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近年来,台湾年轻世代成为台湾社会数次大型公民运动的生力军,他们成长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岛内国家认同发生转型的背景下,且深受当局"去中国化"教育的影响。当前,他们在国家认同与乡土情怀关系问题上发生认同混乱,出现"中国"为"他者","台湾"为"我群"的国家认同危机。这种危机现象是因为台湾年轻世代对祖国的认同面临利益、情感、价值、认知结构和外界因素等五方面的障碍而造成的。为此,我们可以从双重认同、台胞权益、同辈群体和生活共同体四个方面提出增进台湾年轻世代认同祖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9,(21)
<正>近日,2019 "兴化水上森林秋韵诗歌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隆重举办。兴化水上森林董事长、诗人房春阳,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屈金星、中国台湾著名诗人詹澈分别致辞。多位台湾著名诗人参加活动,两岸诗人共植中华诗树。开幕式上,来自台湾的著名诗人詹澈、杨平、龙青等"诗奔"江苏泰州,"诗约"兴化水上森林,吟诗品蟹,诗酒共醉,以诗歌祖国,以歌诵盛世。两岸诗人共同开展的系列活动:台湾著名诗人龙青女士现场朗诵创作的诗歌《西藏的蓝》;两岸诗人詹澈、张云霞、杨平、于洪英、龙青、邢军等在木筏上朗诵完  相似文献   

3.
迈博 《台声》2018,(10)
正近来"台独"恶行连连,令台湾岛内社会深感忧虑,岛内各界纷纷揭露"台独之谎"与"台独之害"。最近,"台湾民主基金会"跑到美国公布民调称,39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中,有70.3%表示愿意为台湾而战,有26.5%表示不愿意。消息传回台湾,舆论一片哗然。这项民调不无蹊跷。民调已完成一个多月,在台湾并未发表却拿去"向美国人报告",难道这数字是"出口专用"?台湾年轻世代追求的是个人  相似文献   

4.
“他爱诗如命,对推动诗运,更是不遗余力。在他主持《葡萄园》诗刊编务期间,曾大量刊登年轻诗人的作品,对提携后起之秀,付出过很多的心血。目前,台湾不少中青年诗人,都曾受过葡萄园的帮助。”——这一段话,是台湾《秋水》诗刊主编、女诗人涂静怡对著名老诗人、台湾诗歌艺术学会理事长、《葡萄园》诗刊社长文晓村由衷赞美之辞。事实上,文晓村不仅是台湾诗坛上一个成就斐然、十分爱护和提携新人的诗人,一个始终主张“国粹”——即中国诗歌要有中国特色的诗评家,更是一个推动诗运、弘扬诗教的歌手。  相似文献   

5.
李春华 《求索》2011,(7):118-120
诗禅相通是中国诗歌历史的古老传统。近代以来,随着白话诗的兴起和欧美诗歌的翻译传入,古诗词的精神文化传承似乎已经中断。但往后发展,在新月派、九月诗人、台湾现代派诗人中又有接续传统诗歌精神的迹象。中国诗禅文化的现代转型主要包括生存体验、语言形式和精神形态三个方面。这种转型对于提高当代诗作品格和在大众文化时代重返心灵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22)
<正>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后,蓝绿执政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台湾政情走向成为关注热点,牵动台湾社会各界。对此,大陆学者作出解读。或将成为台湾政局逆转分水岭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此次"九合一"选举国民党败选,除台湾社会结构矛盾、"反马(英九)"、"反商"、"反权贵"、"反中"的大环境不利国民党外,国民党候选人特质、选战手法等不符合台湾选民,特别是年轻世代、网络世界的变化,也是导致国民党失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柯文哲现象"的崛起台湾政党政治长期陷于造神怪圈,民众、媒体、舆论每逢僵局、焦虑、泥沼,便会追逐传奇,热衷神话。"柯文哲现象"就是台湾各界期待政治强人、突破"闷政治"困境的心理投射。2014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中柯文哲与民进党达成政治交易,获得新媒体与年轻世代的加持,轻易摘取台湾公民运动成果,形成柯文哲旋风现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败连胜文,夺取台北市长。这不仅颠覆了台北传统的蓝绿基本盘6:4的政治版图,创造了25万票的差距,而且塑造了  相似文献   

9.
<正>"你从台湾带来诗的温暖……炮声远去,在你的心中,同胞的亲情无法隔绝;你的手,你的诗,牵着两岸,诗的馈赠,是家的感觉。"冬日的夜晚,位于福州西湖之畔的大梦书屋灯火通明,这座书香弥漫的古雅建筑里,正在举行一场名为"与鲍勃·迪伦共同度过的漫长岁月——海峡两岸民谣的心灵之约"活动。旅美作家王性初用一首诗歌《湖畔的月光》,迎接台湾女诗人古月的到来。当晚,古月携最新诗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乡土诗歌虽然遭受日本殖民文化的残酷摧残与战后西方文化思潮的猛烈冲击,但它仍在顽强生长。这除了其外部的生存条件和自身的内部因素外,还与其扎根现实生活沃土,执着地汲取台湾民间蕴含的闽南风情有密切的关系。考察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探讨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内外诸因素,对我们深入研究台湾乡土诗歌,显然是有意义的。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取用闽南方言音律。台湾乡土诗人注意汲取活在民众口头的闽南方言和闽南语歌谣及俚谚入诗,以闽南方言独特的音律来加强作品的地方色彩。(一)适应乡土诗的乐感需求,表现诗作的乡土音乐美。台湾乡土诗歌具有与其他流派诗歌不同的属性,即特别重视对民俗歌谣音乐的挖掘与表现。由于台湾民间的歌谣唱词大多为  相似文献   

