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2)
<正>"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独特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淡泊以致运"的中华情怀台湾画家李毂摩一直以南投故乡为起居中心,以南投乡里生活为创作源泉,并在这基础上弘扬中国水墨传统。多年来,人们能注意到的是,李毂摩的"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李毂摩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李毂摩的"淡泊以致远"的情怀。但是,人们仍好奇他在当代台湾,或两岸的水墨画界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想探索隐藏在他的诸多水墨画后的书画意识到底具备  相似文献   

2.
王丰 《台声》2005,(5):70-73
2005年4月19日台湾画家张福英女士的个人画展《传承与写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记者前去参观,看到展出的众多国画作品,其苍劲的用笔、刚毅的画风使人很难联想到作画之人竟是一位女士。开幕式当天,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林丽韫、著名画家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女士等张女士的友人及绘画爱好者们参加了剪彩仪式,记者也有幸结识了画家本人。从艺之路满布荆棘张女士谈到自己的从艺道路时,把它称为自己一段不堪回首的沧桑史,个中辛酸几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张福英幼年家境贫寒,父亲身体多病,家里兄弟众多,而她又是家中的老大,…  相似文献   

3.
记者:陈姓是台湾的第一大姓,据1989年统计,台湾陈姓人口占总人口的11%还强。按台湾现有人口2300万推算,台湾姓陈的多达250万左右,即每10个台湾百姓,就至少有1位是姓陈的。那么陈姓族人在台湾的建设中也一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能不能请郑老给我们讲讲陈姓族人的功绩。郑坚:陈姓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姓,所以340多年前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陈姓官兵也特别多。今天陈姓族人在台湾也居百姓之首,他们对台湾的开发建设,付出的血汗当然也最多。讲到台湾陈姓族人的功绩,有两位先贤是一定要提到的———建台元勋陈永华陈姓先贤、望族众多,而…  相似文献   

4.
李苦禅是中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为中国画坛树立了一代风范.去年六月中旬,当他因病不幸逝世时,一位国际著名人士在唁函中把寓居台湾的张大千先生(一八九九——一九八三年)和八十六岁的李苦禅的先后逝世,视为“是中国画坛的损失,也是世界画坛的一大损失.”李苦禅原名李英,一八九八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的一个贫农家里.他自幼对美好的大自然有着纯朴的爱恋,经常在地上用树枝、瓦片描绘目之所见.他对于玩耍时所捕获的一雀一虫也细心领悟其神态,对照描绘.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霍春阳是一位有影响的中年实力派画家,他的实力是全方位的,尤以讲求境界的小写意花鸟为胜。"文革"后的小写意花鸟,  相似文献   

6.
政治     
《台声》2018,(22)
正台大遴委:为台湾高教悲哀据台湾媒体报道,对于当选台大校长后迄今仍无法上任,管中闵11月5日表示,若选后当权者"吃铜吃铁吃台大"、为所欲为的行径没有改变可能,台湾的大学自治环境与台大变革的困局,未来两年也不会有改变的契机。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大遴选委员悲愤指出,政治黑手毫不掩饰地伸入大学运作,为台湾的高等教育而悲哀,为迫害管中闵的人权而愤怒。律师叶庆元表示,诉愿可能会被认为无实益,也就是  相似文献   

7.
先祖父太炎先生(1869—1936)是我国著名学者,也是民主革命先驱与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连雅堂先生(1878—1936)是我国台湾著名史学家,以《台湾通史》称世,其爱国情怀为世所重。这两位分处海峡两岸的先驱,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是很值得记之於世。戊戌变法失败后,先祖父遭清政府通缉,为避追捕,逃亡台湾,时为1898年12月,这时台湾"隶日本已七年矣"①,即甲午海战失败,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日本。先祖父抵台后,在《台湾日日新报》任汉文版客籍主笔,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逐渐涉足当代书画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发现河北画家李玉龙的中国山水画颇具特色,所绘鹰、虎之类动物以及水墨、调色山水,既有浓郁的传统笔墨,又呈扎实的写生功底。据悉他是自学成才的,浏览他各时期若干画作后,才领悟到他之所以能自学成才,既基于他的笔耕不辍,更由于他较正确的入门之径。具体探讨其学画经历,对于他有志于画艺者当不无裨益。李玉龙近期画法是以水墨写意  相似文献   

9.
对台湾画家黄昭雄先生的艺术成就,这些年来多有佳评,而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则是1986年荣获台湾中山文艺国画创作奖时所得的评语:“黄君画艺,笔墨气韵生动,写生功力极佳,结构分景,质量适度,纵横笔气,疏豁灵明,风格独特,妙夺天机。” 黄昭雄1941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水里玉峰村。浊水溪从村旁流过,弯弯竹桥连着外面的世界。他自幼生长在这里,养成了喜爱大自然、酷爱山水画的兴趣,培养了脱俗超尘的气质。童年,尽管家庭困  相似文献   

