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台声》2018,(9)
正摘编自2018年4月15日台湾《工商时报》台湾《工商时报》4月15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蔡英文执政很快就要届满2年了,4年的任期已过一半,经济表现是该算算账的时候了。民进党之所以能在近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中大获全胜,马英九执政最后几年经济成长不佳是主要原因,然而2年来情况是否改善,非仅民众关心,蔡英文自己也该有个谱才好。大家应该都记得马英九执政后期出现了"闷经济"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5)
正摘编自2018年2月19日台湾《中央网络报》最新民调显示,赞成"台湾独立"的比例创下10年新低,而赞成与大陆统一的比例则攀上10年新高。台湾《中央网络报》2月19日社评指出,这显现"天然独"毕竟抗拒不了时代潮流,两岸统一也是必然趋势。在民进党刻意加速"去中国化"并且执意与大陆对抗的状况下,为什么台湾民意反而背道而驰?大致不外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失败。问到对蔡英文处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8,(20)
正摘编自9月27日台湾《中国时报》民进党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本意是希望透过此政策,减少台湾对大陆的依赖。该政策自从实施以来,饱受批评,除成效不彰外,如今政策的制定也引起蔡英文办公室资政的批评,新南向政策可谓是荒腔走板。自从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大陆观光客大量减少,因此民进党当局希望给予东南亚几个国家及地区免签待遇,吸引更多东南亚观光客到台湾旅游,用以填补大陆观光客大幅减少的缺口。以开放泰国免签为例,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8,(13)
正摘编自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题为《南台湾最挺也最惨!看看民进党铁票区的众叛亲离》文章指出,民进党在台南、高雄、屏东执政逾20年,嘉义县也有17年,2016年南台湾乡亲终于盼来绿营的全面执政,但蔡英文执政2年来,却让台湾南部开始冒出"民进党不倒XX不会好"的布条,就连深绿许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2)
<正>摘编自6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蔡英文到美国访问,大家所关心的焦点,仍是两岸关系。她的说法扑朔迷离;日前她在洛杉矶发表演说,表示"确保台海和平、两岸稳定,将是民进党执政后的重要目标"。但大陆已经多次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蔡英文却强硬地否认"九二共识",这等于直接挑战大陆所称的"基础"。她既没有替代"九二共识"的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5)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方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对一直以来押宝TPP的民进党当局来说,无疑是被打了一记大耳光。面对岛内的质疑声浪,民进党当局强作镇定。但台湾社会舆论认为,民进党当局"亲美远中"的区域经贸布局若再不做调整,恐将使台湾陷入边缘化的危机,重创台湾经济核心命脉。美国退出TPP,冲击台湾的经济布局,台湾社会忧心如焚。台湾《联合报》认为,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2)
正摘编自6月1日台湾《工商时报》两岸经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5·20"以来,蔡当局"淡然"对待两岸经贸的态度,势必使两岸经贸既难以维持马当局所开创的"现状",更很可能会倒退;如此将减损台湾工商界的两岸红利,并挫伤其研发创新动能,使台商在大陆市场越来越边缘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蔡当局务必予以审慎提防。蔡英文"5·20""就职演说",已经明显淡化两岸经贸的重要性;她声言要推动"新南向政策",以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蔡英文所说的单一市场,就是大陆市场。至于她在该演讲中不承认"九二共识",引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9)
正摘编自2018年4月20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中国时报》4月20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民进党执政以来,各界一再呼吁以拼经济为第一要务,赖清德上任之初也宣示要以解决企业界的"五缺"为首务,但拼经济只是嘴上喊爽,企业界盼了半天,盼来的是大陆"惠台31条措施"以及民进党无尽的"转型正义"打压,最近的"卡管"更是卡到自己,歹戏拖棚,难以为继。评论指出,高雄一家知名餐厅业者3月底不堪亏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服务于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本社与台湾《工商时报》社合作在台湾《工商时报》上开设“台商信箱”专栏,由《工商时报》搜集并提供台商在大陆经商面临的诸多问题,并由本社约请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作出解答。该栏目自1999年6月在该报刊出后,受到欢迎。现择其要者在本刊发表,以供参考。广大台商朋友若有问题,亦可向本刊直接提出,我刊将约请有关部门及专家予以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3)
正摘编自6月18日台湾《中华日报》民进党"5·20"上台后,两岸关系立即由缓和退化为低迷,却仍不能放下"反中"意识思维,尝试对大陆抛出橄榄枝,反而针对大陆配偶取得身份证年限缩短、大陆来台就读学生享有健保开放等,炮制不公平、不正义,恰与民进党口口声声的"转型正义"背道而驰。就以陆配取得身份证来说,2003年陈水扁执政期间,修定《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规范陆配取得身份证年限为8年。2009年马英九执政期间,修改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3)
