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台湾最大在野党民进党召开了"中国政策研讨会",经过一番辩论,各派系达成了"强本西进"的大陆政策。"强本西进——主张通过产业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科技发展、壮大台湾本岛的综合实力,在台湾利益优先的情况下,加强与大陆的交往,开展全方位的接触"。民进党的这一大陆政策在岛内引起了强大的政治震撼。"强本西进"是民进党抓住了国民党李登辉在当前确立的"戒急用忍"大陆政策的失误而推出的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其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台湾民众政治倾向的中立者呈现上升趋势,这体现了岛内民意逐渐脱离蓝绿意识形态。该变化加速了岛内民众"西进大陆"的步伐,进而影响到政治势力的动向。岛内民意脱离蓝绿意识形态7月岛内民调显示,民众政治倾向中立者远远超过倾向蓝绿者,相较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3)
正"一个我是个小女生/千百个我组成白色长城/武汉归来,我还她一场完胜……"2月8日,很多网络平台上线了一首名为《白色长城》的歌,在两岸网友间流转传唱。据悉,这是海峡两岸音乐人为奔赴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加油联合创作的歌曲。这首歌由大陆的卢洪亚与台湾人民报社社长巫月桦作词,张振作曲。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的"张王会"之后,台湾岛内又出现了一股强烈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的呼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王郁琦在谒拜中山陵时表示"中华民国一百零三年了",连战在与习近平总书记单独会面时强调"要正视中华民国,希望中华民国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正资产"。台湾党政界高层人士在大陆有关"中华民国"的表态,受到岛内各界的普遍肯定,并出现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承认两岸分治"的社会舆  相似文献   

5.
正"期盼两岸业界携手,在创作机制、内容形式上创新,让两岸影视文化交流合作走上新的历程,创造新的价值"——2月28日,国台办联合多部委发布"31条惠台措施",其中专门列出了3条有关鼓励台湾岛内影视行业从业者到大陆发展、放宽引进台湾影视数量限制等条款。信息传到岛内,引得影视行业纷纷探讨登陆发展的可能性,并跃跃欲试。对于在大陆影视行业发展许久或者刚来大陆打算投身影视行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晓河吗?知道那个创作了歌曲《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创作了著名歌曲《勘探队员之歌》的晓河吗?“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用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倦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青年,都曾为这首歌的旋律所激动。作为电影《年轻一代》的插曲,这首歌曾被一代人广为传唱,而这首歌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军旅作曲家晓河,老人家今年已是88岁高龄了。值得敬佩的是,晓河在80多岁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我们从有关方面获悉,岛内各界人士以及台湾学生等,谈起大陆惠台措施多表示非常"有感",纷纷表达自己对惠台政策的感想;有些媒体同行还专门给我们撰文谈及"31条惠台措施"的感受。为此,记者专门连线岛内台湾新党新闻发言人王炳忠先生,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是拯救台湾变"笨岛"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16)
正近年来,台湾影视界出现了在海外完成学业后,回归岛内或者大陆从事电影创作,并且在世界各个影展崭露头角,被业界称为台湾新锐导演张凯智就是其中一位。崭露头角,殊荣不断张凯智,1989年1月27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在台湾进行各式的影像创作,同时也在亚洲各地进行实验影  相似文献   

9.
杨立宪 《台声》2014,(11):37-38
##正##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的讲话,引起海峡两岸及海外各方广泛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前夕,大陆方面邀请岛内24个统派团体组团来访,表明祖国大陆没有忘记台湾同胞,没有忘记长期以来为国家统一大业奔走呐喊的岛内统派朋友,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支持和敬意。加之,年底岛内"九合一"选举即将进  相似文献   