10.
正有台湾网友不久前贴文,感喟自己"生不逢时",不但没见识过台湾"经济起飞"是什么样子,进入社会后也只能领份"吃不饱、饿不死的薪水""整天卖肝、上班、下班、睡觉,有时候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此文如巨石投水,引起了很多台湾青年的共鸣。有位西进上海两年的"90后"台湾青年分享了自己的"薪情"。他说,自己是台湾私校中文系毕业,"若非在台湾找不到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金芒 《台声》2003,(10)
记者: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之说,林姓是台湾的第二大姓。据我所查的资料表明,台湾林姓占总人口的8%还强,即在180万人左右,也可谓人多势众了。那么林姓族人在开发、建设台湾的过程也一定有不少杰出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今天能不能请郑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拓台先烈林凤、林杞郑坚:林姓族人在台湾可谓精英人物辈出,最早受到台湾先民崇敬的当数340多年前跟随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入侵者、收复台湾的两位武将林凤和林杞。记者:那么就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这两位将军的功绩。郑坚:林凤是福建漳州龙海人。1661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立了大战功后,立…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22)
正现代艺术家创作内涵自由多元,由于人文环境演变,平凡的乡村往往变成高楼耸立的繁华城市,艺术创作者内心思想往往关连着自身乡土情怀与时代思潮,在东西方思潮与绘画技巧交融下,艺术理念的演化也发展出崭新的创作风貌。谢荣源是一位创作严谨、画风细腻、笔法精炼的台湾知名水墨画家,他以西画技巧融入水墨画中,营创出独树一帜的画风。他以写生的方式刻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0,(15)
正郭为美,台湾著名画家,但却出生在老北平。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离奇?讲她的故事,还得从她的父亲母亲传奇般的经历开始说起——一郭为美的父亲是郭柏川,台湾台南人,1901年生人。1915年公学校毕业后考入台北国语学校师范本部。1921年从学校毕业,先行任教。1928年,以美术方面的专才,前往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进修。1933年,以半工半读方式在日本著名画家梅原龙三郎处习画。1937年随梅原前往中国,在伪"满洲国"各地写生。1938年,  相似文献   

14.
六.《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也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乐谱最早见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被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其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20,(16)
正近年来,台湾影视界出现了在海外完成学业后,回归岛内或者大陆从事电影创作,并且在世界各个影展崭露头角,被业界称为台湾新锐导演张凯智就是其中一位。崭露头角,殊荣不断张凯智,1989年1月27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在台湾进行各式的影像创作,同时也在亚洲各地进行实验影  相似文献   

16.
福建武夷山美丽的山光水色交融变幻,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香深幽为特征,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我们一群来自台湾彰化商校1946年毕业生及其家属,于1999年5月ZI日上午8时从福州乘波音737飞机,飞行35分钟抵达武夷山市机场,下榻“武夷山庄”。5月是武夷山地区的雨季,但奇怪的是,我们进屋就下雨,出发游览雨就停,天遂人愿。云雾钦绕,远近山峰忽明忽暗,使我想起一位德国游客说过如下的话:到了武夷山才知中国画是大自然的真实写生。连日的阴雨,把武夷山捂得看不清其真面目,但我们离开山庄时,雨停群峰露出她奇秀的尊容。我们…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3月台湾劫机犯刘善忠劫机到厦门后,两岸一年多未发生劫机事件;而自1994年6月大陆劫机犯邹维强从大陆劫机到台湾后,也有三年多没再发生大陆劫机犯劫机到台湾的事件。 袁斌、徐梅被台湾警方收押 孰料,今年10月28日,两岸再传劫机事件,此次的劫机嫌疑犯竟然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长袁斌。根据袁斌的说法,他是因公司分房不公,才要求妻子同行,一起劫机到台湾。袁斌甚至天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2月20日至24日,"‘爱行千里·画我江山’两岸油画家台湾写生作品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来自两岸书画艺术界的嘉宾120余人参加开幕式。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台联、中国油画院、台湾书画专业人才联谊会主办,北京市台胞交流服务中心承办。开幕式上,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致辞表示,北京市台联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和中国油画院、台湾书画专业人才联谊会共同举办展览  相似文献   

19.
卢坤峰(1934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坤峰是一位坚持民族传统的文人画家,主张"中和"为美,作品呈现出纯正端和、法度谨严而又不乏潇洒蕴藉之致。他早年多作工笔,取法两宋又规模物态,后转为水墨写意,工写兼备,引八大山人清冷之气。多以兰、竹、禽鸟诸  相似文献   

20.
广西柳州市一位叫翟媚的女士,被一自称为“富商”的台湾中年男子骗婚是宝岛,在绝境中,一个电话号码侥幸救了她。逃回大陆后,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判决她离婚,而台湾法院则发来传票命令她回台湾“履行同居义务”。翟媚为此吓得东躲西藏。 面对两份司法裁决,“隐身”一年多的翟媚终于看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