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城抗战,又称古北口之役、喜峰口之役,是1933年春发生在长城各口包括冷口、界岭口、古北口、喜峰口、罗文峪诸要隘在内的战线长达150余公里,时间长达近三个月的重大战役,被誉为中华民族抗战之英雄壮举。长城各隘口大军云集冷口界岭口枪声先起1933年2月10日,日本关东军在下令进攻热河时,要求所部不失时机地占领冷口、界岭口、喜峰口、古北口、罗文峪、马兰峪等长城主要隘口。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即分兵向长城推进。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参谋长小矶国昭指挥,兵力有2个师、2个混成旅和飞行队等,约1万人,另有伪满军数万人。日军的部署是:…  相似文献   

2.
抗战亲历记     
《黄埔》2016,(3)
正撤出北平之后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我东北军不抵抗即退入关中,致我东北大好河山沦入敌手。我就立志投军抗日。1933年春,日军又进犯长城,驻北平的我第17军开赴古北口拒敌。我的同乡廖慷升任该军第2师4旅7团团长.在出发前写绝命书给他的母亲,我和同学袁莹辉知道了此事,被廖慷的爱国决心感动,按捺不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7,(3)
正高吉人,陕籍著名抗日将领。黄埔4期毕业。1933年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手持大刀、身先士卒,荣获"云麾勋章"。全面抗战爆发后,接连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随枣、第一次长沙会战,屡立战功。1939年12月桂南会战,率部在"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山麓"的昆仑关重创日军,荣获"宝鼎勋章"。不久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入缅作战,与戴安澜师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0,(1):41-41
1933年3月4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承德后,以8万兵力向长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企图突破长城防线,进一步向华北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指挥中国军队20余万人,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虽然经过激烈战斗,但中国军队仍未能挡住日军的进攻,何应钦派人求和,于5月31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相似文献   

5.
抗战亲历记     
何淳斌 《黄埔》2013,(1):27-29
受辱撤出北平1933年春,日军又进犯长城,驻北平的我第十七军开赴古北口拒敌。我同乡廖慷升任该军第二师四旅七团团长,在出发前致绝命书给他的母亲,事为我和同学袁莹辉所知,深受廖慷的爱国决心感动,按捺不住胸中对敌人的怒火,一同瞒过父母,北上投军杀敌。我们到了北平时,古北口战事已结束,我被接纳在该团  相似文献   

6.
2月2日,春光和暖的下午,邮递员送来了2007年第一期的《黄埔》杂志。首映眼帘的是封面图片——长城。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看着长城图片,“……把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永远震撼心灵的旋律竟脱口而出,让我身边的人不知所以然。杂志中介绍在长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中不少指挥官出自黄埔,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大巴山中的开县,也出了一位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英勇殉国的烈士,他就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学生王润波。1933年1月,时任二十五师一四九团团长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3)
<正>戴安澜,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高中中部;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参参加加了北伐战役;1933年,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1937年8月,升任第第2255师73旅旅长。"七七事变"后,面对国家危亡,戴安澜以一个军人的天职投身抗日救国之中。他曾打算化名"戈挥日",开展游击抗日活动。"戈"乃  相似文献   

8.
防守南津关     
郑振声 《黄埔》2010,(6):40-40
南津关位于长江北岸,在湖北省宜昌市外围,是入川要塞。 1940年底,我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后,被分配到第六战区第二十六集团军第七十五军,在第四预备师的第十二团重机关枪第三连任少尉排长。当时日军自侵占宜昌后,又占据宜昌外围南津关以南高地。第七十五军所属第六师、第十三师、第四预备师防守宜昌外围长江北岸阵地,对妄图突破长江三峡、进犯四川陪都——重庆的日军进行阻击。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4):28-30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抗击日军,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  相似文献   

10.
吴纯青 《黄埔》2007,(2):64-64
2月2日,春光和暖的下午,邮递员送来了2007年第一期的《黄埔》杂志。首映眼帘的是封面图片——长城。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看着长城图片,“……把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永远震撼心灵的旋律竟脱口而出,让我身边的人不知所以然。杂志中介绍在长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中不少指挥官出自黄埔,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大巴山中的开县,也出了一位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英勇殉国的烈士,他就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学生王润波。  相似文献   

11.
正长城抗日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北平怀柔的长城脚下,与日军顽强交战的是从绥远调来的傅作义部59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有一段悲壮的"长城抗战",发生于东北沦陷后的1933年。那年元旦夜11时,侵华日军向榆关(今山海关)发动进攻,爱国将领何柱国率守军奋起反击,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经过3个昼夜的激烈巷战,何柱国部第1营、3营将士全部殉国,1月3日山海关失陷。3月,日寇侵犯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即溃。日军趁势南犯,  相似文献   

