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杜玉 《政府法制》2008,(4):54-54
未经家长允许.影楼“免费”为幼儿固孩子拍摄个人写真后.遂动员家长将照片放大制作成写真相册。家长不愿意制作相册,在索要孩子照片的底片时.影楼却要收取120元的费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父母的新选择。 调查发现,多数家庭赞成拼养,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不失为育儿新招。但也有一业一人持谨慎态度,认为有悖于传统。还有法学专家表示.『拼养』孩子存在一定风险,家长们要谨慎对待。那么『拼养』会出现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3.
常征 《江淮法治》2012,(17):50-50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怕孩子受苦、受委屈。其实,坚强的意志力。坦然地面对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体谅和宽容他人的博大胸襟,往往都是在失意的经历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高山 《检察风云》2014,(18):40-41
海南省海港学校职工王斌为了骗钱,信口开河,对一名家长说可以安排孩子入学,但骗到钱后却无法安排孩子上学。为了圆这个谎,他先是给学生家长寄了假录取通知书,然后每周给300元让孩子在上课期间到网吧上网,并为孩子购买了校服、教材以及伪造假的期末考试成绩表。一年后,“孩子在网吧上学一年”的新鲜事在海南省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过早。中国有90%的家长认为应对学前的孩子进行认知教育。不少地区有85%的3岁~6岁的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眺。不少家长误以为早教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孩子们在“暴力”逼迫下,只好去学既不瞳又不愿意学习的东西,完全违背了孩子爱玩爱闹的天忙睇口教育规律,不仅达不到开发智力的效果,反而会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和恐惧,为今后的学习埋下隐患。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为了提高“知名度”和自身经济利益,在幼儿园开设各种特色班,提前将小学的内容灌输给学龄前儿童,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  相似文献   

6.
《江淮法治》2009,(18):8-9
近些年来,每到假期,教育部门都会要求给各地中小学生“减负”“减压”,限制学校开办各种有偿补习班、培训班,“把假期还给孩子”。今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要求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要加强督导检查,对违规补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然而,现实情况是,  相似文献   

7.
《江淮法治》2012,(16):10-11
现在的家长对所谓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三四岁的孩子,英语、语文、数学样样要学,大量玩耍时间被各种作业占用,幼儿园趋向“小学化”愈演愈烈。可事实上,幼儿教育专家并不赞同这种教育方式,认为拔苗助长弊端多。  相似文献   

8.
杨清惠  常鸣 《法庭内外》2009,(10):62-62
手里拿着军事院校各种招生表格,向落榜考生家长承诺可以帮助孩子上军校,保证有军籍、包分配.可是学生却一直无法入学。日前.北京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涛、无业人员张克文、胡国玲三人因涉嫌诈骗罪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今社会各种职业都提倡专业化,如何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证一样,家长是否也该进行岗前培训和资格认证呢?培育孩子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每位父母都该扪心自问:我是不是真的有资格做家长?能不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担?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0.
顾建梅 《检察风云》2012,(10):76-77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既喜爱又困惑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这样或那样。却偏偏事与愿违。有些家长会感到沮丧,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而另一些家长则会产生好奇,是怎样的想法才使孩子形成这种行为?我们知道,孩童的思维模式和成人的大相径庭,了解其认知状况,对于家长进行当下的爱的合理教育更有助益,这也是对未来家庭教育的一个良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本期截稿时,正值暑假.孩子们的假期是如何安排的?又有哪些收获呢? 家长的视角 以下是几位家长对于孩子假期的态度. 态度一:假期就要让孩子休息、放松 孩子平时上学很辛苦,假期让孩子放松放松,每天睡到自然醒、把觉睡够,写假期作业,看书、看电视、玩游戏.放假嘛,应该让孩子轻松轻松. 我儿子是个篮球迷,他的好朋友都爱打篮球.他们每天也不嫌晒,长在篮球场上了.  相似文献   

12.
宏剑 《公民与法治》2012,(17):23-26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父母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风扬 《江淮法治》2010,(20):38-39
据调查.当前在中国家庭中,由于年轻父母一代工作繁忙等原因,73.6%的家长把孩子交给祖辈带,隔代抚养孩子的现象极为普通。  相似文献   

14.
宏剑 《江淮法治》2012,(16):13-15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父母的新选择。 调查发现,多数家庭赞成拼养。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不失为育儿新招。但也有一些人持谨慎态度,认为有悖于传统。还有法学专家表示。“拼养”孩子存在一定风险,家长们要谨慎对待。那么。“拼养”会出现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顺安 《江淮法治》2011,(19):49-49
我省自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这项工程让农村孩子得到了实惠。再也不用担心人身安全问题了,老师教书也安心,家长也放心。目前D类危房改造已经全部结束,但是我感觉改造工作不能就此停滞.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又会有一些校舍渐渐老化,出现隐患。所以,  相似文献   

16.
孩子说谎的两个原因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另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位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相似文献   

17.
方舟 《法律与生活》2016,(22):42-43
“不可教”孩子的隐情 当一个孩子感冒发烧时,没有精神、不能看书学习,家长和老师都能理解,并且会用若干方法照料病中的孩子.没有哪位家长和老师会对一个因发着高烧而无法学习、写作业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可是,当一个孩子总是在上课时做小动作、破坏课堂秩序时,家长和老师更普遍的认识是这个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低、学习目标不明确.于是,常见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苦口婆心地讲、严厉的管束、各种形式的批评教育……当发现收效甚微时,家长和老师要么对孩子增加教育的力度,要么判定孩子为“孺子不可教”而倍感无奈.  相似文献   

18.
梁维杰 《法制与经济》2005,(6):i003-i003
网络色情、网络游戏、网恋、网络犯罪、网络迷信等等,令不少家长谈“网”色变。但事实上已无法阻止孩子们上网.特别近年的高考高分作文不乏有网络生活的题材更令家长无所适从,既怕孩子“落后”又怕孩子“落网”。那么,有没有既满足孩子上网交流欲望,又能在网上学到课堂知识的网站?让孩子在现代文明的“绿洲”里健康成长。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网站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9.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怛是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他必须是一个平安成长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去年3月2日下午大约4点10分.重庆市壁山县青杠街道安乐村11岁的男孩黄永豪。与几个孩子在院坝玩耍时不幸被倒下的砖柱砸中了脑部。其家人立即打电话向壁山县医院120求救.同时又火速将孩子送往附近来凤中心卫生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颅内出血.在送到医院约20分钟后,孩子抢救无效死亡了。瞬间丧子.家长悲痛欲绝.亲友们也无不伤心难过.无法承受这突降的不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