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3.
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尝试 “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各类犯罪问题依然突出的今天,认真思考和研究在我国适当扩大犯罪圈问题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它涉及我国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最佳选择。扩大犯罪圈即是将一些新产生的以及原有的"危害社会和侵犯人权的"行为尽快入罪并细化罪名,适当降低犯罪门槛,同时加快在司法、执法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潇雨 《法制博览》2015,(8):249+248
犯罪未遂状态是指犯罪行为一旦发生则不会恢复,也不会发展,而是永远停顿在目前的阶段,犯罪未遂形态是直接故意犯罪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目前理论界对犯罪未遂存在的范围,犯罪未遂的类型等理论已经成型,但理论成果对实务仍然指引,有些方面尚处于几乎空白状态,有些理论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对不同见解的质疑尚缺少相应的回应,因此,我们应该对犯罪未遂理论进行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用迪尔凯姆《自杀论》中对自杀现象的分类框架,大致将流动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分为失范型,利己型和利他型,在理解《自杀论》原意的基础上,梳理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家庭教育与支持的缺失、在学校中被过早“边缘化”、转型时期社会控制的滞后,使流动青少年处于一种失范状态;流动青少年在城市遭到排斥,没有合理的上升渠道.经济问题是利己犯罪的主要原因,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状态也是犯罪的诱因;流动青少年被小团体接纳,认同小团体的越轨亚文化,害怕被排斥的心理促使他们走上了利他犯罪之路.  相似文献   

7.
人是文化动物,文化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创造性是文化最重要的特性,所以创造性成为最根本的人性。人性的创造性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亦能促进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创造犯罪工具,创造犯罪经验,创造犯罪技术,创造犯罪类型等方面。人性的创造性与智能犯罪的关系更为密切,它对智能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起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模式是综合治理。这一模式强调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全社会的统一行动,是一种开放性的、全方位的犯罪预防模式,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预防犯罪的态度,是适合于中国国情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基本规律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过程中,这一模式将发挥重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