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互动理论,经济法是为了约束市场私权与国家公权的过度膨胀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整和两者的矛盾运动,使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法律路径。依此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认识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是连接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公私性质兼容的法律,这也决定了经济法的程序法必须和它的这种本性相适应,否则难以实现经济法的本质功效。经济公益诉讼的建立正是顺应这种时代发展要求的有益尝试,这一制度的建立也将极大地促进法治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调整国家为了矫正市场失灵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决定,经济法可以由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秩序维护法、资源配置优化法、经济稳定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社会公平促进法)和涉外经济管理法组成。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主导性法律。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存在着两种权力,一是市场权力,一是政府权力。前者以实现个体的经济目标为导向,后者则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权力的作用是为了修正“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也体现出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公正。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顺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产生,通过规范政府的相关部门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来起到监督市场政策运行的作用,由于政府需要与市场建立平衡,了解应该对国家的经济调控和干预程度是多少,才能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来保障市场经济是在正常有序的环境下与时俱进的,因此文章将主要探讨经济法如何运用采用与市场环境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在WTO规则视野中审视我国经济法,要求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定位于规范市场和规范政府,既克服市场失灵,又克服政府失灵。在加入WTO的制度背景下,经济法应强调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功能和作用。为此,我国经济法面临着如何健全和完善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不但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 ,它也是民族地区经济运行的有效形式。通过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地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能够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市场经济的法治性必然要求民族地区建立完善的市场环境。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管理法律制度有其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 ,其理论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失败理论 ,其二是市场经济的统一性。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私权意义上的财产,更是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的重要资源,由于知识产权客体固有的可共享性和其法定的垄断权利内涵,在市场运行中,知识产权与竞争领域的相关制度内容发生高度牵连,因此,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市场规制问题也倍受人们关注。本文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层面分析了应予明确保护的知识产权新兴客体,从反垄断法层面归纳了应对知识产权进行适当限制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在确立和规范市场主体、尊重和保护财产权、促进市场交易和市场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及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的私权化环境民事权利的确立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私权化的理论依据应建立在对环境法和环境权的属性界定的基础上。环境法是社会法 ,环境权是社会权 ,环境权的私权化是环境权社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决定应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 ,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环境权私权化的必要性。环境权私权化的基本思路是在环境法部门中架构环境民事法律制度 ,具体模式是建立环境民事权利制度、环境民事责任制度、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概说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一直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不同认识,直接关系到经济法与民商法,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处理,也关系到经济法自身的立法取向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法在我国发展的先天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经济调整对象的研究现状是不够成熟的,客观上要求经济法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规范动作和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本文试图在吸收国内外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11.
渐进改革与经济立法——关于经济法理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从渐进改革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立法过程以至经济法理论为前提的。针对20年来经济年学理论的波折起伏,特别是目前经济法学界一些把经济法理论建立在克服市场失灵基础上的观点,本文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育的常规道路,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道路,渐进性、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贯穿于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之中并体现在经济立法方面,只有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构造合理的经济法理论,从而避免对市场经济法律做过于理想化的设计或按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构造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倾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平台分成制度是应用平台企业的重要营利方式。借助"行为—能力"的二元标准和经济法规范论对主体理论的描述,可从法理角度解释:作为规制受体的应用平台如何具备规制能力。对应用平台分成制度进行经济法规制的目的,不仅在于保障市场充分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与效率,而且在引导应用平台公共规制能力成为经济法监管体系的一大助力。可从构建应用平台与行政监管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引入合规制度保障应用平台中各方主体的权益、限制最高分成比例等方面提出经济法规制。  相似文献   

13.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事实陈述难以成为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理由。此种事实取向的建构路径规避了宪法作为基础规范的正当性赋予,构成部门法反身消解法律体系的悖反。经济宪法连接宪法和经济法的属性可以促成经济法在部门法合宪秩序上的规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以后,法律体系内部已经为经济法提供了足够的正当性证成。基本经济条款的规定正是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来源,对其的解释要以基本权利为核心构筑解释基准,同时缓和经济法与基本权利之间可能的紧张关系,以实现法律体系整体法秩序的融贯统一。此外,以规范基础、主体内容和制度建构为核心的基本经济条款的体系化构造也是实现经济法学范式转换的必要作业。  相似文献   

14.
双重保护模式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登记的并立,我国分别立法的模式加剧了两种登记制度的分离和相互关系的割裂.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两种登记制度的内在关联,其私权保护的特殊设计为两种登记制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应该建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它以市场法规体系来约束,以市场道德体系来支撑,以市场机制体系为依托,以市场动力机制来激励,成为一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高效率的现代经济形态.市场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处理这些关系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1](P15).这一规定指明了我国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劳动、分配等基本经济关系的行为准则,为此,还必须正确树立保护合法收入的市场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在操作意义上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 ,是经济法的改革 ,其核心是经济法律制度的改革。为此 ,必须按国家的立法规则 ,加快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产生于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法以其兼容并蓄之精神,在调整经济生活中处处以平衡协调当先。因此,作者认为,平衡协调是经济法的本质,平衡协调之本质决定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平衡协调之精神贯穿于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及各项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整套拆迁制度实质上是对政府的赋权而非保障私权的规范,行政权力过分强势且少约束,私权只能沦为"弱肉强食"的对象.拆迁制度重构应着眼于整个拆迁制度体系,并以私权保护为中心,使制度的内容发生从赋予行政权力到限制权力运行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理论的回顾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不像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重要。与其先入为主、抽象地研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不如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先研究经济法的具体法律现象,然后才能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一般规律。我们的市场还远未成熟,我们对现代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对法律的内在要求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立法和司法经验供我们总结和归纳,所以研究问题比匆忙构建体系更为重要和务实。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经济法的规制。而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学术界针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调整特定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经济法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要求与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反映经济法的本质,反映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客观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适度干预原则、有效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