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1月6日,我国在重庆合川举行了山地灾害抢险救灾演练,这是建国50年来对山地灾害的第一次“实战演习”。虽然是老百姓与灾害管理部门进行的一场虚拟战斗,但它却拉开了全国山地灾害防灾、抢险全面起动的序幕,使紧急救灾预案制度的实施日益科学、完整,也使中国山地灾害的防治纳入了联合国“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日程中。今年以来我国的救灾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开始向全面提高灾害的紧急救援能力、扎实开展灾民的生活救助、系统规范灾害的管理程序的方向发展;我国救灾款使用开始突出保证灾民的紧急转移安置、灾后建房,灾民生…  相似文献   

2.
正遥感技术是山地灾害快速调查、隐患识别、灾情评估的有效手段,在应急服务与指挥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构建的特大山地灾害临灾遥感响应机制,以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核心区灾损遥感快速调查、"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遥感调查为例说明了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在山地灾害应急响应调查中的应用及成效,反映了遥感技术在灾后应急中的重要贡献,并从高时频遥感观测潜力的角度,提出山地灾害链遥感应急调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山地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全国除地震灾害之外,山地灾害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总损失的四分之一,平均每年因山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亿元,死亡人数1000至1500人。山地灾害成了山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6,(6):F0002-F0002
5月12-18日,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山地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在成都举办。来自安徽、广西、湖南等山地灾害多发地区的主管副县长、民政救灾干部共92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班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地灾害的预防与综合治理、山地灾害的鹿急处置与恢复重建管理、空间信息技术在山地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等方面。培训期间,学员还实地考察了岷江紫坪铺水电工程等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国家减灾中心培训部)山地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举办$国家减灾中心培训部  相似文献   

5.
政府应加快山地灾害普查及区划,制定完善防御预案。开展山地灾害调查,掌握地质环境状况及山地灾害类型、发育强度及其分布特征,是有效开展山地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建立群策群防网络,提高防灾时效性。加强对重点山地灾害隐患的防治。加强山地灾害的防治,一是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同时要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及景观的保护结合起来,决定采取治理还是避让;二是要结合水土保持工作,从源头上治理山地灾害,以减少山地灾害的发生;三是要坚持山地灾害“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山地灾害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山地…  相似文献   

6.
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和保安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居住在山地的群众防御山地灾害的教育,使他们掌握防御山地灾害的基本常识,经常保持高度警惕,遇到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切实提高广大山区群众防灾保安的本领。强化管理,指导群众科学选择宅基地。有关部门要逐步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严格农村建房审批程序,指导群众科学选择建房地址,合理规划,避开危险区域,减少山地灾害造成的损失。明确职能,落实防御山地灾害责任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县乡干部要切实承担起山地灾害的监测、预警和组织群众开展防御及安全转移的责任。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地灾害灾情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山地灾害灾情评估罗元华(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段永候,谢章中,阙列东,张国祥(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的山地灾害在全国广泛分布,每年都有大量的灾害事件发生,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  相似文献   

8.
延军平 《中国减灾》1992,2(3):30-32
一、陕西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1.自然环境的特点与灾害多发性陕西位于中国内陆中部,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与我国东部地区23个省区平均面积21.6万平方公里相差不大,具有代表性。陕西高原、山地比例8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故山地灾害多,广大的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9.
我国防御山地灾害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易发生山地灾害的区域面广、量大,防御难度大.山地灾害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中南和东南沿海山区.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44.8%,分布范围广,而且分散,治理难度大.其中云南和四川省是我国山地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共有山地灾害威胁点20余万处,全省128个县市绝大部分都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威胁,元阳、镇康、西盟、镇源、怒江等县因山地灾害而搬迁县城,碧江县甚至因山地灾害威胁而撤消.四川省具有一定规模并可能造成危害的滑坡和崩塌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3000余条,危及120多座县城、800多个乡镇、500多家工厂、矿山企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经抽样调查,从性别特征来看,不同性别居民的山地灾害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山地灾害意识男性强于女性;从文化程度特征来看,山地灾害意识由强到弱依次为:大中专、初中、高中、小学、大学以上;从年龄特征来  相似文献   