12.
韩兢 《黄埔》2006,(2):42-45
桂南战役1939年3月,韩练成到广西,任第十六集团军第一七○师副师长兼五○八旅旅长。11月中,日军集结陆军4个师团及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在钦州湾登陆;12月初攻占高峰隘、昆仑关。12月中,白崇禧指挥反攻,中国军队15万人参战。其布署是,中路,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3个师主攻昆仑关;东路,第二十六集团军第六十四军2个师和第六十六军截击邕钦路;韩练成所在第一七○师在西路,是攻高峰隘、防邕宾路的第十六集团4个师之一。12月底,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毙伤日军4000人,我方伤亡14000人。参战军、师、旅主要军官中黄埔同学有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黄埔一期)…  相似文献   

13.
受降见闻     
《黄埔》2016,(3)
正1945年初夏,陆军144师由四川重庆调防湖北宜昌、沙市、荆门等地,师炮兵营和一个加强步兵营进驻沙市附近彭家港,主要任务是监视和阻止日军偷袭三峡出口处。部队在该处布下阵地,日夜监视。这段时间,与日军只有小接触,没有较大战斗。8月15日,八年浴血抗战的胜利日子来临了,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师奉命接收宜昌、沙市、荆门县(古称荆州)一带日军仓库,遣送该地日俘出境。当时我任师参谋负责接收荆州县城内一切  相似文献   

14.
李海流 《春秋》2012,(3):7-9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30000多人在鲁南从临沂、滕县两路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抗日军队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台儿庄。一个当时方圆不足十公里的鲁南运河小镇.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队在10...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6,(3)
正1940年春,盘踞长治的日军南犯。我陆军第88师奉命由洛阳、偃师渡过黄河,开赴山西高平地区拒敌,配合友军防守晋东南。当时我任264团2营机枪连连长。师奉命由孟津渡过黄河到达坡头,沿山道攀登王屋大山,军行数日,到达晋城,是日适逢集市,熙来攘往,尚看不到敌军即将进犯的迹象。部队继续北上到达高平县时,得悉盘踞长治日军已开始南移,高平城居民均已疏散。我营奉命担任县城防守任务,师主力则在城西北地区依山布防,从侧面阻击南犯之  相似文献   

16.
湘西会战     
《黄埔》2016,(1)
正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战役、雪峰山大捷、芷江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1945年初,日军在印缅战场、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但侵华日军仍作垂死挣扎。4月9日,日军调集8万兵力向湘西进犯,我军在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指挥下与敌鏖战两个月。双方参战总兵力共28万余人(日军5个师团,我军9个军26个师),战线长达200余公里。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7.
台儿庄大战     
《春秋》1995,(4)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四十万军队投入侵华战争。平津失陷后,日军分四路进攻中国,其中一路由津浦路、胶济路分头进攻山东。七月二十七日,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廉介率领的第十师团沿胶济路,西犯侵占了济南。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四日,坂垣师团沿胶济线东上侵占青岛。日军为进一步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和华中战场,从津浦路路南、北、东三面夹击徐州。当时,国民党统辖鲁豫皖军队,指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08,(4)
我于1941年秋,接任陆军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二六一团第七连连长之后,率兵先后参与晋南抗战。至1942年5月,日军南进攻占越南、缅甸后,继之向我云南西境之芒市龙陵进犯,并有日军千余人已冲过怒江惠通桥进攻保山县境。值此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6,(3)
正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当时我在19路军第61师第361团第1连任连长,年仅20岁。我连在上海江湾北端防守,战斗十分激烈。日机轮番轰炸,大炮猛烈轰击,然后是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向我阵地进攻。我全连战士,同仇敌忾,视死如归,以杀敌救国为荣。常常同敌人拼刺刀,血肉横飞,一次又一次将敌击退,一直坚守阵地。由于江湾是吴淞至闸北的中心点,日军必欲突破,然向两翼攻击。至2月22日,日军纠集重兵向我  相似文献   

20.
1942年6月,我于黄埔十八期十五总队毕业,分派到鄂东三十九军五十六师。1943年春,五十六师奉命调到豫南信阳以北、明港镇以西一带开展游击战,就是在平汉铁路信阳至确山段以西地区监视和扰乱日军守卫点,牵制日军使其不敢外出扫荡。5月,上级命令我连派一排兵力到公路西面一小山上监视日军调动情况,连长就派我带领第三排去执行。任务是从早上到傍晚天黑前,记录日军几点几分有多少车辆、人员、有什么重型武器,朝什么方向调动。在山上执行任务只可一个班,其余人员在安全处休息,我带着第七班首先卧伏在山上,由班长作情况记录。天气有点热,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