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教育惩戒不仅仅是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途径。也就是说,教育惩戒不应该只是来自教育者,也应该来自受教育者,实际上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标志着其作为国家主体的自我觉醒和觉悟的程度,公民意识应包括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四个方面。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从高职学生情感、思维和行为三个方面着手并与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意识教育、生态教育、道德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趋向是和谐社会,社会和谐的程度取决于法治的实现程度。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立安定有序的法律秩序,而法律秩序的形成在于检察机关能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我国检察机关通过履行法律职责,主要发挥鉴别功能、保障功能、监督功能、服务功能、恢复功能,以及教育、惩戒、矫正等功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是检察理念的精髓。公正意识、人本意识、民主意识、效益意识、程序意识、党的观念是检察理念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员教育,要充实忧患意识、民本意识、民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法治意识等新的教育内容;要拓展网络教育、现场教育等新的渠道;要采取互动式教育法、典型案例教育法、对比教育法以及寓教于乐、心理咨询等多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重视现代伦理精神,因为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现代伦理精神是指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体现了蕴含责任的自由精神、社会整体和谐基础上的个体进取精神、与效率的统一的平等精神、与法治相统一的民主精神。现代伦理精神的形成既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高度完善,又深刻地影响着它们.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促进现代伦理精神的形成;同时又应该积极主动地培育和建构现代伦理精神,以推动现代法治国家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6.
民事契约和社会契约在主体状态、缔约目的、实现方式、违约后果上都有差异,具有各不相同而又整合一体的契约精神。宪政既要求有限政治又要求责任政治,它们都以契约精神作为意识基础,并体现着宪法、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在内的宪政精神。契约精神与宪政精神的确立,是中国法治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法治得以建立或实现的意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日渐完善,教育系统中的管理行为已基本有法可依,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逐渐加强,高等学校与学生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法律关系的形成使学生权利主张成为必然。在法制精神要求下学校教学管理不能像非法治状态下那么随意和自由,须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但传统观念的影响,旧的行为方式的惯性,理论指导和法律秩序、法治氛围缺乏,法规、制度执行缺失和权力的越位、缺位等等暴露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法制盲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法制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树立和体现法治精神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且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三部分:法律素质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教育,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普遍加强全民的法治意识以及对法律权威的认知成为各法律院校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们的法学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强调加强法治型人格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法学教育应为社会塑造出具有现代法治理念和精神的公民,使其作为法治建设的主体,推动民主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法治化之制约因素及其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治化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增强并非易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社会公众的重伦理轻法治、重权力轻权利、重法律制度轻法治精神。法律至上观念、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乃法治意识的基本范畴。塑造法治意识的举措主要有:弱化并逐渐消除关系意识;培植公众法的权利保障观念;强化执法;强化监督,提高领导干部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方法治的生成基于政治生活的集团多元主义,信仰层面和操作层面的自然法,而缺乏这些要素的东方社会没有成长起近代法治。支撑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崇法精神和民主政治。构建我国法治社会的基础应该从合理配置国家权力、确保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及司法独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胡杰华 《理论前沿》2008,(10):29-30
在封建社会,为民做主的清官确实是那些贪官污吏望尘莫及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清官代表着劳动人民的部分利益,但如今,它与我们所追求的民主精神、法治建设是格格不入的。它所强调的只是官老爷个人在道德上的自省自律,而丝毫不涉及体制上的监督以及人民的权利。所以,对人们的清官意识必须予以摒弃,同时努力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为实现依法治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公民意识”写进大会报告,同时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其公民意识水平攸关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中国能否以强国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将当代青年人培育成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握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现状是进行民主教育的前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民主意识喜忧并存,民主意识存在偏差,参与意识不足,缺乏民主实践。从高校民主教育、民主参与制度和舆论环境等方面解决大学生参与民主的问题,可以有效消除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青年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始于问题,关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一、教育者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二、让民主教学走进课堂;三,开展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四、教育手段要现代化。另外,教育要立足现在。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它首创中国民主,提出主权在民,启蒙了民众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倡导法治精神,彻底改革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开辟了治国的新模式;扩大政治参与,使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政治参与主体多样化,政治参与范围明显扩大,并开辟了政党政治的新时代.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法治等新思想、新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闸门.  相似文献   

16.
公民法律意识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通过强化政治制度的法治基础,发展和扩大基层民主自治,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等,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文主义教育。公安院校的学生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公共责任心,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化为公安院校学生的具体行为准则,在学生中树立为人民服务、公正执法的坚定信念,树立权利和义务观念、民主和法治观念、公正和效率观念、理性与宽容精神,并在今后执法、司法和其他法律工作中践行这些观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治政府的要求管理大学。法治政府应该是职权法定的有限政府、透明公开的廉洁政府、诚信负责的责任政府、便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大学要做到依法治校应当具备四种意识: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国新的时代课题。公众参与特别是青年参与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现阶段,我国青年公民意识呈现理性与偏激共存、热情与冷漠共生的现象.不利于青年自觉、理性参与。提升青年公民意识是事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之一。基于此.青年公民意识培育应以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为基本内涵,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互联网等载体,以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委会参与社区矫正存在居委会成员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了解程度不高、居委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参与意识薄弱、对居委会参与社区矫正不力的惩戒力度不够等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增强居委会成员法律意识,改变人员结构;二是增加居委会经费来源形式,恢复自治属性;三是增强集体意识及社会价值意识,完善法治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