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人民”话语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特殊意义,“人民”既意涵特定范畴,又团结和聚拢民心。作为党和人民密切交流的桥梁,“人民”话语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人民服务”中对“人民”的辨认和区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共同富裕”和“最广大人民”中的总体化“人民”,科学发展要求下“以人为本”对“人民”新阶层的囊括,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中“人民”的双重意义,人民话语的发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突出问题。在新时代,对人民话语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利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基本方针,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李云龙 《前线》2022,(6):39-4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起“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权的历史性飞跃,赋予人权崭新的社会主义内容,确立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发展经验完善人权话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人权话语,构建起以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人民是人权发展的中心和主体,人权发展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法治是人权的根本保障,全球人权治理需要各国平等参与和相互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是现实的且必要的。新时代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的重大意义在于:是加强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之需,是加快构建党的建设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是开拓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境界的当然之要,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有效之音。新时代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需要切实遵循主体性与在场性相统一的身份原则、现实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的生成原则、导向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功能原则、对话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开放原则。新时代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需要明确把握是“我”在说话、用“事实”说话、为“人民”说话、与“外界”对话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5.
胡冬华 《理论建设》2021,(1):100-107
中国共产党人的“五四阐释”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五四运动的回忆、评价与反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的领导力量、动力、阶段划分及任务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革命话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奋斗目标、各阶段历史任务及青年的奋斗方向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建设话语。文章回溯了中国共产党人“五四阐释”的建构历程,对深化五四运动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锋话语是中国共产党话语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的体现,对提升全民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建构与推进雷锋话语,是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聚为民服务之心、育新时代“螺丝钉”新人、兴“自强”文化、展“奋斗”形象地深刻体现,我们必须在政治方向引领中推动雷锋话语的传播,整体设计推进中强化雷锋话语的认同,榜样氛围营造中实现雷锋话语的发展,切实推进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真正推动中华民族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彬彬 《探索》2022,(2):27-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是一个具有不同要素和不同面向的表达体系,既包括诸多概念、命题、论断等,又基于不同的表达功能形成了多种话语形态。根据制度优势话语的不同功能、作用和阶段性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用以事实呈现的实然描述性话语、作为原则要求的应然规范性话语、进行机理阐释的现实可然性话语。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的价值转化和时代创新,需要提炼制度优势的实然性话语,客观反映制度优势的现实形态;创新制度优势的应然性话语,系统揭示制度优势的理想形态;丰富制度优势的可然性话语,深刻剖析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刘敏 《理论学刊》2023,(2):68-77
党的执政话语创新富有规律性,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取向。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执政话语创新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术语革命、百年话语建构经验中汲取智慧,厚植执政话语的历史底蕴;让人民说话、为人民说话、说人民的话,站稳执政话语的人民立场;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正面临的时代之问为突破口、以正经历的时代变革为语境创制党的执政话语,彰显执政话语的时代特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形成立体展示中国实践、中国故事、中国力量的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拓宽执政话语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独立自主的民主化探索已逾百年。伴随民主实践的纵深发展,党的民主话语在理论形态上呈现为“无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式进路。立足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建构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以民主实践为源头活水,以积蓄文化底蕴为重要保障,切实增强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阐释力、引领力、传播力,持续彰显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为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的学术发展和功能发挥提出了重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体系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和研究机构日益完善,实践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建设志愿服务话语体系供给了丰富的研究议题,研究的规范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方志愿服务的话语仍然是主导范式,在研究中占据支配地位,本土话语在规模和质量上还未形成与其对话、交锋的地位和特色。