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姜心 《今日广西》2008,(11):34-36
2005年国庆前夕.一个消息震动了香港.81岁的金庸要去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大家不解,早已功成名就且已到耄耋之年的金大侠有必要去英国读博士吗?  相似文献   

2.
金庸先生招到了第一位博士生,媒体又开始大肆宣扬,什么"侠女"呀,什么"才女"呀,统统安在了这位女"博士"身上,如果这个王剑报考其他人的博士,包准是无声无息的.看起来,只要和金庸扯上关系,你想不出名也难呀!或许,关注不关注金庸,还真成了一个问题.正如"生,还是死,是一个问题"一样.  相似文献   

3.
拿自己说事     
李彬 《现代领导》2006,(5):23-23
有两件事激起思绪,总是挥之不去。一件事是浙江卫视访谈节目采访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的金庸先生,金庸先生谈到年至耄重选择读书时,他讲了这样的话:“我在浙江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人家说我学问不好,不够做院长。别人指责我,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另一件事是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给中直机关作中日关系形势报告时,他回忆起童年在腔东农村老家,老母亲领着他东躲西藏,生怕被日本鬼子抓走的场景,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金庸是中国五千年来第一个致富的知识分子。除了传说中的陶朱公外,能够同时成为大儒和富翁的,绝无仅有。他不仅是一个著名武侠小说家,更是一个有非凡商业才能的人。对公益事业,金庸出手大方。有次他将一张100万港币的支票捐赠给香港大学,校长接过支票开了句玩笑:“查先生,您忙得写漏了个‘零’吧。”他二话没说,立即又送去900万。家乡浙江,金庸各种各样的捐赠,至少不低于2000万。金庸,本名查良镛,笔名“金庸”系“镛”字一分为二。他的致富传奇,恰似他书中描写的“桃花岛”一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金庸先生曾说:武侠小说就是成人世界里的童话。可是武侠、江湖毕竟是小说中的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中难描难画。有一位西北姑娘,却开了一家“金庸侠客岛”酒吧,以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和大侠作为酒吧的主题,让正在做着童话梦的成年人圆了梦想!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甚至是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凡是接触过小说的人,不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金庸,要问有谁不知道金庸。如今已经八十三岁的金庸看上去还是那么神采奕奕,没有一点暮年之气,这不仅让人想起他在十七岁写的一篇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六十六年的岁月,时光已旧,却精神依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传奇。而在中国文学史上,金庸也创造了一个武侠文学的传奇。  相似文献   

7.
严峻 《前沿》2013,(14):132-133
爱看武侠小说的读者对于金庸以及他的部部经典作品都是非常熟悉的。金庸的每部小说中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文从金庸笔下各种典型女性人物入手,通过其对爱情的表达,对爱情的追求来获知当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新理念,即做自己爱情世界里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8.
金庸二三事     
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无不被其磅礴的气势所感染。文如其人,这恐怕与金庸先生一生正气,几经挫折而不计怨嫌的大度胸怀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孙天明 《创造》2008,(12):54-54
在中国作家里,金庸拥有最多的读者。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庸小说。然而,金庸的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是平民文学的大师。也不只是因为他是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更关键在于,当古典中国的“庙堂”背弃了“历史正义”时。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江湖”,在那里。“侠”的精神就是“不服从的精神”,这既是寻找“历史正义”的一个通道,也是迈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精神接榫。  相似文献   

10.
朋友,你是否相信读书可以丰富人生,改变人生呢?记得金庸说,他儿子当时在美国留学,在一次电话中与女友争吵起来,一时冲动就选择了自杀。后来金庸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果请您给今天的年轻人一句期待,您说什么?”金庸说:“希望年轻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要会读书,人生中遇上点挫折、不如意,都不会放在眼里了。”如果当年他儿子多读书的话,他就不会选择自杀了。在金庸的眼里,读书可以救儿子的命。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与思考》2006,(24):12-13
要超越金庸,革掉金庸们的武侠命,突破传统武侠小说堡垒,创作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 ——日前,在第三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暨黄易武侠文学特别奖颁奖仪式上,新生代武侠女作家、北大硕士步非烟放言。  相似文献   

12.
文化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来自腾讯网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句话也许有点夸张,但金庸的名气之大却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大部分人可能只熟悉金庸的小说,却不了解金庸其人——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9日,香港著名作家、《明报》创办人查良镛(金庸)先生偕夫人林乐恰、儿子查传倜来到阔别了半个世纪的故乡浙江嘉兴市访问。在四天时间里,他们游览南、北湖,观赏钱塘江潮,投资办企业,忙个不停,获得了乡亲们的赞誉。东山再起金庸先生于1993年3月退休。他辞去《明报》董事局主席,将艰辛经营32年的《明报》出售给于品海为首的智才集团。尔后,他却依依不舍这心爱的“江山”,准备东山再起。去年72岁的金庸老当益壮,一次在杭州香格里拉酒店对记者说:“人生总是无常的,生命也不知道哪一天结束,任何事情是没有永远的。”金庸先…  相似文献   

15.
赖晨 《协商论坛》2012,(2):50-51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盛赞邓小平。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接见了金庸,相见甚欢。不久,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开禁",成为畅销书……邓小平睡觉前爱看金庸的人、武侠小说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  相似文献   

16.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即金庸)。这是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  相似文献   

17.
何雁  刘宁 《今日海南》2008,(4):31-31
夏明文,洋浦经济开发区初创时期的8个博士之一;“工业知青”,则是夏明文的儿子对他坚守洋浦15年的戏称。  相似文献   

18.
简单回顾 昨天晚间8点,新浪突然出现一条“金庸去世”的微博。与今年6月金庸首次“被去世”的谣言相比,这一次时间精确到分,还有听起来像模像样的医院,一时间这条微博被疯狂转发成千上万次,有媒体甚至迅速安排了悼念专刊版面,题目都已经拟好——大哭江湖。  相似文献   

19.
漫谈读书     
潘琦 《当代广西》2007,(18):52-52
那晚看央视《艺术人生》“走近金庸”专辑,节目将结束时,主持人问金庸老先生最后有什么话要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金老先生不假思索地说:“我希望大家能抽时间多读些书,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解除万般忧愁和许多烦恼……”老先生的几句话讲得很平实、平常,但很深刻,可谓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20.
<正>1956年5月1日,金庸与香港大学毕业的女记者朱露茜结婚,金庸为她改名为"玫",含有"以文称王"的意思。6个月后,金庸的第一个儿子降生。1961年、1963年和1965年,二儿子及两个女儿出生。朱玫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结发妻子杜冶芬和现任妻子林乐怡都没有生育。长子最具父亲基因在金庸的儿女中,大儿子查传侠大概是最具有父亲遗传基因的孩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