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检查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在我国,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检察机关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却出现了危机,这些来源于多方面因素。本文从执法公信力的基础理论,我国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不足因素,现实意义和对策这几方面来浅谈我国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以期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韦华生 《法制与社会》2010,(16):140-141
检察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的客观表现,是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得到民众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的高度反映,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分析影响检察执法公信力的因素有助于检察机关提高公信力的实践。本文试从历史因素、人丈因素、外部因素和执法主体四个方面找出影响公信力的成因,以期在检察公信力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中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自我国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得到不断增强的客观事实应当充分肯定,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还不高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需加强执法保障能力,自觉维护执法权威.  相似文献   

4.
张涵 《法制与社会》2013,(34):130-13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检察机关,对执法公信力的拷问和研究一直历久弥新.公信力,其核心在于“信”.执法公信力,其要义也在于信.提升执法公信力,其核心和主旨也无非是要建立起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执法行为的“信”.那么,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缘何会受到质疑和削弱?检察机关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树立公信力?本文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浅显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潘栋 《法制与社会》2010,(27):120-121
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与执法公信力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仅就检察机关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邱建民 《法制与社会》2012,(13):178-179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我们在执法公信力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后,从四个方面提出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执法公信力对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发挥和社会地位影响深远,也是当前严峻社会形势下检察机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从执法公信力的定义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杰 《法制与社会》2013,(33):159-159,171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宪法赋予职权的法律监督机关,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好监督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促进和巩固执法公信力的原因和动力。本文拟从研究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影响执法公信力的指标因素,并结合实证研究和评价指标建设,进一步探索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提升执法公信力方面做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将从公信力面临的挑战、存在问题的根源和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检察执法公信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于检察公信力的内涵,依据主体可以从检察机关和公众两个方面定义,但从目的论的角度讲,无论从哪个角度定义都要落实到检察机关自身。检察公信力的外延从宏观到微观包含三个层面即制度公信力、执法公信力、检察人员公信力。目前检察工作中提到的公信力多数是指执法公信力,但制度公信力和检察人员公信力同样需要重视。制度公信力建设主要在规范层面,需要检察制度理论研究论述,提出"发起性权力"理论;执法公信力需要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法律效果是基础,社会效果是提升;检察人员公信力需要提高检察人员公信力建设意识,杜绝降低检察公信力的私人行为。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在宪法和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和职责决定了其必须具备很高的执法公信力,而当前现状与这一地位及人民群众的期待之间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应多措并举,从外部及内部,从理念到行为,从个体素质和执法机制等多方面统筹兼顾,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关朝银 《法制与社会》2010,(30):211-211
执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检察机关作为依法治国的支柱力量之一,树立公正文明的司法形象、提供便民的服务、提升执法公信力,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张太飞 《法制与社会》2010,(26):120-121,125
执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执法机关和执法活动的认可和信任程度,公信力越高,社会公众就越是信任和尊重执法机关和执法活动。执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执法的职能目的是平息社会矛盾和纠纷,稳定社会秩序。检察机关要处理好法、情、理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不断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公正廉洁执法,来树立权威、提高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龙庆军  袁剑 《法制与社会》2012,(20):178+180
本文在阐述检察执法公信力的内涵、意义及其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以某县检察院的司法实践为例,重点论述了检察机关把提升队伍素质和执法作风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接受公众监督、扩大检察宣传等方面上升为执法办案必须遵守的制度,以此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提高检察执法公信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刘蓥 《法制与社会》2012,(12):207-208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指检察机关通过执法活动,向公众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公平、正义、可信、权威的信任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刘源吉  张秀芹  刘青青 《法制与社会》2013,(33):123-123,12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公信力提升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是检察工作服务和保障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涉检网络舆情为切入点,探讨大众传媒与检察机关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并尝试性地提出网络信息时代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赵建群 《法制与经济》2013,(10):125-126
执法公信力,是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维护法律公平正义能力的信任程度。检察机关作为宪法确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基层检察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必须本着"监督者必先接受监督"的原则,切实把强化内部监督放在与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要求来监督自己,突出抓好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确保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以其"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对惩罚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以来,执法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执法的公信力明显提高。近几年来,执法公信力逐渐成为理论界和检察机关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不管是理论界还是  相似文献   

19.
怀倩倩 《法制与社会》2010,(25):216-216
执法公信力是执法能力的主要标志,具体到检察机关,就是指检察院通过公正严格文明执法、全面履行职责,赢得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信任的能力。现阶段,我国正在着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检察机关在建设执法公信力的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提高三项能力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公信力上;执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目前,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司法工作者与公众认识存在冲突;其次,就是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没有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性;再次,检察工作公开、透明程度不够;最后,检察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