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高校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提供了重要指南和根本遵循,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文章探讨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面临的困境,提出要将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从课程改革、学校助推、社会支持等方面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因此,法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本文以《刑事诉讼法》为例,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发掘、梳理和充实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与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归纳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路径,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安法治人才是历史赋予公安院校的必然使命,应当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公安教育的全过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强化公安专业学生"对党忠诚"的政治能力,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公安专业学生"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的履职能力,聚焦实战、强化训练,着力锤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纪律严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回顾习近平在地方、中央不同场合,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福建、浙江"依法治省",再到"依法治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本文选择八个方面核心观点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从顶层设计抓党建,法治监督,推动法治风尚。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有助于对当下中国依法治国的国策理解,对现实有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都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把思想政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本文以行政法课程为例,探究行政法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梳理行政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实施行政法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和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将"思政"元素融专业知识于一体,这给公安院校犯罪现场勘查课程价值体系构建带来了内驱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宗旨,贯彻价值塑造、文化育人、能力培养的理念,犯罪现场勘查课程要将"法治"这一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特色鲜明的集时代性、专业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的价值体系。在公安院校犯罪现场勘查课程价值体系的构建上,以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工匠精神的专业观作为价值基座,夯实三种专业思维即证据意识、程序遵循意识、安全防护意识,特别是要重视团结协作、动手操作、归纳交流三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是铸警育魂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文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营造思政育人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推动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丰富的法律思想聚变升华的理论硕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催生的理论创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下探索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由关于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和运行的思想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大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的精神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落实。  相似文献   

11.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是各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可以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材内容建设等基本策略来改革"课程思政"工作,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工作考核、提供经费支持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公安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以《危险物品管理》课程为例,梳理、筛选、优化课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凝练出系列思政主题单元,形成"警察职业素养"育人主题。以育人主题为主线,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公安专业教育内容中,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中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视角,解读培养新时代现代化法治人才的教育教学路径,以课程中如何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而开展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将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党内法规成为一个重要的法治概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理、法理与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原创性的理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体现。在建党一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新范畴,理直气壮地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之"法"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法学领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后备力量的必然要求。中国法学界应深刻把握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新范畴的变革性意义,积极将党内法规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话语体系,积极推动党内法规学理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要改变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状,依托隐性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发展。当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受主体的困境难题、客体的多难困惑和载体的利用欠佳等瓶颈的制约,应基于隐性教育视角发挥榜样力量、立足网络载体和依托实践活动等方面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发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性,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云南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同时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也在发展完善阶段,探索云南省红色资源内部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是对红色资源的传承和发展,也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提供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专业思政教育,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重要抓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程作为公安技术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独立实验课,理应承担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基于课程属性与学情分析,公安专业实验课程可通过转变师生"教"与"学"理念、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及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等路径融入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和社会发展实践的一次伟大创新与飞跃,科学回答了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最新产物,开创了法治建设新局面。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追本溯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导向,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导向,身体力行:新时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导向。大学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后备力量,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破”与“立”,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现行法治教育仍然与法治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课程性质定位不准确、教材内容不完善以及教学方法陈旧等方面。高校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准确界定高校法治教育的课程性质,完善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使法治教育真正成为弘扬法治精神和树立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法治思维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依法治国的思想来源。习近平法治思维蕴含着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宪法至上、公平正义、权责一致、权力监督、正当程序等重大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维观为指导,促进立法完善,推动司法改进,指导司法人才培养,制约国际法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