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裁判者的内心世界:事实认定的故事模型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宁顿和黑斯蒂提出的故事模型理论认为,围绕着“过去发生了什么”,当事人双方会形成不同的论证事实的故事版本,裁判者对故事版本的选择依赖于一系列符合心理规律的认知模式,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经实验证实的“故事模型”,而“故事模型”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我们对司法证明思维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2.
狱中对话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8,(13):61-61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查办案件的故事。本期刊登的是“老纪”讲述的办案故事,这是他对所办案件的提炼。老纪并不姓纪,由于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参与查办了多起违纪违法案件,尤其是收集、整理和讲述了许多办案的故事,所以大家都称他“老纪”。“老纪的办案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真实,每个故事都加上了点评和感想,以便读者参考,也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知远故事流变考论朱恒夫刘知返故事源远流长,从来之后,经历了评话、说唱、戏曲、小说等诸形式。在民间,刘知远和李三娘是妇孺皆知的人物,尤其是李三娘这一忍辱受苦的悲剧形象,赢得了古今许多人的深深同情。然而,刘知远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发生时就定型的故事,它有着...  相似文献   

4.
一个案子,往往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公检法每侦破一个触目惊心的经济大案,媒体上常会出现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主角为公检法。可是写配角的故事,至今仍属少见。 这次我们采访了上海司法会计中心(下称“中心”),才真的开了眼界:作为主角的公检法,果然有写不完的故事,其实长期被人忽视的配角也有取之不尽的素  相似文献   

5.
陈新 《西部法苑》2003,(8):46-49
这是4个十六七岁的阳光女孩和一个流浪少年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6.
石志坚 《检察风云》2010,(14):54-55
好像知道迟早会有人来找她,来挖掘她的故事。解瑛瑛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说:我珍藏了不少与乔妈妈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开篇故事 清朝人陆以湉在他的笔记《冷庐杂识》中记载了一个清代检验尸骨的故事,此检验判断的方法还发展了《洗冤集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吕丽 《法学研究》2002,(6):133-149
故事即旧事 ,是本朝或先王的已行之事。在汉魏晋三代 ,国家遇有重大之事时多援引故事以寻求经典依据。晋时还将典型故事修定汇编 ,与律令并行 ,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近代学者们对故事的认识颇有分歧。本文运用大量史料 ,辨别分析 ,论证汉魏晋故事的性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规律 ,揭示故事与品式章程、制诏、律令的辩证关系 ,明确故事与例、比之间的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9.
一1997年1月中旬,天津教育出版社邀请文化界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出版座谈会,为出版《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以下简称《故事》一套书(共10卷)做宣传。书中许多故事最初大都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以下简称少儿部)的“小喇叭”节  相似文献   

10.
日前,吉林省吉林市—位已经洗手不干的“干洗店”老板主动找到笔者,讲述了一系列他在经营干洗店时的故事,这些故事揭露了某些干洗店鲜为人知的经营内幕,听起来颇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11.
即便从《史记.赵世家》算起,赵氏孤儿的故事也已在中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铺展于历史的长河中如此之久,能够与各个时代的人产生精神共鸣而不衰竭,它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成为文化的一个母题。在这一母题上承载着复杂而连续的价值象征,每个时代对这一故事的不同改写则反映出这套价值象征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季峰  大虫 《检察风云》2002,(23):52-5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天命之年的老检察官和他的糟糠之妻——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08,(3):56-57
笔者作为新华社常驻国外记者在西班牙工作和生活了5年,经历的故事真不少。但至今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西班牙经历的几个有趣的法治故事。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10,(4):40-40
1958年12月17日,胡适在台北的一个公共场合,谈到了自己的爱好。胡适说,他真正的收藏,其实是收集世界各国的男人害怕老婆的故事。在收集此类故事的过程中,胡适发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只有3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流传在外:它们分别是德国、日本和俄国。同为轴心国的意大利,倒有很多怕老婆的故事。胡适因此凭直觉得出结论:意大利会跳出轴心国的。果然,4个月之后,意大利真的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名叫婧的姑娘亲身经历的故事。故事本身的情节并不曲折,但是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过去发生过,现在仍在发生。今后还会不断地发生。因此。我们是否应谖认真梳理一下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以从中得到某种启示?让我们通过婧的口述。来解读这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在《史记·赵世家》故事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大悲剧。剧作家通过对史料中人物和重要情节的巧妙改写,使得故事的矛盾更加尖锐,主题也更加鲜明,使得中国仁义至上的优良传统道德得到了体现和颂扬,大团圆的故事结局也反映了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深秋已过,寒意随着初冬悄然来袭。也许是凛冽的寒风挡住了人们的脚步,今天的办公室难得的清静。手指游走于键盘,开始记录我的调解故事。其实,与其说是我的故事,不如说是百姓家的故事。都说离别的车站比婚礼的殿堂见证了更多的不舍真情,医院的墙角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虔诚祈祷。我想说,在调解工作中,我看到了更多的人间百味、更多的难舍亲情。  相似文献   

18.
冯小青的故事在晚明广为传播,她不仅是以受难才女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同时是以《牡丹亭》著名读者而闻名.晚明出现了多部描写小青故事的剧作,这些作品均明显地受到了《牡丹亭》影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故意让小青形象与杜丽娘形象最大限度地重合在一起,以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小青.在情节构置上,《疗妒羹》和《风流院》都改变了小青传说的结局,而极力模仿《牡丹亭》的故事结构,努力使小青故事变得圆满,以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2月17日,胡适在台北的一个公共场合,谈到了自己的爱好.胡适说,他真正的收藏,其实是收集世界各国的男人害怕老婆的故事.在收集此类故事的过程中,胡适发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只有3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流传在外:它们分别是德国、日本和俄国.  相似文献   

20.
马庆松 《江淮法治》2012,(20):34-34
明代桐城县“三尺巷”的故事众所周知,该故事反映的是邻居为了巷道通行而引发的相邻纠纷。不久前,宣城中院审理了一起现代版的“三尺巷”纠纷上诉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