<正>摘编自6月24日台湾《旺报》大陆正致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各金融市场"争先恐后"争逐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行长蔡荣俊6月22日表示,大陆未来几年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对外开放,参与大陆这场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也会越来越多,台湾在这方面不能等待。蔡荣俊指出,当各国和地区都在发展的时候,即使台湾自己不参与,外面的发展也不会停,这当中包括大陆的"一带一路"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在第二次立委选举过程中,民进党以“台湾福利国”为其主要诉求,引起某些民众的共鸣。今后台湾如何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也将成为各界人士的重大议题。台湾《经济日报》和《工商时报》在去年12月底也对此专发社论。因此,很值得加以探讨。到底战后西方国家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为何西方国家要建立一些社会福利制度?台湾的社会福利制度能做到什么程度?民进党所谓“台湾福利国”模式提出的实质在那里?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0)
<正>摘编自5月1 1日台湾《工商时报》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大陆方面又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多年以来,虽与台湾一水之隔,但岛内产业界历来重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商机,因而也令福建赴台经贸规模未能在大陆"数一数二"。甫成立的福建自贸区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般而论,意在两地的"五缘"关系,便于发展两岸各领域间的交流、合作。但福建自贸区的成立于台湾岛内产官学界的重要性,绝非单单"五缘"关系,其背后有着  相似文献   

14.
正民进党2016年再次执政以来,奉行"倚美抗中"路线,甚至不惜以出卖台湾利益为代价屡屡向美国送上"投名状",一边倒地紧随美国各种反华制华策略。5月15日,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宣布赴美设厂计划,舆论认为这是美国在对华博弈中再打"台湾牌"的结果,批评民进党亲上美中科技战火线,实际是拿台湾产业风险去成就特朗普的选情。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台湾最大在野党民进党召开了"中国政策研讨会",经过一番辩论,各派系达成了"强本西进"的大陆政策。"强本西进——主张通过产业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科技发展、壮大台湾本岛的综合实力,在台湾利益优先的情况下,加强与大陆的交往,开展全方位的接触"。民进党的这一大陆政策在岛内引起了强大的政治震撼。"强本西进"是民进党抓住了国民党李登辉在当前确立的"戒急用忍"大陆政策的失误而推出的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其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不断彰显。台湾《旺报》《中国时报》《工商时报》《经济日报》及《大华网络报》等媒体,高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高度关注祖国大陆示范区及全球发展战略,强烈呼吁民进党当局改善两岸关系及抓住祖国大陆发展机遇。一、高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一是积极评价祖国大陆"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8,(11)
正摘编自2018年5月10日台湾《中央网络报》台湾《中央网络报》5月10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台独"与"废核"常被称为是民进党的两块"神主牌",民进党在野时带领一群信众狂拜这两块"神主牌",但民进党一旦完全执政,这两块"神主牌"就变成了赌注,而且未来将是台湾的灾难。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预言,而是可以确定的事。评论指出,"台独"这块"神主牌",虽然盖着"维  相似文献   

18.
10月31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张铭清就加入WTO后的两岸关系、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就业、台湾航空器飞行大陆航区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中国日报》记者:台湾民进党近期决定“‘台湾前途决议文’高于‘台独’党纲”,有舆论认为这是为因应年底选举而试图淡化“台独”色彩,另一方面民进党又说,维持现状就是维持“独立”。您对此有何评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联合报》4月19日社论说:凡事牵扯到中国大陆就作出条件反射式的负面解释,这是台湾民进党一向的标准反应模式;如今,再加上"时代力量"悍将们的摇旗呐喊,就更将"反中模式"运用到风风火火。但从最近台湾诈欺犯的捉放事件看来,以一成不变的"反中公式"来因应一切事端,显然已露出技穷窘态。试问: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17)
正摘编自8月13日台湾《大华网络报》民进党原本认为,在其执政后,足以把台湾民意带离中国意识,为"台独"创造条件,然而,事实却相反,这绝对是民进党所始料未及的。最近几份民意调查,非常值得重视。据亲绿的《美丽岛电子报》民调,46.3%赞同蔡英文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下与大陆谈判(去年的民调为36.2%),比不赞同者36.7%(去年为47.2%)多出9.6个百分点;仅隔一年,一增一减的落差将近20个百分点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