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滋味     
林玉椿 《传承》2008,(3):52-52
山庙里住着一位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其中,大弟子是个非常喜欢抱怨的人。这天晚上,大师亲自下厨,精心炒了几个菜。然后,师徒三人围坐在一起吃饭。饭一开桌,大弟子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先是抱怨下山的道路崎岖难行,然后抱怨由于天旱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接着抱怨化缘时常遭别人白眼,再就是抱怨庙里的香火比不得其他大庙的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2.
正时光深处的经典光华"知道《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吗?"在南宁市一间私立国学馆里,课间休息时,记者和一位名叫徐惠如的学生聊了起来。"《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的对话,后来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成的。"徐惠如脱口而出。"背得出来吗?"记者问。"可以。"徐惠如两手相扣,显得有点紧张,不过还是很快背了两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懂得意思吗?"记者温言问她。"学习的知识,常常去温习它,不是一  相似文献   

3.
台湾语言学家魂归故居南京城南城墙脚下的边营,紧邻中华门城堡,是明清两代株马厉兵的军事重地,与北边“天下文枢”的夫子庙形成鲜明对照。但到了清末,这里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园了。走进边营的最东端,在一群楼宇住宅中间,座落着一片明清旧居,前有庭园,中置两进青砖瓦房,后配小花园。早在60年前,有位童颜鹤发的国学大师,在这里开堂授课,名满天下。陈寅格、张其昀等大学者出其门下。其中还有位弟子,身材魁梧,才高八斗,深受大师赏识,并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弟子。后来,他离开祖国大陆,游学于台湾、香港等地,成为享誉国际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即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也有“十根筷子折不断”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我们能否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故事中,找到一种统一的思路和方法,用以解决经济效率低,以及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呢? “人多误事或坏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人多往往误事或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大师李诚的得意弟子 2008年4月10日下午,李克强会见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同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两位政坛“年轻人”轻松见面。  相似文献   

6.
《乡音》2007,(11)
2005年6月的一天,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我接过一听,里面传来一位中年男人急切的声音,他说:"因为村里水管水井年久失修,不能再用,村民们不得不外出挑水吃,尤其是老弱病残的困难户,为吃水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7.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两位学生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位是孔子的女婿公冶长,另一位是孔子侄女婿南宫适。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末年齐国人。《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曾蒙冤蹲过监狱,孔子没有嫌弃他.并将女儿嫁给他,足见孔子对公冶长才品的认可。《孔子家语·弟子解》说他“为人能忍耻”。说明他心胸宽广,谦和忍让。相传他通鸟语,《大成通志》载:“世传长能通鸟语。”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曰:“公冶长从卫反鲁,行至二界上,闻鸟  相似文献   

8.
一座古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天天下山挑水,把庙里的事情搞得井井有条.后来来了一个行脚和尚,小和尚便不肯下山挑水了.两个和尚互相计较,最后只得一起下山抬水.这时,又来了第三个方脸和尚,三个和尚谁也不肯去挑水或抬水,庙里的一切事情也都无人去管.一天老鼠蹬倒烛台,发生了一场大火,小庙被烧掉.这时三个和尚醒悟了,便一起同心协力重建小庙,共营生活.这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梗概. 上海美术电影厂摄制的放映时间只有十八分钟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以其有趣的内容、独特的中国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寓意,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该片在放映不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7日至17日,台湾"牛哥"漫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牛嫂"带着"牛家班"众多弟子抵沪亮相,展出了"牛哥"生前创作的各类漫画及20多位弟子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受孔子以《诗》为教的直接影响,孔门弟子多勤于研习《诗》,如子路、南容、曾子等勤于诵习《诗》。就在诗学造诣上来说,孔子十分赞赏子夏与子贡对于《诗》的领悟程度。子夏传《诗》实有两个层面,一是实践中以《诗》教授多位门下学习者;二是理论上作《诗序》。子夏之外,孔门其他弟子对于《诗》学传播、传承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这方面以子贡和曾子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说的是孔子一辈子而不是他的某一个时期。三千弟子跟随他有多久,因为没有确实的史料记载,不敢妄断,说“贤人七十二”与他始终相随,大概是不为过的。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谈各自的向往与追求,这是历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四子侍坐”,然而,不知人们是否想过这四位弟子的年龄差距:孔子六岁时曾皙出世,孔子十岁时子路出世,  相似文献   

12.
关耳 《八桂侨刊》2020,(1):93-93
《东南亚华人聚落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书《印尼美达村华人》,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四十七万字。该书是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与其两位弟子邱少华和李晨媛前往印尼美达村调研近一年,并在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撰写出来的。这是一部反映印尼美达村华人的迁移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民族志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话,谓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相似文献   

14.
王开林 《同舟共进》2011,(11):51-55
顶撞蒋介石却全身而退 1928年,刘文典出狱不久,即前往苏州拜访恩师章太炎,后者抱病接见,这是很高的礼遇了。两位以清狂高傲著称的学者要惺惺相惜并不容易。章太炎是海内文章之伯,天下学问之雄,他绝对不会放低身架去敷衍一名庸常弟子。  相似文献   

15.
<正>六角井西北太多地方,是水的荒原。我所在的税务分局坐落在陇南江洛镇。同事老王说,他1982年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便是江洛税务所,要吃水,得去六角井挑水,他整整挑了6年。说起挑水,老王很有"心得"。那时他20出头,浑身是劲儿,桶是大桶,扁担是桑木的——结实、柔韧,满满两大桶水上肩,从六角井到税务所,3里多地一口气不歇。  相似文献   

16.
一所偏僻中学里的一位普通体育教师,却把一批批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打造成在国际、国内体坛上叱咤风云的骁将。近年来,经他推荐输送的219名弟子成为市级以上体育健儿,6人次在亚运会、世锦赛上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得13块奖牌。  相似文献   

17.
感悟人生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相似文献   

18.
星闻人物     
<正>孔令辉:收开山弟子日前有消息透露,孔令辉已正式开山收徒,亚运会冠军郭跃、小将刘诗雯以及两名二队队员成了他执教生涯的首批弟子。孔令辉表示,目前他已经对女队的训练模式有了一定了解。本次国家队冬训,教练组也正式给孔令辉分了队员,郭跃、刘诗雯以及两名二队队员都归到了孔令辉这一组。“现在主要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教给她们,会慢慢适应的。”孔令辉表示。在自己的4名弟子中, 19岁的郭跃无疑名头最响。  相似文献   

19.
正在农工党广西区委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一位身材高挑、气质高贵、面带微笑的女同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新当选的副主委钱莹,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同志。呕心沥血育人才著名唐代诗人韩愈曾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可是,钱莹不这样认为。她认为"弟子不如师"可以,但"师必贤于弟子"。在她的教育理念中,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且得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每一节课她都认真备课,并且站在学生的角度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有时自己给自己问住了,就马上看书查阅资料,她的备课笔记总是比别人厚,她的备课时间总是比别人长。她从来没有被学生问倒过,这对于一名建设教育工作者来说相当不容  相似文献   

20.
有位顶尖柔道大师在临终前嘱咐弟子,"最后时刻"一定要给自己系上一根白带。在柔道段位中,白带是初学者的标志。1974年1月23日,竺可桢在病房中听研究高能物理的外孙女婿讲"基本粒子"。是年,他已84岁。爱人心疼地说:"你连坐都坐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他说:"我知道得太少了!"两个星期后,竺可桢逝世。一个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有至尊地位的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说自己"知道得太少了",还在补充新知识,令人敬叹。两位大师,都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位置上。所谓初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