11.
自"太阳花运动"以来,台湾社会世代冲突日益剑拔弩张,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国民党与民进党为争取选票,挑起世代对立,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社会世代冲突加剧,不利于引导台湾青年重塑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难题加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努力遇阻。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推动过程中,因政党的不良竞争等因素诱发了社会世代冲突,需要通过积极推进两岸关系的全面深化合作与交流来解决台湾青年世代与中老年世代冲突问题。长远来看,台湾社会世代冲突在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内部的问题,更关涉到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3)
正当下台湾的年轻世代,正是李登辉、陈水扁"去中国化"时代成长的,他们对大陆的认知,几近于零,或者是偏向的、不全的,以至于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祖国大陆不了解,甚至产生一定的误解。为使这些台湾青年能够了解大陆,进而认知大陆、消除误解、增进共识,近年来,两岸各领域各阶层开展了林林总总的各类青年交流活动,尤其是大陆在组织开展两岸青年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开展了一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8,(16)
正摘编自7月26日台湾《中国时报》距离年底选战剩下4个多月,各种民调出炉,高低起伏中,蓝、绿、白、无,各种光谱候选人,是如何受到选民的关注呢?从当前媒体焦点和流量牵动着网络社群的趋势,年轻选民"网友说"似乎成为主流的态势。是年轻化意见的表达,还是沉默螺旋下"佛系"隐性选民更加失声?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同台湾"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和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深化与台湾合作"的精神,以"琼台兄弟情、两岸家亲——诗意中国"为主题的2013两岸诗会于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元月1日在海南省举行,共举办两岸诗歌高端论坛、2013两岸诗会桂冠诗人颁奖礼暨《乡愁》交响乐诗会、两岸诗人采风活动、两岸诗人讲学等主题活动。在"2013两岸诗会·两岸诗歌高端论坛"上,两岸诗人共同发出倡议:重建诗意中国,再创美丽中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在论坛上说,在诗歌传统中,人们对大自然敬畏、甚至感到亲切,有天人合的想法,李白等诗人的  相似文献   

15.
郄丙亮 《求索》2012,(11):95-97
陈傅良的诗学思想表面看来存在雅正与怨激的矛盾,似乎难以形成统一的审美追求。但是,陈傅良在继承传统儒家诗教"怨而不怒"、追求雅正的"和平之音"基础上,坚持永嘉事功学术思路,侧重"怨愤",形成了"有为而不自其已出"的事功诗学思想,包括"怨必有道"、"以颂为警戒"、"忠愤悲壮"等三个方面。陈傅良诗学承接了传统讽谏诗的内容,将"怨"化为"戒"、"愤",既避免了苏轼怨刺诗的谤讥,又使诗歌在传统儒家诗教的范围内发挥了"经世致用"事功性职能,是在继承儒家诗教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儒家传统诗教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暑期是台湾消费旺季,各种展会轮番登场。而在展会内,随处可见身材曼妙、脸蛋精致的年轻女孩,在台湾她们被称为"showgirl"。她们笑脸盈盈介绍商品,让人难以拒绝;她们似乎有一种魔法,会让人们忘记她们本职。观赏走秀之余,在这些吸睛美女们的强力推荐下,各类精彩纷呈的商品,  相似文献   

17.
有报刊说,"近年,在中国诗坛寂寞的背景下,众多的年轻人把目光投注到了汪国真身上,汪国真的诗如经文一样被年轻人狂热传抄,'汪国真热'象潮水一样涌动." "汪国真的'狂潮'呵,目前在纵深发展地连连出击,好几个出版社正在抢时间出版他的新诗集,他的《诗歌赏析》,他的诗歌录音磁带、贺年卡.好几个刊物,如《中国青年》、《辽宁青年》、《女友》,已辟出专栏,刊登他向人们展露的宽广胸怀和潺潺流水的心声……"汪国真呵,汪国真,你的名字真是当今年轻人心里所涌动的诗泉吗?你那《年轻的潮》、《年轻的思  相似文献   

18.
正客家人会唱歌,更会作诗。客家先民经历数次大迁徙,从中原到南方,从福建、广东到台湾,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客家诗歌记录了两岸客家人的这种硬颈精神。近日,在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作家笔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30多位作家和文学研究者聚集一堂,围绕"客家诗人与客家诗"的主题展开研讨,由海风出版社出版的《桐花客韵——海峡两岸客家诗选》图书首发式也同步举行。通过这次采访,笔者探访了两岸客家诗歌里的"桐花客韵"。  相似文献   

19.
论李贺诗歌的诗理特征周尚义李贺是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自晚唐杜牧为李贺诗作序直至本世纪,“少理”似乎是评价李贺诗歌的一个定论。一千多年来,有的诗评者认为李贺诗歌义理不足,有的认为其与事理不合,有的认为其文理欠通等等。笔者认为:李贺的诗作并...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这是朱立伦担任国民党主席以来首次访问大陆,也是国共两党领导人继上次会晤6年之后的首次握手。这次会晤,大陆方面释放出继续和平稳定发展的信号,显示出对两岸合作前景的信心。台湾方面坦陈对两岸关系的立场观点,提出台湾年轻世代对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看法与诉求,表达了对两岸关系的远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期许",朱立伦则强调"和平双赢、诉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