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来用 《中国监察》2012,(21):61-62
公款大吃大喝,俗称"餐桌上的腐败",这是一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治理公款吃喝,不仅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公务接待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同时也应借鉴国(境)外公务接待的有益做法,寻找破解公款吃喝"顽疾"的新对策。审计部们严格把关。审计部门是监督公款吃喝的重要"利器"。在香港,社会公众可以登录审计署网站下载审计报告,获得政府公开信息与账本。每份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2.
环球 《政府法制》2006,(16):50-51
公款吃喝这种国内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一些国家却十分少见。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竟然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在欧洲和日本,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间团体一直在密切监督着他们……印度: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笔者有一次到印度新闻局办事,竟然意外地发现这些被认为是“社会精英”的公务员在办公室里吃午餐。经询问后才得知,原来印度政府部门并没有食堂等后勤设施,由于中间只休息半个小时,因此许多人的午餐都是从家中带饭或者在街边小…  相似文献   

3.
刘秀品 《检察风云》2010,(17):35-35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关于能否管住公款吃喝的问题时,曾肯定地答道:“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俗话说,“寸口吃断江山”,公款吃喝不但现在政府高度重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除商纣王那样的少数亡国之君,都不敢掉以轻心。为了刹住公款吃喝的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4.
谭浩俊 《政府法制》2012,(17):41-41
实事求是地讲,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要想一下子彻底解决公款吃喝浪费的问题,难度确实不小。这个难度不仅来自于管理层,也来自于操作层,不仅来自于如何治理,更来自于谁来治理。因为公款吃喝与政府权力紧紧相依。说白了,治理公款吃喝的实质就是治权力失范。只要是治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有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5.
公款吃喝一直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中央的“八项规定”下发以后,公款吃喝之风有了明显收敛.但在一些地方或少数人仍心存侥幸,或铤而走险.议论之余,如果去翻翻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看看那里面关于公款吃喝的描述,肯定会生出许多感慨来.  相似文献   

6.
广州不少餐馆当街摆卖野生动物,不少是国家保护动物。"野味"是公款吃喝餐桌上的常客。"吃野味"成了粤人摆阔的方式。少数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默许甚至保护,助长了此类消费。(2月9日《人民日报》)近年来,虽然专家、学者和志愿者不遗余力地呼吁禁止滥食野生动物,保护人  相似文献   

7.
原因之一:举报失实的多。一是水份过大且属陈芝麻烂谷子。有些举报尤其是集体联名举报,为了引起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往往夸大其辞。不仅把某些干部履行职务中出现的财务违章、公款吃喝等违纪问题当作犯罪来举报,还会把某某领导贪污或受贿等几  相似文献   

8.
李喻 《中国监察》2014,(9):29-29
正日前,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发出通知,就"五一"期间,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节日期间不正之风等提出明确要求。过去,在五一、端午、中秋、元旦、春节等节庆时点,有些单位个人打着礼尚往来、提高福利的幌子,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请送、公车私用和收受礼金礼品等,这些  相似文献   

9.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3,(4):76-77
用硬制度管住"舌尖腐败"曲哲涵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为制止公款大吃大喝,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制定了招待费限额控制、定点招待等约束性规定。但由于这些制度仍存疏漏,使公款吃喝依然有空子可钻。比如,政府官员"请客"的超标开销,可以在部门会议费、培训费乃至科研费等合法的项目下报销,并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0.
王清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是在今年3月份. 2008年年底,26岁的他向上至河南省南阳市政府、下至蔬菜办公室共181个行政部门,提请了政务信息公开申请,其中包括"三公消费(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仅收到18份回复.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工作人员运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行为十分严重。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采取措施遏制其蔓延。治理公款吃喝行为不仅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还应当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导思想,通过立法将不合理的公款吃喝行为根据其情节确认为违法和犯罪,并规定相应的法律处罚措施,使公款吃喝受到法律的规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官员谈喝酒     
逸名 《政府法制》2013,(24):15-15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嘹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公款吃喝之风虽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3.
"不差钱":公务消费奢侈豪华 "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境,-直以来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三公"消费所耗费的资金规模是十分庞大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曾综合过各方面数据,推算2006年的"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境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 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确实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4.
“以我的收入,在大酒店请不起一顿饭。”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坦率当即获得了全场人的掌声。他也在反思为什么公款吃喝非得找大酒店。他认为。现在大酒店的价格确实已经很扭曲,而这也是由于公款吃喝导致的。“茅台那么贵,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绝对不会到那个价格。”王荣笑称,是公款吃喝扰乱了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5.
殊达 《政府法制》2011,(20):11-11
预算细化到一张办公纸 首先,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基本不可能,因为香港政府的财政预算公开透明举世皆知,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预算是完全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并接受公众查询和质询。其一个部门在网上公开的财政预算情况、支出情况竟然能多达数百页,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你想滥用公款吃喝,门儿都没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地方政府公款吃喝现象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公款吃喝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公款吃喝费用的持续增长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容忍度。本文在分析公款吃喝现象的种种表现、危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对治理公款吃喝现象提出建议,以期解决由该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治理公款吃喝作为纠正"四风"的一项具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款吃喝风得到有效遏制。对此干部群众感受明显,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如何巩固治理成果、有效防止反弹,让"舌尖清风"成为新常态?就此话题,本期的《风纪谈》邀请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二处处长方文碧、山东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彭小毛、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8.
时事点评     
原打算公款吃喝 却被判自掏腰包 日前,一起吃喝官司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依法审结。曾因受贿而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的原驻马店市香山乡党委书记李先领,因公款吃喝得不到单位的确认,再次被某酒店推上被告席。驻马店市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由其个人承担24000元  相似文献   

19.
廉政爱民井     
最近,河南省永城县十八里乡单各村打了4眼机井,而该村及群众却没掏一分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前几年该乡公款吃喝招待风一直很严重,去年新组建的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为彻底刹住公款吃喝风,集体研究制定了“来人来客吃份饭”、“村干部来乡开会给定补”、“乡干部下乡吃饭交现钱”、“领导干部外出开会,下乡无急事一律乘公共汽车,骑自行车”等一系列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仅半年时间就节约各种费用1万多元。面对节约的万余元资金,有人提出:咱基层干部常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无节假日星期天,无啥补助,就将这笔钱作为年终奖金,…  相似文献   

20.
葛冬梅 《中国监察》2009,(18):59-59
在我国,每年用于公务接待方面的支出总额偏大,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的公款吃喝不仅浪费了资源,挥霍了钱财,而且还败坏了风气、滋生了腐败,为党和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如果吃喝风不加以有效遏制,吃掉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喝掉的是民心。公款吃喝已成为打造廉洁政府的一个严肃政治问题和严重经济问题,已经到了非下大力整治不可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