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30年改革解放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文章认为农民土地权益缺乏保障的实质是农民发展权的缺失,因此,完善土地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行使土地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核心问题。只有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创新,是提高土地绩效和农民土地收益的必由之路.但在农地流转实践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乏力的现象也很突出。如何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在土地流转中,由于土地产权不够明晰、农民的弱势性、政府职能异化等原因,经常造成农民利益受损,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文章试图分析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健全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使农村里的“三无”农民大量涌现。出现了失地、失业农民集体上访事件不断,影响社会稳定。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土地权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土地流转中农民所获收益偏低、土地物权尚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提高农民的维权素养和监督意识,防止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遭受损害,这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略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以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完善和创新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不仅是解决当前征地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梳理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从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公平的征收补偿机制、健全和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建立被征地农民妥善的安置方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民子 《唯实》2003,(12):29-3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非常突出的重要位置。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 ,深化农村改革 ,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深化农村改革就必须建立农民土地的个人所有权制度 ;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 ,就必须建立农民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 ,给进城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以同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目前,土地滥用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引起土地滥用的原因是复杂的,并且各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各个因素进行梳理后,择其要者,归纳为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最基本的保障。近年来,伴随农地非农化,农民的权益不断受到侵蚀。在农地转用过程中会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由于没有从产权制度上引入土地发展权,致使失地农民无权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不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应尽快考虑将农地发展权引入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制度中,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12.
农业税取消之后,农村土地为何还一再遭受冷落?这是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个现象,导致土地继续被冷落的原因是多层面的:经营农业的比较效益低;38619925部队无力也无心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依靠现有的土地满足不了农民的心理预期;农业基础设施差以及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现有土地制度和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缺陷。要破解农民冷落土地这一难题,各级政府必须多管齐下,把提高农民的收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瓯宁街道土地征收情况的实地调研,在充分掌握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现状的基础之上,剖析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重点考察当前农村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土地征收在法律法规、补偿制度、征收程序和社保制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海燕 《求实》2007,(9):88-9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但农民的土地权、民主权、劳动权、社会权常遭受损害。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是: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村政治民主不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政府职能实施的缺位和错位。因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此就要完善土地承包和土地征用制度;消除体制性障碍;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治理的主要方式,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土地资源的分配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侵害到农民的土地权益,表现为:村自治机关侵害农民的土地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相关利益。司法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重要方式,通过行政诉讼可以解决农民土地权属纠纷,通过民事诉讼可以保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能否成为诉讼主体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土地征收征用领域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一些地方,土地财政居于地方财政的支配地位,一些不符合法律规范、缺乏程序、忽视农民利益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显示,地方一些市、县政府主导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当前土地管理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前者为后者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后者为前者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的互动关系。二者的关系面临新型城镇化加剧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受损、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的衔接不到位、土地流转为新型城镇化带来新压力等挑战。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协调发展必须在土地流转中贯彻新型城镇化理念,必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打好土地流转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锡文 《学习月刊》2014,(15):24-25
土地制度确实是非常复杂、非常敏感而且认识是有很大差距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土地问题的内容很多.不下于九个方面.但其中最关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允许农民集体经营土地流入市场;二是允许农民土地经营承包权抵押担保和人股:三是开展对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相似文献   

19.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局部政权后,如果能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其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应该是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所有权交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才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当时的中共领导者们却盲目地服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把苏联实行土地国有的政策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根据地、有了局部政权到1930年冬,都是实行土地公有,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种政策很难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铃还须系铃人,1930年7月以后,共产国际开始纠正错误,中共中央也就改正了这一错误.这三年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完善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应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护的立法,完善村民自治,加强土地流转司法和执法,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