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13,(6):55-55
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人口流动开始活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激增。这个时候,进城捉民从事的大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他们的收入还是很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开始快速扩张。大城市的私营铁路沿线开发、城市规划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等等,都需要大批劳动力来进行建设,由此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相似文献   

2.
因反清复明遭镇压的洪门组织成员流亡南洋各地,在东南亚找到了相对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华侨华人社会和当地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并对一些殖民地政府造成威胁。他们一方面是当地华侨华人的保护者,也存在着协助当地殖民政府管制华人的一面。他们同所在国人民共同反殖民统治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命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研究近代洪门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还可以追溯当代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及东南亚党派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赵鉴军 《前沿》2011,(14):177-180
晚清时先后到达古巴的华工达12万之多,但在19世纪末活下来的仅4万余。他们在古巴过着悲苦的生活。1879年,中国派驻古巴领事抵达哈瓦那。中国领事对海外华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古巴华人的境况得到改善。本文试图对中国驻古巴领事所采取的改善华人境遇的措施进行阐述,从而对比华人在此前后境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赵越 《八桂侨刊》2021,(1):29-35,44
古巴华侨华人是中国在古巴形象的代言人,也是中国在古巴形象的塑造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巴华人群体经历了华工、华商及自由移民者等不同历史阶段。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华人在古巴社会中作为“他者”的形象构建与塑造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古巴社会对华人形象的认知,既有对其正面形象的肯定,也有一定程度上对其负面形象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正>契约华工是指国内破产的劳动者,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应"募"到海外做工的中国人。早期称"苦力"、"猪仔",后期称华工。欧洲列强在19世纪末瓜分世界后,急需开发所占土地的自然资源,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地金矿的发现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黑人奴隶制度废除后,欧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会学、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于1974年提出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利用这个理论,结合19世纪末美国排华运动前后美国人对华人移民的看法,从传播、舆论环境、社会心理和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排华现象,说明由于受舆论传播、意见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美国公众对华人移民产生片面的社会认知心理,从而形成不利于华人在美国社会生存的舆论环境。这种社会控制力量是导致美国19世纪末排华运动的其中一个有关传媒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伴随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团体组织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能在现代国家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成为政府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东南亚,受各种外在压力与内在需要推动,华人素有团结自助的传统。大量的华人社团一直就是他们在东南亚调适与发展的重要媒介质。在当代东南亚各国民主化的推进中,华人社团在联系华社,参与社会公共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这为重新审视华人社团的功能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劳动力已从单纯的农民身份发展为拥有农民和城市工人的双重身份(本文所指农村劳动力特指进城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至今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已经形成1.3亿人的规模,他们为国  相似文献   

9.
荷兰对印尼的殖民统治长达三百多年,深刻地影响了印尼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直到印尼独立后至现今仍是如此。无论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还是荷印殖民政府时期,爪哇华人在法律上都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华人社会拥有一定程度的法律自主权;荷印殖民政府时期,殖民者逐步将华人社会纳入欧洲法制体系的轨道,华人的法律地位日益低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人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对爪哇华人法律地位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工作为第一代中国移民,于19世纪中期来到加勒比海的古巴,在鼎盛时期达到12.5万人,曾是亚洲之外的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仅次于美国的华人移民。上百年来,华人在古巴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巴的天主教及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下,古巴华人所崇拜的关公和观音信仰发生了变化,即赋予或融入了某些西方和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元素。古巴的华人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共同参与和谱写了文化转移和宗教混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