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孔子提出“和而不同”,而早于孔子200多年前的西周末史伯曾提出了“和实生物”.这两个论断都具有辩证法的深意.但是,由于孔子的“圣人”威望和儒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和而不同”在思想史上处于显位,而“和实生物”被边缘化了,以至于单讲“和而不同”而不及“和实生物”这一更为精深的辩证法思想.“和实生物”之所以更为精深,在于它揭示了“和”的辩证法实质是“生”,即事物的生成和发展.据此,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古典中国哲学关于“和”的思想,与其说是“和合”哲学,不如说是“和生”哲学.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是一个古老而又日新的哲学命题。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文化,指出“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当时论述的是社会和谐之道,但其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温总理力主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而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君子和而不同”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是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哲学命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与统一战线具有本质联系,贯穿于统一战线全过程。“和而不同”是统一战线形成的前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是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的思想理论渊源;“和而不同”是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统战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和”的思想。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中国古代有关论述中,“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和而不同”,讲的是要充分尊重创造性、差异性,广泛参考借鉴不同意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实现和谐。另一层是“和和美美”,讲的是一切与“和”有关的美好的东西。如  相似文献   

6.
“和而不同”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后来成为一个对当代人有重大意义的成语,它至少也描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既善与人同,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在多元化已经成为生活现实而不仅仅是趋势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具备“和而不同”这样一种能力,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和”,“和而不同”丰富和发展了“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正是传承了这一文化观,既强调和谐统一,又肯定事物多样性。世界如是,国如是,家亦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进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特别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准则和真谛。我国古代周朝时的史伯曾提出“和生实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即只有不同的事物统一起来,才能产生新事物,它是万物构成的法则。孔子在继续史伯等思想家的进步思…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思想认为,“和”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事物发展多样性的存在。这一思想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事实上已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发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凸显其实践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交融凸显其民族性;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借鉴凸显其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理念,既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就是和谐、和睦、和顺、和衷共济;“不同”,就是差异化、人性化,就是创造性、突破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2.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在强调“思想统一”的时代,只能被当作谬理来批判。近来,大约与创建和谐社会有关,从文人学者到国家领导人,均有对“和而不同”一语内涵的诠释和其重要性的阐述,并大力提倡之,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然而,我观其文章语录,只是侧重于对“和而不同”的解释与提倡,对“同而不和”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却较少述及,故撰文聊补其阙。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评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阐述中华文明之精髓——“和而不同”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和而不同”理念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思想来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文明多样性的和谐世界的构建,它不单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不单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在语言方面的思想主要建立在对“民族建构”和“价值中立”的批判基础之上,这些思想家往往认为这两种思想都不利于少数文化群体语言的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一个国家推行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文化。所以,他们要推行一种保护少数文化群体语言的积极的文化政策,以纠正历史上的不公和保障少数文化群体的语言自由。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人们对如何理解“和谐”概念甚为关注。许多文章以孔子的话“和而不同”来诠释和谐,并认为主张和,不主张同,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就涉及和谐与共同的关系问题,和谐与共同是互相排斥的吗?不同就一定和谐吗?黄楠森就此提!出了看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话是否能理解为“君子要和不要同,小人要同不要和”?不能。孔子“要同”的话也不少,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如此,儒家还要世界大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6.
“和而不同”是中国历史上的哲学理念。“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东西相掺和,强调的是一种有差异的平衡或多样性的统一;“同”指的是相同事物的堆积,反映的是无差别的同一或抽象简单的同一。大千世界,生机勃勃,不可能完全同一,若如是,就没有活力和生命力;但是,如果在多元社会没有基本的共同信念与和谐,则会失去秩序、失去祥和。因此,“不同而和”与“和而不同”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由此论之,“和而不同”的基础首先是有“不同”,“不同”之因来自诸多方面,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风俗习惯,更有政治制度和意…  相似文献   

17.
李道湘 《台声》2000,(11):7-9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从其政治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反映了香港、澳门人的回归愿望;从其文化层面而言,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对统一的追求,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永恒信念 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它顺应了全体中国人的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要求,也说明了它符合和适应香港、澳门的实际,同时也适应和符合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潮流。而从其更…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和而不同"思想的历史渊源并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坚持"和而不同"应做到立足本国文化传统,不搞文化霸权主义,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就当今世界来说,各国同处"地球村",都在谋求发展,更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周黎鸿 《理论月刊》2006,1(1):55-57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它的提出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严格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在现时代并没有过时。但是,我们必须联系新的实际,赋予它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深入了解中西政治制度设计中不同的人性论基础,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