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史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史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及其影响、俄罗斯帝国版图内的乌克兰、乌克兰分离主义运动、乌克兰大饥荒、二战中的乌克兰、乌克兰独立等方面。由于从不同视角解读俄乌关系史,加之有些历史问题被人为政治化,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全国选民分成阵线分明的东、西两部分,究其原因,有如下三点:第一,频繁变动的版图。历史上,乌克兰长期处于被瓜分或兼并的状态,东乌克兰长期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而西部则长期受波兰的统治。第二、文化及宗教因素。西乌克兰长期受波兰语言、文化的影响,信奉天主教的多,而东乌克兰多信奉东正教。第三、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影响及后果。苏联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民族政策,为日后的民族分离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3.
在俄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中 ,大俄罗斯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为沙皇俄国的扩张勾画了一个最初的构架和蓝图 ,同时也为帝国的俄罗斯化赋予了历史的合法性 ;地缘安全假说从理论上并最终在实践中确立了俄罗斯的帝国中心地位 ;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为俄罗斯企图建立一个泛斯拉夫帝国编纂了理论依据。这一理想化思想体系最终是要实现帝国的俄罗斯化 ,亦即俄国秩序。作为一种政治—历史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乌克兰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东乌克兰的沙皇俄国与占领西乌克兰的奥匈帝国交战,乌克兰成为主要战场之一,乌克兰人受尽蹂躏与战争疾苦~①。这时,"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的乌克兰精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属于单一的民族,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并自由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②在这经济、政治和人民心理剧烈动荡的社会中,乌克兰各政党、各阶层力图结束混乱秩序、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和社会革命的历程,被西方史学界称为"1917~1921年乌克兰革命"。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沙皇俄国领土分崩离析,俄国出现了临时政府与苏维埃两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俄国境内的乌克兰地区,知识分子、社会团体成员、士  相似文献   

5.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思想”作为一个特定概念表达的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本质的精神因素。在“俄罗斯思想”中蕴涵着理解当代俄国问题的“逻辑钥匙”。“俄罗斯思想”经历萌芽、形成和发展阶段。( 1 )萌芽时期 ( 1 5~ 1 9世纪上半叶 )。这一时期天定救世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2 )形成时期 ( 1 9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 :恰达耶夫 (历史由天意推动 ,俄国被开除于天赋使命之外 ) ,斯拉夫派 (有能力成为斯拉夫民族在东正教信仰基础上团结的核心的“神圣罗斯”模式 ,被看作是摆脱西方道路的选择 ) ,陀斯妥耶夫斯基 (全人类基督教联合思想 )。 ( 3)发展时期 ( 1 9世纪下半叶以后 )。代表人物 :达尼列夫斯基和列昂吉耶夫 (历史文化类型论 ) ,索洛维约夫 (俄罗斯因素与全人类的、综合性并存 ) ,别尔嘉耶夫 (“全人类统一的形而上学”) ,欧亚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各阶段被塑造成不同的历史形象.1985年以前,苏联学界以批判尼古拉二世的剥削统治为基调.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填补历史空白点",由此尼古拉二世的"血腥沙皇"形象逐渐转变为遭受苏俄政权迫害的"牺牲者"形象.2000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册封尼古拉二世一家为俄国圣徒.2008年,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危机:多维视野下的深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转型发展和欧洲安全体系演变的重大事件,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国内的重重矛盾,也折射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复杂光谱。从制度转型的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是政治失范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标本,20多年的社会转型困局加剧了乌社会既有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分野,而这些矛盾在经济发展遇阻和民主政治危机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演化为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危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美、欧在乌克兰有着各自的地缘政治目标,它们之间的大博弈使欧洲有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年危机"覆辙的危险。从国际秩序的角度看,尽管俄罗斯以强力方式取得了克里米亚,但不可能颠覆西方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俄罗斯有可能在美欧制裁之下遭受诸多损失。从帝国研究的角度看,苏联解体的"后遗症"并未痊愈,欧亚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所倡导的"欧亚一体化"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其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为其他成员国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发展空间等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和德国历史上都有让人震惊的"黑色"篇章,它们既有各自所属的单独篇章,也有紧密相缠的共同部分。俄罗斯(含苏联)和德国战后对待"黑色"篇章的态度差别很大:苏联对历史上的"黑暗"现象基本上是讳莫如深,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则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德国完全否定和严厉批判第三帝国及其领导人希特勒。在如二战这些共同的历史问题上,俄罗斯和德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论。造成俄德两国对待"黑色"历史不同态度和引起它们在共同历史问题上分歧与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不相同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