11.
2002年6月上中旬,川渝两地连降特大暴雨,造成山洪突发成灾,并诱发了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受民政部的委派,我们对川渝重点地区的灾害进行考察.考察中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对这次灾害有了更深体会,也对减灾工作有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的乌蒙山地区是中国"山地耕牧型"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栽树村地处乌蒙山高原的核心地带,其农牧并举、牧业为重的文化特色,具有中国"山地耕牧型"文化的普遍性特点,定居、放牧与旱作、轮耕的巧妙结合,反映了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  相似文献   

13.
1992年7月5—9日在成都召开了国际侵蚀、泥石流与山地环境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国际林学研究组织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发起,由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国际大陆侵蚀委员会组织,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来自中、英、美、德、奥地利、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丹麦等20个国家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5):32-3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貌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都较为特殊,各种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近年来,广西紧紧围绕"立足基层,夯实基础;示范引领,重点突破;科技支撑,强化队伍"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开创了西部边疆少数民  相似文献   

15.
王先奎 《中国减灾》2004,(10):38-39
2004年9月发生的宣汉县特大洪涝及山地灾害,将永远载入宣汉的灾害史。面对200年不遇的洪涝及山地灾害,宣汉县民政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视灾民为亲人,把灾情当命令,把灾区当战场,流汗在第一线,小病轻伤不下火线,竭尽全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大灾面前显示出的精良素质和英雄本色,也将永远载入抗洪救灾的史册。洪峰似野马脱缰9月3日14时至9月6日中午12时,宣汉各地持续普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419毫米,降雨持续时间之久、强度之大、覆盖面之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200年不遇的最罕见的一次。暴雨引发的洪涝和山地灾害,致使全县55…  相似文献   

16.
正灾害保险是转移、分散灾害风险的有效机制,其在灾害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同。"中、孟、尼灾害保险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中国、孟加拉国、尼泊尔三国的基本国情、灾害风险特征及保险业发展现状,比较借鉴英国、美国的灾害保险经验,提出了针对三国的灾害保险发展模式、职责界定、管理体系和实施方式,并探讨了中国经验对孟加拉国、尼泊尔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成灾特点与减灾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业成 《中国减灾》1996,6(1):27-30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成灾特点与减灾社会化张业成(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1中国崩滑流成灾特点1.1分布广,灾情重,防治困难崩滑流是我国最主要的山地地质灾害。全国有大型崩滑流灾害发生地近8000处。重庆、兰州、东川等400多个市、县所在城镇和第...  相似文献   

18.
钟开斌 《中国减灾》2007,(10):10-11
频发的灾害正在给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今年一系列的城市自然灾害再次说明:中国的城市在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的同时,也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灾害频发期。  相似文献   

19.
周利敏 《思想战线》2011,37(5):92-97
从描述类型学的视角看,灾害集体行动可具体化为灾区内与灾区外、"天灾"与"人祸"、利他性与利己性、组织性与非组织性等基本类型。在对待灾害集体行动时,政府要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技术或其他单一手段的管理策略,代之以"非结构式政策"进行柔性治理,即从信任、公私协力、危机管理和社会公平等角度进行综合治理。在灾害治理过程中,政府必须排除"人祸"责任主体的说法,通过灾害信息的及时播报、正向解释以及专家诠释等方式影响民众的灾害情境定调取向,将灾害导向"天灾"而非政府的疏失。灾害治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媒体和民间力量的监督来协调相互冲突的行动和目标,使自发性、利己性和非组织性的集体行动被整合成救灾和灾区复原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在灾害应对过程中,法律凭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实现各种目标——公正与效率,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但是,非常规性灾害(巨灾)的冲击,使这一切重新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