10.
文星 《两岸关系》2015,(3):37-39
<正>2015年伊始,《中国好声音》台北演唱会在小巨蛋圆满落幕,包括吴莫愁、李琦、张碧晨、陈冰、刘明湘等在内的三季《中国好声音》学员在台北同台。这是《中国好声音》巡演首度放歌台北,也是近年来大陆音乐界在台湾规模最大的单场演出之一。中国好声音》的台湾元素大陆、台湾两地音乐人的融合成为这台演出的亮点,不仅两岸歌手同台,演唱的39首歌中,翻唱台湾歌手作品及台湾音乐人参与创作作品达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台声》2017,(5)
<正>2016年,《台声》杂志实现两岸同步印刷,成为唯一在岛内印刷发行的大陆时政类新闻期刊。2017年《,台声》杂志针对不同读者办刊——大陆版、台湾版。为确实办好台湾版,使更多台湾乡亲通过《台声》了解大陆,我们将派出台湾版记者组带你"大陆走透透"。新年伊始,本刊台湾版记者组的首站来到了位于祖国最东北的黑龙江省。我们从大美黑土地开始,一一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4,(6)
<正>继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后,关于台湾岛内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简称自经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再掀波澜,一些"反服贸"团体也转而反对自经区。所谓理由是如果让大陆资金、劳工、货品、服务业进入台湾,自经区形同"自杀区"。此前有人认为,岛内"反服贸"运动实质是对大陆的恐惧。这番关于自经区的言论,无疑坐实了这种判断。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舒萍  刘琨 《两岸关系》2003,(12):40-41
自1981年第一宗台商大陆投资案以来,由于大陆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引进外资力度的加强,也由于台湾岛内投资环境的变化,台湾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台资西进大陆高潮迭起。从早期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扮主角,到今日高科  相似文献   

14.
正"31条惠台措施"一公布,立即在台湾引发各界关注,尤其是岛内各种媒体连续报道此事。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台湾《经济日报》:大陆行政效率令人印象深刻,这次针对台湾影视文化产品,以及多项专业人士在大陆执业等的开放程度,甚至还超越因"太阳花学运"而被台当局束之高阁的"服务协议",在与台湾无须"对等"条件下,即能享受服  相似文献   

15.
伍源 《台声》2004,(4):10-10
台湾“3·20 选举”的争议风波,引起政局激烈动荡,更令岛内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令台湾经济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如何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成了选后台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学者认为两岸经贸已成为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经济已逐步融入大陆经济,台湾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交流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台湾各主要政党的大陆政策理念和岛内民众对国家统一认知的分析 ,认为台湾的政党政治生态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带来重大变数。由于政党政治以民意为依归 ,民意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岛内执政党推行何种路线 ,因此 ,大陆在对台政策取向上需要因应岛内情势的变化作出调整。从台湾政党政治下朝野政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可知 ,我们的重点应当明确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争取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2)
<正>"2014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不是两岸企业如何深化合作、推动产业转型,而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主题演讲。他不仅畅谈创业历程、企业创新及世代交替议题,最后还对台湾年轻人喊话"若想到大陆创业,请和我们联系"。短短30分钟的演讲值得台湾企业界和岛内年轻人深思。诚如马云在主题演讲中所言,过去15年的中国大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型企业和经营模式。而反观台湾岛内的经济发展,却因意识形态之争、企业家  相似文献   

18.
台湾"立委"选举是在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下进行的.由于民进党误判形势高额提名、台湾民众对政治失望投票率低、激进"台独"路线不得人心,选举结果仍维持朝小野大格局,即民进党执政国亲两党制衡.这一结果打击了激进"台独"势力,让中国大陆、美国和亚太地区有关国家松了口气,解除了两岸立即摊牌的近忧,有利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稳定.但岛内与两岸之间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未来发展仍存在着变数.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22)
<正>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  相似文献   

20.
两岸交流     
《台声》2004,(5)
台湾开放岛内保险业者参股大陆保险市场 台声讯在岛内保险业者希望开拓大陆市场的强烈要求下,台湾财政部门日前修正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保险业务往来许可办法”的部分条文,让台湾业者以渐进方式开拓大陆市场。修正后的许可办法重点包括:台湾业者可以持股比例不高于25%的参股方式投资大陆的保险公司;台湾业者每年投资大陆保险公司的总金额不得超过新台币20亿元;台湾业者要定期公开披露投资大陆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