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当才能令行禁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今年春节是北京烟花爆竹“禁改限”的第一年。春节期间,噼噼啪啪的爆竹声给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全市又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原来有些人担心“禁改限”可能会导致伤亡、火灾事故大幅上升的情况并没有发生。据媒体报道,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十五,全市没有出现因烟花爆竹引发重大伤亡情况,也没有造成火灾,实现了政府预期的安全管理目标,让1500万北京市民度过了一个平安、祥和、欢快的节日。据调查,有83%的市民认为爆竹让古老的北京找回了浓浓的年味儿,81%的市民对烟花爆竹实行“…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的节日文化,总是会伴着复杂的社会流向而改变其内容的。我们中国人的儿童节时令不长,是由于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在真正意义上有了儿童节的一席之地。开始我们的儿童节只是给儿童们做一下表示性的过节,给儿童们放一天假,让他们尽情地玩一天,给他们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可是随着我们经济实体的逐渐强大,人们的逐渐富裕,儿童节就慢慢地由"物质节日"渐向"精神节日"方面转型。譬如,现在的大人们都开始为孩子们着想怎么才能让儿童们过上一个物质以外的"更有意义的节日",甚至,已将儿童们专  相似文献   

3.
来到北京,最值得游览的名胜就是故宫。当站在昔日中国皇帝召见大臣们的宫殿前,远望四周,谁都要赞叹它的辉煌。8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被人民推翻了。以后,旧日的皇宫变成了博物院。故宫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建筑,在这里生活了近500年的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个王朝的皇帝们还为自己的宫廷收集了无数的珍宝和艺术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将近100万件。它们使故宫不仅是一座皇帝的宫殿,而且也成为一座中国艺术的宫殿,体现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的藏品主要分设于五个馆内,除了陶瓷馆,还…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20)
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基本态度◎西方节日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近年来,西方节日在青年群体中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和重视。在很多大学校园里,真正让人感觉到有过节气氛的往往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节日,譬如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一问题曾经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大学生过洋节的现象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持。那么大学生们对待西方节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西方节日为什么能够在大学生中受欢迎?西方节日到底给大学生们带…  相似文献   

6.
陈敏 《公民导刊》2021,(2):69-7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市民选择走进博物馆,看一场“牛展”、参加一场社教活动,感受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和底蕴厚重的巴渝文化。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已日益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从免费开放,到各种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再到随手一点便可实现的网上“观展”……近年来,我市的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方式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7.
翟杰 《前进》2015,(3):64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郭利贞在《上元》诗中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  相似文献   

8.
江月美国 《小康》2007,(10):90-91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移民们从母国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几乎每个月都有某个民族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白洁 《今日民族》2004,(7):45-46
贵州苗族姊妹节,一个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据苗族古歌记述,过去,苗族聚居的地方,都有过姊妹节的习俗。节日里姑娘们邀约情人相聚同吃姊妹饭、郊游踩鼓、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  相似文献   

10.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30):28-29
官本位是不是可以视为所谓"君主专制"的产物?换言之,官本位究竟是一种历史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还是"君主专制"下的畸形产物"官"与"爵"的沉浮西汉时期,人们最大的追求是获得封爵而非官职秦代建立了帝制,百官都必须向皇帝效忠,而且百官处理的一切事务都由皇帝行使最终的裁决权。不过,秦代建立起的这套官僚体制,到了西汉初年,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周代传统的影响,汉初功臣们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日,正月十五,迎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这个节日为何要吃"元宵"?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  相似文献   

12.
夏朝时,历书《夏小正》有关于夏王在三伏天给朝臣“颁冰”的记载:“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就是说,每年盛夏时节,夏朝廷就会把藏冰当作福利,分别赏赐给士大夫。宗室、诸侯、官员都把所得“颁冰”作为一种荣耀,这种习俗一直到唐朝依然在朝廷流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得到“颁冰”时感谢皇帝隆恩。可见,炎夏能得到“颁冰”,不仅是生活上的福利,更是政治上的荣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  相似文献   

14.
正月到中秋分外明。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中秋佳节,人们举家团聚,一块儿吃月饼,一块儿祭月、拜月、赏月,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安康、幸福。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吐鲁番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  相似文献   

15.
位列五岳之首的泰山,以其雄伟壮丽,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泰山”来称呼自己所尊敬的人,民间则常称妻父为泰山。 称妻父为泰山始于唐朝,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有一年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即古代帝王到泰山祭拜天地的大典),封禅使由丞相张说担任。依照惯例,凡是随皇帝参加封禅的官吏,级别在丞相以下的都要晋升一级。承相张说便把他的女婿,做了九品官  相似文献   

16.
政声人去后     
有一句俗语: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说的是一个人为官一任,政绩如何,老百姓是否真心拥护,只有在他离任时才看得清楚。这时老百姓对他的评价才是最真实、最公正的评价。这种情况带有普遍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唐朝的华州刺史崔戎,为官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他调任时,百姓蜂拥而至,中途阻拦,以至弄断了他的马蹬,脱去了他的靴子,坚决要挽留他。一些人还到负责调动他工作的朝廷专史面前哭诉,请求专史上奏皇帝,撤回调令。崔戎责备百姓违抗朝廷命令,一位老者说:“挽留你,冒犯了皇帝,皇帝也不过杀了我们几个带头闹事的无用老人,但你能留在华州,…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2)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社会思想的反映,并且能反过来影响社会思想的发展。中国的节日大概可分为两种,民间自发的和统治阶级促成的,人们过节的心理与统治者的态度对节日的具体体现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可以唐朝为例,对当时的中秋节、诞节、寒食节等节日进行研究,深入了解社会思想、统治手段与民间节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女孩叫“达配”。“达配”们心灵手巧,从小就会针线活,她们出嫁时穿的嫁衣一般都是由自己亲手缝绣,若缝绣得不好是要被人笑话的。所以,在苗寨里,“达配”们个个都是缝绣高手和跳舞高手,每到重大活动和节日,她们就会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春节快到了。这是一个有长久历史为中国人民所熟悉所留恋的节日。不论城乡人民都关怀着这个节日的降临。在革命前,这个节日常常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还债、缴租的困难与痛苦,但在全国革命胜利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最早称皇帝的是秦朝的秦始皇,他姓嬴名政,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清朝的宣统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他在位的时间是1909年至1911年。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朝的康熙,名玄烨,从公元1662年至1722年,他一共当了61年皇帝。而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汉朝的刘贺,他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她即位时已61岁;然而她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终年81岁;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是汉朝的殇帝,名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