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纵观我国历史,民生思想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到了唐代,柳宗元提出了“吏为民役”的观点。之后,清代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直至近代孙中山、梁漱溟等,都对民生思想加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需要将其与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民生思想、资本主义民生思想进行比较。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民本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众,关心民生,但在根本目的、实践效果上有本质区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生,坚持"均贫富"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民生政策措施,但在理论基础、本质属性、实践效果上有根本性差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本质属性、制度设置、价值取向等方面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丰富的民生思想,解决民生问题是体制改革的最基本动因。邓小平民生思想关涉人民温饱、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平正义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是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思想体系。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社会主义本质、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等视角阐释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体制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是实现民生的两个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是发展民生的重要部署等思想和观点。为以改革开放为统领的诸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政策价值目标。邓小平的民生思想推动了我国了民生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陈雍 《学习与实践》2007,(11):154-157
近年来,关于荀子政治思想尤其是君民关系思想的评价,尽管学界已形成了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荀子是一个民本主义者,另一种认为荀子是一个君本主义者,但笔者认为,一直以来我们对"民本"与"君本"都存在误读。只有弄清了"民本"、"君本"的真正释义,才能准确回答荀子"君本"抑或"民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古时就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并已将其作为治国之道、安邦之策。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继承并超越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民生发展思想,逐步实现由传统民生向现代民生的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6.
单长涛 《传承》2010,(33):48-49
孟子民本思想与其"仁政"思想一脉相通,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倡导"仁政"和"王"道政治。目的是劝告统治者要重视人民、珍爱人民,主张君民同忧共乐。时至当代,孟子民本思想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关注现实的人出发,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民生思想根本出发点,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将一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民生奋斗的最终目标,重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次探索了民生目标的实现路径,阐明生产力是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生产关系是民生发展的现实基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民生发展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地位被提到了空前高度。南京大学童星教授认为,回顾民生思想和民生实践的演进历程,对于新时代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概而言之,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如下逻辑:确立民生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工作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东北振兴中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随着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目标的确立,以及东北经济、人口、环境的变化影响,新时代东北民生工作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亟待补齐养老金发放、脱贫攻坚、社会救助体系、公共基础设施等短板,冲破陈旧民生建设思想误区,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推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民生思想主要包含马克思民生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平等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民生思想进行吸收、创新和转化,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断指导着我国民生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是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模式,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社会福利理论等工具试图对此进行理论探索。首先从对象、内容、过程和质量,内容、标准和重心,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社会救助和精准扶贫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的内涵。随后将其外延界定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此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的本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在吸收了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公平、共享和可持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11月9日星期六,自治区民政厅工作人员侯尚君却没闲着,她来到南宁市友爱广场,参加"关爱农民工"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弟、农民工家庭老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进城普遍遇到的问题。"关爱农民工"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是自治区民政厅以"关注民生,为民服务"为主题开展"六个服务"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自治区民政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开门纳谏促发展"请问低保什么时候申请都可以吗?"  相似文献   

13.
幸福重庆     
《公民导刊》2011,(2):4
"幸福重庆",是"十二五"规划最动听、最温暖的词汇。民足,君孰与丕足;民丕足,君孰与足?强国富民是多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在重庆市三届人大四这会议期间,这四个字,让代表们欣喜而热议。民为国之本,改善民生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十  相似文献   

14.
《明夷待访录》中民主思想的传统政治哲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民主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存在继承发展的关系。他的"君害论"、"民主君客"思想以及对传统"人治"论和"法治"论的批判,都能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找到批判继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领民生工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善民生,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任群景 《传承》2010,(24):84-85
陈布雷从名满天下的报人到成为蒋介石的幕僚长再到1948年自杀这一过程中,其忠"君"思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陈布雷忠"君"思想的外在体现,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从而实现对其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我党的新"重农"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党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提出新的"重农"思想.即重视"三农",提高"民生",维护"民利",关注"民力",改善"民境".  相似文献   

18.
在"文革"的极左氛围下,周恩来对民生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生思想。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他注重交通,将交通建设作为民生之脉;他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民生之魂;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那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环境保护的首倡者。周恩来民生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既强调"抓革命"又突出"促生产",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民生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来发展民生。沈阳市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民生工作,近些年民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沈阳需要找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民生发展之路,真正体现"发展为要,民生为大"。  相似文献   

20.
致力于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民生"一词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把执政目标、工作重点指向民生,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