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2006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向当地华人道歉时,时任联邦总理哈珀在正式仪式上用广东话大声说"加拿大,道歉",成为历史性时刻。再过五个月,加拿大温哥华将有一场道歉仪式,用的是台州方言,之后可能还有各种社区之内的道歉仪式。这是月初,温哥华市议会一份报告——就历史上歧视政策与法规向华人道歉的报告——中的内容。1886年至1947年,温哥华市政府先后通过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周益 《学习论坛》2023,(6):128-136
目前,对行政道歉的理论阐释主要是从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在内的责任话语角度进行的。既有的行政道歉责任话语存在着行政道歉规范性不足、致歉事由覆盖面不广和制度功能不彰等缺陷,制约着行政道歉制度功能的发挥。从人权话语和宪法人权规范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行政道歉,能够有效增强行政道歉的规范性,扩展致歉事由的覆盖面,凸显行政道歉有别于其他问责制度的功能。新时代,要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话语理解和阐释行政道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话语凸显了“服务”意涵,行政道歉需要通过致歉事由的“服务”转向和道歉表达内容的“服务”延伸来回应新时代人权话语的“服务”意涵。在制度建构层面,需要通过强化“美好生活权”的国家保护义务、在党内法规建设中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道歉制度建构、强化行政道歉在行政救济制度体系中的功能表达,实现行政道歉的“服务”功能转向。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中国官员似乎还都不习惯面向公众道歉。洛阳大火后,洛阳市副市长朱广平曾向遇难者亲属道歉,但道歉的原因不是就火灾发生本身,而是善后工作出现了问题。另一个见诸媒体的道歉官员是陕西省白水县组织部长马银录。这个县的农税员带着十几名警察铐走一村民家4人,包括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情况发生后,负责调查此事的组织部长马银录向村民道歉。结果,当地干部质问马银录“代表谁道歉”,马银录因此被免职。  相似文献   

4.
陈水扁5月20日为“驸马”赵建铭涉入台开案公开道歉,这是他上任6年来,为了第10个事件第13次向社会公开道歉。除了陈水扁公开道歉之外,吕秀莲和民进党主席游锡堑当日也纷纷道歉,让“5·20”成为“道歉日”。  相似文献   

5.
中美使用道歉语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场合中,中关使用道歉语在表达及同一表达在对应诃的内在含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道歉理解上的差异、使用频率上的差异、道歉方略选择上的差异和权势关系在中美道歉语使用中影响的差异。文章针对这些道歉语使用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深层的文化剖析,并揭示这种差异根源于社会规范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9月17日,眉山市人民政府出台36号文件——《眉山市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检讨和公开道歉制度》,规定政府部门决策失误要检讨并公开道歉,并规定了决策失误的检讨和公开道歉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的相关工作会议上作检讨:二是在市级媒体《眉山日报》上刊载公开道歉书,在眉山电视台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7.
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名言出自《左传》,意思不难理解,但是领导干部能对此做到知行合一,现实中却是难能可贵。梳理过往和最近发生的一些领导干部向公众道歉的事件,有的值得赞赏,有的让人大跌眼镜。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公开道歉是一门学问,很多经验和方法都值得记取。鞠躬、致信、检讨、被责令道歉……公开道歉的N种打开方式翻开新闻,如今领导干部道歉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包括口头道歉、鞠躬致歉、书面致歉等。从场合上看,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海棠台风的肆虐使得桃园机场关闭,一位到台湾演讲的美国学者因而滞留台湾9个小时,要晚一天才能到家,赶不上他孙子的受洗礼。为此,我深感不安,频频道歉。他一点都不在意地跟我说:“不用道歉,那不是你的错,人如果要为天气道歉,那道歉就没完了。”然后他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9.
学会道歉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在有意无意间得罪他人,伤害彼此间的友好情谊,造成不愉快,甚至产生感情上的疙瘩。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么怎么个解法呢——学会道歉。道歉,就是向对方表达出你内心深处真诚的歉意。而歉意的表达需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否则便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究竟该如何道歉呢?一、勇于承担责任。道歉首先要有承担责任的诚心和勇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1,(7):58-58
郭之纯在5月20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指出:北京故宫博物院终于为"撼""捍"不分用微博道歉了。但从网友的数万留言看,这一迟来的道歉并未获得多少谅解。盖因送旗的明明是名副院长,然而道歉声明中却称错误全系保卫部门的人员所造成。  相似文献   

11.
自当选总统之后,奥巴马就因各种失误多次道歉,成了道歉最频繁的总统。奥巴马当选后不久,夸口已给所有前总统打遍友情电话,却失言说不会像前  相似文献   

12.
行政问责在深圳2007年,深圳市把失职渎职官员公开道歉纳入制度化轨道,推出了"公开道歉制度",以作为"问责风暴"的延续与细化。该制度要求,如果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以登报发表声明等形式向公众道歉。深圳市此举,不仅在培  相似文献   

13.
文汇 《党建文汇》2007,(10):11-11
“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应当向公众道歉。”不久前,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市政府通过了《深圳市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官员向市民公众道歉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回顾一下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及百姓在重大问题上道歉的迥异方式,对我们面对各种媒体的政府官员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游本根 《实践》2006,(10):47-47
道歉,是一方犯了错误或失误后,向受损害一方表示的歉意。笔者这里特指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表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党中央也反复强调要“执政为民”,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是要求各级官员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肯定,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主动承担责任,带来的是百姓的理解、宽容和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带来和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网闻摘录     
《党员干部之友》2013,(8):62-62
雷同道歉书7月9日,一位网友在浙江绍兴本地论坛上发帖说,当天的《绍兴县报》头版刊登了三家违法排污企业的道歉书,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其中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给出了雷人的解释:三家企业刊登致歉信前有沟通",可能大家都没什么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刊登记者专稿说,四川眉山市人民政府日前出台36号文件——《眉山市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检讨和公开道歉制度》,规定政府部门决策失误要检讨并公开道歉。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撰文说,我国各级政府从羞于或者耻于承认错误到提出建立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无疑是个巨大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爱讲面子,特别是一些一官半职或有身份的人,做错了事,向部下或“身份微小”的人道歉很不容易,认为道歉就丢失了面子。为了讲究面子,在真理面前他们不敢承认真理,以至影响了工作和同志之间的关系。前不久,笔者就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干部到基层搞调研,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与基层干部产生了严重分歧。事实证明这位干部套用的外地经验,根本不符合当地实际。事后这位干部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敢当面向基层干部道歉,认为道歉自己太没有面子了。其实,这位领导干部的想法是片面的,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首先,说错了话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正有时我还故意晚些到,到后第一件事就是道歉:"对不起各位了,路上堵得很,咱开车手又生,离合油门配合不好总熄火,给大家添麻烦了。"道歉不是目的,自己也要显摆一下——咱也买车了。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中旬,61岁的山东老人刘伯勤在杂志上花钱刊登了一则广告,向“文革”中被自己批斗、抄过家的校长、老师、同学和邻居公开道歉。也许刘伯勤本人没有想到,一场迟到的“文革”“道歉风”延续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