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选赢公信     
丽水市积极探索后发地区选才纳贤新机制为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积极探索后发地区选才纳贤新机制,在今年的市县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丽水市大胆创新,通过"降低门槛、三个在外、量化考察"等措施,赢得公选的公信。降低门槛,拓宽选才视野这次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丽水市本级自1987年开展以"双推双考"方式选拔领导干部以来的第9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全市共推出104个领导职位,其中县处级领导职位10  相似文献   

2.
公斤选拔是面向社会选拔人才,通常由各级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多指选拔地方领导干部、部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一般要公开选拔职位、选拔条件、选拔方式、选拔结果,公开选拔成为干部选拔任用中使用频繁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多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特别是2003年4月,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40名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次公选,在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制定和执行了严密的操作程序,完全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精神。一、方案公开,宣传到位。省公选办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及时发布公选公告和公选方案,广泛深入地宣传公选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条件、职务类别、职位数量、报考资格、选拔程序、报名办法…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黑龙江省通河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县直党政机关5名副科级非党领导干部。这是我县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非党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县进一步落实推行公开选拔工作的重要举措。这次公开选拔非党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决心大、规模大、影响大,在我县是空前的,在媒体上公布。实行了“五公开”,即职位、条件、程序、成绩、结果公开,真正使选拔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力求每个工作环节均向干部群众公开,如公开选拔的资格要求、具体操作步骤等都作详细说明,鼓励干部…  相似文献   

5.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从1999年起,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开始探索竞争上岗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厅机关竞争上岗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5年以来,厅机关共拿出24个职位(7个处长职位、17个副处长职位)进行竞争上岗,2009年还拿出1个副处长职位面向全区乡镇书记公开选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0,(4):39-43
为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这个《考试大纲》具体回答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根据规定,这个《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正副司局长和地方省(区、市)、地(市)、县(市)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副职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考试。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机关相应职位的公开选拔考试,可参照这个《考试大纲》。事业、企业单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考试也可参照。  相似文献   

7.
一、确定职位,制定公开选拔方案 1.“公选”职位的确定。公开选择领导干部的第一项工作,是确定公开选拔的领导职位。公选职位的确定要以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依据,要以工作的需要为前提。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不要把“公选”搞成了一种徒具虚名的形式。确定“公选”职位是十分慎重的事,可由组织、人事部门提出方案,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后,报党委或党委常委会审批;也可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组织、人事部门综合考虑后,报党委或党委常委会审批。  相似文献   

8.
周昕洁 《群众》2009,(7):59-60
近年来,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全国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展开,逐渐成为政府部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探讨.有助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用人质量,同时亦有助于实现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梁丽芝 《求索》2014,(5):84-8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公选制度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也越显突出。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等意识的薄弱,宏观调控乏力、权力高度集中、群众参与不足的管理体制的缺陷以及选拔机制的局限性都极大地影响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科学性。因而,观念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前提;体制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根本;机制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这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的有机结合,也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做法。重庆市地税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拓宽了用人视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推工作透明度高。为了保证公选工作的公开性,专门下发了《关于公开选拔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副局级领导干部的通知》,将公开选拔的20名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职位、资格条件、选拔程序、报名要求等向全系统公开,并要求各区县局认真传达,广泛宣传,务必做到人尽皆知;市局“公选办”也悉心接受和解答有关公选工作的各种咨  相似文献   

11.
公开选拔是新时期我党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于拓宽选人视野、消除用人不正之风、提高干部选拔公信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标准和流程、成本高昂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统一战线》2006,(7):16-16
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全国、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于去年底开展了有限性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工作。这次公选以选拔党外干部为主,公选的9个职位中有4个职位定向选拔党外干部,其余职位的人选也在同等条件下向党外干部倾斜。此次公选在报名资格、开考比例等方面,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党外干部放宽了条件,例如:任职年限规定只需任正处级职务满一年或副处级职务满4年的即可报名,同时将开考…  相似文献   

13.
宁德市公开选拔10个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即将画上圆满句号。作为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领导重视度之高、竞选职位之多、涉及部门之广、参与人数之众,在闽东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用的成绩应冷静看待,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值得关注。首先,由于本位观念作祟,领导干部公选在有些单位并不受欢迎;其次,由于习惯做法制约,领导干部公选条件规定有时过于严格和呆板。  相似文献   

1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现实中,由于有的干部对待公开选拔存在一些不正确甚或错误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公开选拔的质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怕”: 一怕不公正。有的干部认为选拔领导干部有“暗箱操作”现象,公开选择也是做样子,走形式,赶时髦,其实领导早已“内定”,自己参加也是给别人垫背。 二怕去竞争。有的干部平时不认真学习,自我感觉无竞争实力而“怕”竞争;有的干部习惯于跑关系、找门路而不愿去竞争;更有的干部缺乏远大志向,图安逸、图享受,认为自己干到这份上就不错,何必再自找  相似文献   

16.
胡侠 《今日浙江》2012,(17):45-45
为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积极探索后发地区选才纳贤新机制,在今年的市县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丽水市大胆创新,通过“降低门槛、三个在外、量化考察”等措施,赢得公选的公信。  相似文献   

17.
去年,省(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换届,各地组织部门纷纷试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公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公选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公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智锐 《当代广西》2010,(6):24-24
<正>自去年初我区启动面向乡镇基层和企业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活动以来,广西各地一系列面向基层竞争性选拔处级、科级领导干部的"赛场选将"活动风起云涌,亮点频现,成为区内外的热点。从处级到科级,从乡镇到企业,从机关内到体制外,应  相似文献   

19.
胡宗仁 《群众》2008,(10):66-67
江苏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30年来,我省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紧紧围绕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这一主题,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干部选拔的制度形式、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选与条件     
近些年来,“公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简称)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尽管公选的职级由县处而厅局级,由副职而正职,尽管公选的职位由权轻而渐次向权重移动,尽管公选的职数由一次的几个、十几个而数十个。作为公共生活事件,其最具舆论号召力,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则是公选这个人才选拔机制的实践及其操作过程,因为它显现着执政党的权力开放。今年6月25日,安徽省公选厅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媒体上公告,安徽省公开选拔32名厅级领导干部,其中正厅级学院院长2名,省辖市副市长11名,大学(学院)副职4名。安徽省这次公选无论是职位还是职数,国内能与之比肩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