并且,中国志愿服务学科尚未健全,学者自主构建志愿服务话语体系的意识不强,加之志愿服务制度尚有所欠缺,使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体系重构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应从推动本土志愿服务资源的学理转化、处理好学科自主发展与多学科共建关系、重视志愿服务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性质、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多维度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理论体系建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话语范畴和话语基础为依据,呈现科学性和统合力;话语表达建构要以准确性、生动性、主导性、规范性为必要条件;传播体系建构要充分体现话语传播的融合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感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表现力;价值体系构建要彰显话语核心和话语发展的价值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发展力,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侯金亮 《探索》2022,(6):73-84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转化为相应的话语表达,具有民主形式上的话语表征价值,凸显出人民民主的新形态;具有民主运行上的话语诠释价值,搭建实质民主的阐释框架;具有民主效果上的话语引领价值,提供民主实践的多样评价标准。这一话语体系建构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民主概念定义权、民主实践阐释权以及民主发展评判权的垄断。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话语主体、话语媒介、话语内容、话语受众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与配合,这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因而需要在厘清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生产逻辑、运行逻辑、实践逻辑。从上下联动话语主体、精准凝练话语内容、开拓融合话语媒介、互动共情话语受众四个方面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策略,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话语权,推进人类民主政治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之争的主战场由线下转到线上网络领域。目前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话语呈单向性、重复性样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之争的话语表达焦点,切实了解青年学生及其话语表达和接受的特点,建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其重构路径为:打造融媒体网络矩阵,建构高素质新媒体宣传工作梯队,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价值观念隐形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媒体是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重要工具。时下,全媒体时代已如一场巨大的洪流滚滚而来。借助各类媒体的合力,展开一场关于说话的革命,完成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意识形态话语转向,重新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是加强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伟大斗争话语建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战略清醒、自警的政治品格和宽广的世界胸怀,承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是增强话语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必要举措。新时代伟大斗争话语建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夯实理论根基,以中国理论构筑学理支撑,以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为源头活水,以总体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公共性为话语建构原则。新时代伟大斗争话语作为行动中的语言,能够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现实物质力量,对于凝聚斗争共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形象叙事、推动伟大斗争话语吐故纳新避免落入历史惯性思维窠臼、对外讲好伟大斗争故事廓清西方认知迷雾、解决世界公共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寓意深远、发人深省的金句。这些“习式话语”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了独特的共鸣效应与感召力。文章依据解码/编码理论,探讨“习式话语”的构建逻辑。党和人民关系的内在一致性提供了“习式话语”的建构基础,党的叙事话语体系则提供了一套相对固定且连续的编码规则,并通过程式化方式实现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的规则共享,使“习式话语”能够被人民群众领会、学习与实践。党建工作者进一步推广“习式话语”不仅需要抓住有利时机,丰富本地实践,还需要调动社会媒体与新媒体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开启了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亟须通过重构教育行政伦理研究话语来更好地服务于后工业社会下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随着反腐和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教育行政伦理研究的重要性被更加凸显出来。从社会治理的意义上省察和反思教育行政伦理研究,可以发现:教育行政伦理研究兴起于20世纪后期,经过短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概念谱系。当前,人们亟须按照后工业社会的要求,来解构和扬弃根植于工业社会话语体系所建立的行政伦理研究传统话语,最终建构起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教育行政伦理研究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杰 《世纪桥》2023,(2):37-39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必须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全过程。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把握“主导”话语与“主体”话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结合话语的继承性与时代性,话语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播平台,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入手,找到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话语困境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辅导员的话语地位不高、话语权威受到挑战、话语声音被淹没、话语表达机会被挤压以及话语内容贫瘠等方面。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是由当下高校"话语权利"配置失衡、"青年话语"大放异彩、"话语环境"喧嚣嘈杂、"中心话语"影响强劲和"话语营养"汲取不足等因素综合造成的。破解话语困境,首先要从外部着手,改变话语格局、强化话语支持、消解话语霸权;其次还要从内部出发,提高话语素养、挖掘话语资源、提高话语艺术。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体系,是其知识体系与理论建构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也阐释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应当科学回应时代主题、满足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需求,在多元文化的交织与渗透中体现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话语思维、话语指向和话语功能等维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转换,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有助于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