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独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行了三十年之后产生的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面临着养老、医疗等诸多困境,但是针对“失独家庭”权益保障的立法和实践还是滞后的,社会也没有对这一群体给予广泛的关注,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国家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失独家庭”的权益给予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歌雅 《北方法学》2011,5(6):62-72
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在私人领域,均存在着性别排挤与平等追求的博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文明之后,这种博奕集中表现为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和男性家庭责任承担的博奕。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在公共领域直接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在私人领域则直接表现为男性家庭责任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在于女性劳动权益的救济——强化男女平等精神,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劳动保障意识、强化社会监管体系。男性家庭责任的承担在于女性家庭权益的救济——强化社会性别意识、强化性别平等观念、强化发展资源共享。当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与男性家庭责任承担紧密共融、相互促进之时,就是男女两性的实质平等和男女两性的充分解放之时。  相似文献   

3.
阿计 《政府法制》2006,(17):12-15
特殊的生理、心理特质,使得女性与男性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弱势群体。不过,这绝非轻视、排斥女性的理由,这种“弱势”恰恰表明,在一个人道、文明、法治的现代社会里,不仅应当使女性享有与男性相同的基本人权,还应当“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为女性建立起特殊的权益保护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在劳动、社会保障、人身、婚姻、家庭等权益领域,侵犯女性特殊权益的现象不乏其例。令人欣慰的是,2005年8月底修订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始终贯穿着一条两性平等、人道文明的立法红线,对女性权益的特别保护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中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对等,导致我国企业工资分配的严重不公,劳动者特别是底层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工资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宏观调控工具,是国家通过法律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个社会追求正义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之劳动法调整范式的缺位,折射出现代劳动法历史使命再续和逻辑延伸之客观需求。家政工人在现代社会语境中所内射出来的诸多"人像"特征,有别于传统私法视域下的"人像"。固守形式平等的私法理念不能回应和规范家政工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在利益诉求。践行实质平等之社会法理念下的家政工人劳动权益监察制度,是国家基于社会本位的思想,对弱势家政工人劳动权益给予倾斜性保护的重要利益干预和调控机制。家政工人劳动权益监察制度是在家政工人劳动权益受劳动法保护模式下的必设性制度。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监察制度与劳动监察制度在制度接轨时必须考量二者之一般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养老面临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措施缺位使得农村的老年人面临养老风险,法律中亦缺乏对农村老年人的合理关注,养老保障城乡二元分立现象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郝鲁怡 《河北法学》2014,(11):63-72
虽然家庭工人与其他劳动者相比,具有“劳动者”的一般性法律地位,然而,家庭工在工作性质、主体构成以及职业类型等方面区别于其他行业,因此呈现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职业特征。在保护家庭工人劳动权利领域,国际劳工组织的《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公约》创立了一种崭新的人权普遍性原则与劳动权利保护竞合的方法。其中,平等权、禁止性别歧视以及移徙权在家庭工人权利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为我国制定家庭工人权益保障的专门性立法提供了以“权利基础”为导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二孩政策背景下女性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昊  张炜炜 《行政与法》2016,(4):123-12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对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这一政策在现实中却加重了女性就业难这一社会现象。本文反思了在保障女性劳动权益方面的立法疏漏和制度缺陷,提出应从立法上规制歧视女性就业的行为,从生育保险制度上谋求个人、单位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提倡运用公益诉讼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女性劳动权益的制度共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个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需要与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本文主要从完善委托代理、对被害人进行告知、请求损害赔偿等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切实保障被害人的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浅议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这些以农民身份跻身于城市人行列的特殊社会群体,在就业、劳动保障、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都与城市人口存在差异。因而他们的权益保护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情况严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不仅需要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加强农民工的组织性;而且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法律援助机制,推进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其与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实质上是以法律的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而言,同样需要我们做到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形成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基本的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平等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12月18-19日,广东省法学会和东莞市法官协会在东莞市联合召开广东省“劳动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讨会暨广东省法学会民  相似文献   

13.
高付华 《法制与社会》2010,(34):390-39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其权利保障却面临很多法律困境,究其根源就是该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本文将以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辨析为视角,反思传统理论中的区分标准,试图构建一套新的界分标准,为实践中解决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寻找一条新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本人权的改善和保障体系的完善,母乳喂养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母乳喂养的实现与母婴健康权、劳动权益等基本权利密切相关。母婴属于广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权益易被侵害且易被忽视。我国关于母乳喂养的法律保障存在法律层级低、法律约束力不足、法律调整滞后、法律空白多、法律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诸多现实的困境,其根源是对母乳喂养权益的忽视。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母乳喂养法律保障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和对策,以实现对母婴母乳喂养权益的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5.
当前相当比例的劳动争议案件进入检察监督环节,并呈现诉争焦点相对集中、新业态领域案件增多、息诉压力居高不下、案件多元化和复合化趋势明显等特点。检察机关在办理该类案件中面临法律适用难、协同治理难、促进和解难等困境,需要根据劳动争议纠纷特点和案件类型精准开展检察监督,并构建部门联动和协作配合机制,打通劳动者权益保障协同共治的“最后一公里”,革故鼎新提升专业化办案能力,从而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劳动争议检察监督案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法治前沿     
《政府法制》2008,(19):43-43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颁行;国务院决定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已起50部;股权“出资”得到制度保障;畜禽遗传资源审批将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7.
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养老权益的保障和我国“三化”进程的实现.从目前河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但仍存在诸多制度困境,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现;同时,农民工主体性实现面临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双重困境,影响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创建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主体性实现的条件,以便提升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认为家务劳动是当然的、没有报酬的付出。近现代以来,女性地位的上升,使得家务劳动的地位得到正视与提高。我国《婚姻法》第40条虽肯定了家务劳动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却鲜有适用,致使家务劳动补偿制度陷入“空壳”运行的困境。本文立足于我国家庭劳动补偿制度的法律环境讨论其低使用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走出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困境,使其真正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9.
吉昌媛 《法制与社会》2011,(5):265+279-265,279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现实状况要求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以保障劳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形式和法律制度,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集体合同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它发挥着其他劳动法律制度无法发挥的作用,但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于1992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妇女权益保障法》既规定了全社会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责任,又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笔者仅就女性“四自”精神与保障妇女权益的关系谈些看法。一、“四自”精神是现代女性必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