济转型中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变革条件下的应对性制度创新。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当前和今后需要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政策,体现人文性、保障性、协同性、地方性和法治性等政策要素和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讯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鄂政办[2004]37号),通知要求:一要严格执行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也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与再就业工作相衔接。二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足额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并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低保预算自然增长机制。三要积极开展城市低保对象医疗、子女就学救助工作。四要建立健全低保管理服务网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要尽快健全街道(镇)和社区居委会的低保服务管理窗。  相似文献   

20.
冮树革 《长白学刊》2016,(6):110-115
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贫困治理和低保标准政策取向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催生和推动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中的适应性政策创新,同时也是在经济转型中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变革条件下的应对性制度创新。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当前和今后需要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政策,体现人文性、保障性、协同性、地方性和法治性等政策要素和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