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办学资产的增多 ,使之成为犯罪分子的侵犯目标 ,加上高校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隐患增多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日益重要。因此 ,要抓好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责任意识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加强高校安全防范基础工作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守法心理结构 ,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福建高校治安状况总体是安全稳定的,但也还存在着各类安全事故危害师生人身安全、治安案件多发、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障碍造成的自杀问题日趋增多等问题,原因在于高校后勤社会化使得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复杂化,加之对校园安全管理重视不够、防范不足和大学生安全意识缺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科学管理高校后勤社会化,清洁校园及周边环境;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校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3.
所谓安全技术防范,是指运用技术产品、工程等科学手段,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重大治安事件。显然,加强技术防范,建立技防与人防联控机制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体现,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一、高校技术防范工作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优势高校,是社会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校园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维护高校的日常生活安全是社会极其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事故处理机制,却未必有一套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是恒古不变的高校安全第一要务。加强安全技…  相似文献   

4.
董丽敏 《人民论坛》2010,(7):266-267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并且已干扰到了高校正常的办学秩序,成为制约高校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高校的长治久安,为高校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往往无法可依。为了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校园安全立法迫在眉睫。本文拟从校园安全现状研究入手,分析校园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校园安全立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艺术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区面积增大,校内各种外来人员增多,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使得艺术院校校园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增多.艺术院校大学生阅历尚浅,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因此许多不法分子便将侵害的目标对准了大学生.由此可见,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余晖  徐超  陈飞 《思想战线》2011,(Z2):322-324
评估主体是高校安全评估体系的关键性要素之一,主体的身份、组成、研究能力对评估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校园安全评估主体研究是构建安全评估体系的基础性理论探索,也是将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纳入到系统性研究范畴的初步尝试,研究通过分析评估主体的身份条件并结合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现状,提出适宜于理论研究与未来发展的主体选择模式,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9月29日上午,厦门市翔安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区校园安全工作情况。针对部分学校消防设施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周边交通拥挤、公交车不足等问题,代表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规范化建设,强化校园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重视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消除学校消防安全隐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安全校园: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燎原 《思想战线》2006,32(6):34-37
我国校园的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而相对滞后的校园安全立法是解决我国校园安全问题的瓶颈之一。在促进高校校园安全立法时,宜将高校校园安全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把校园安全立法定位为制定法律,分级分类进行校园安全立法,在明确授予高校校园安全的执法权的同时,应明确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校园安全工作体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90后成为高等教育的受众群体,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意识形态、国际国内关系、校园及周边治安、高校舆情、网瘾、心理压力等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应加强正面教育,构筑安全稳定工作的思想防线;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安全稳定工作的行动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安全稳定工作的内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