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 ,非选举政府的执政期限不得超过 5年 ,但如今 1 0年过去了 ,缅甸军政府依然我行我素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拒绝和美国欧盟提出的承认 1 990年 5月大选结果并将政权移交给全国民主联盟的条件。缅甸军政府反复声称 ,它将完全按照自己的既定方式和时间表移交政权。为此 ,它致力于制订一部有力于自己的新宪法 ,一旦制宪完毕 ,将再举行新一轮选举 ,把自己 1 0年来苦心经营的政党 (联邦巩固发展协会 )推向政治舞台。尽管缅甸军政府至今仍被国际社会所遗弃 ,同东盟的关系微妙 ,但同中国的关系则是牢固的。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日缅关系及日本对缅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9月缅甸军政府上台之后,日本于1989年2月对其予以了承认,由此成为西方阵营中最先承认缅甸军政府的国家。日本希望通过与缅甸军政府保持建设性接触的方式,来促使缅甸逐步走向民主化进程。与欧美等国的强硬做法相比较,日本政府强调与缅甸军政府开展对话的重要性。在处理缅甸问题上,日本的政策表现更为稳健、温和。日本还会继续对缅甸采取建设性干预的政策,并在指导缅甸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政治发展理论观照下的缅甸200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2009年缅甸发生的主要政治事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本文认为,2009年缅甸军政府对果敢地区武装的强制收编为未来政府权力的规范运行扫清了一个主要障碍;军政府与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之间关系的缓和则为缅甸人民带来了福音.二者都有利于缅甸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4.
缅甸军政府的转型出于国内外压力。转型后的文官政府在政治体制上有民主化变革;在行政人事上实行文官主导、军人公务员并存的体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扩大了民族自治权;在宗教治理上延续了对佛教的控制;保留了军人的主导作用。缅甸文官政府政治前景不容乐观,但其对民主制度的规定与对合法性的追求,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缅甸吴登盛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拉开了缅甸社会改革的序幕。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方国家纷纷与缅甸新政府接触,发展关系。尤其是昂山素季当选议员之后,美国、欧洲与日本加快了对缅甸的战略争夺。作为缅甸传统友好邻国的中国,与缅甸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较为良好。文章将分析缅甸的改革进程对中缅关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中缅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6.
缅甸政局向何处去张惠霖缅甸军政府头面人物──缅甸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和王军总司令丹瑞大将1992年4月接替苏貌执政已经有两年时间了。这期间,缅甸局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我认为,缅甸政局发展变化中有两个新动向很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因...  相似文献   

7.
缅甸反政府武装与政府握手言和林锡星1993年10月,缅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克钦独立军同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举行和谈,后来沿泰国边界的克伦、孟和克伦尼(克耶)也分别同中央政府举行了和谈。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分别与单独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集团进行双...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7日,缅甸政府开始把政府机关从仰光搬迁到彬文那。据仰光的外交官和政府官员猜测,缅甸迁都的真正原因是防止可能发生的外部入侵。自美国停止对缅甸投资以来,缅甸军政府正遭受着1997年以来最为严厉的国际制裁。  相似文献   

9.
缅甸苏貌政府旨在促使背叛缅甸共产党(现已解散)的武装集团保持中立的尝试,已在滇缅边界制造了新一代毒枭。仰光军政府把他们改造成实际上的民团,又积极怂恿他们参与毒品买卖。本文旨在探索产生新一代毒枭的历史根源、仰光政府的角色及毒品贸易对云南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韦红 《当代亚太》2001,(9):46-51
1988年上台的缅甸军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策略调整对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实行"剿抚并举"的两手政策;给予归顺政府的少数民族地区以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力度.策略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缅甸出现了民族和解、政局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民族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缅甸的民族问题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张添 《东南亚研究》2020,(1):33-68,155,156
缅甸进入后军人时代后,国内呈现由军人集团和文官政府组成的"双头政治"权力格局,这种格局是前军人集团政治设计的结果,对现在缅甸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影响。在外交政策的制定、落实和应对国际压力的过程中,"双头政治"的博弈因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而变得更加复杂,体现为军人、文官政府和少数民族的"三方博弈"。在缅北民族和解进程中,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使得缅甸陷入既需要外部帮助斡旋而又让外部难以有效参与的困境。在中资大项目问题上,这些博弈导致缅甸对华政策出现"依赖"与"反依赖"纠葛,而中缅关系无法有效推进的局面。在若开罗兴亚人问题上,各方博弈更使缅甸陷入国际道义、政治与法律围攻的窘境。究其根本,缅甸仍停留在"求稳定"与"求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内长期存在的政治认同分歧与族群割裂,使其在后军人时代可能进入另一个"乱局"。军人势力仍然强大、文官政权软弱、少数民族各自进行不同程度的国际动员,各方"自助"而"不得助"的客观形势,使得民盟政府初期良好的外交环境日益恶劣。因国内政治而不断引发外交危机,缅甸孜孜以求的独立自主、中立主义和韧性外交受到极大影响,缅甸的复兴梦与发展梦未有穷期。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的缅甸外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缅甸外交在1998 年继续稳步发展,但也遇到了新的困难。缅甸与东盟成员国来往密切,但因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缅甸与东盟成员国的矛盾也逐渐凸现。虽尽力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成效甚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对缅实行制裁。缅甸与印度、孟加拉国的关系在1998 年进展不大,缅中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Since 2012 Myanmar’s oldest ethnic rebel group, the Karen National Union (KNU), has sought for considerable rapprochement with the government. To many, this seemed to be the direct outcome of wider political transition in Myanmar.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Based on extensive field research and an emerging literature on armed group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group’s rapprochement with the government was driven by leadership struggles between two rival factions within the KNU. At the core of this contestation are shifting internal power relations, which resulted from military pressures and geo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Myanmar-Thai borderlands. These findings point to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of Myanmar’s peace process. The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field of Conflict and Security Studies with much needed primary source data on the internal politics of insurgency, which shows how dynamics of civil war are driven by an interplay between forces on 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缅甸军人与政治关系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1948年1月4日独立至今的68年间,缅甸军人直接掌权或由其扶持的政党执政的时间共约56年。2015年11月8日,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军方扶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惨败。2016年3月30日,民盟资深成员吴廷觉总统领导的新政府宣誓就职,取代退役将领吴登盛领导的巩发党政府。缅甸军人长期直接或间接执政的历史暂告结束,这是缅甸民主转型的里程碑。但依照缅甸宪法,军人仍保留诸多权力,是与民盟政府并立的另一权力中心,军人与民盟政府关系好坏将是影响缅甸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缅甸军人完全退出政治尚需时日,不排除其再度干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eace-building efforts in Myanmar implemented under the Nation Wide Ceasefire Agreement (NCA) in 2013. It assess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recently elected government led by the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 has dealt with the NCA, and highligh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 argue that while the NLD government and Myanmar military remain crucial to the success of peace effor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CA is impossible without the support of the eight current NCA signatories, in particularly the Karen National Union (KNU). Neg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actors not only provides an incomplete picture of ongoing peace-building efforts, but could also undermine efforts to promote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that have thus far focused exclusively on the Myanmar government and the military. These signs of life emanating from the NCA signatories, however, have increasingly been undermined by an official failure to implement the agreement and to adhere to the agreed process and by ongoing hostilities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four of the country’s ethnic armed groups.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缅甸政府对若开邦的罗兴亚穆斯林长期执行种族歧视和迫害政策,导致大量罗兴亚人逃往资源并不丰富的穆斯林邻国孟加拉国.背负着难民的身份,罗兴亚人难以从孟加拉国政府得到长期而有效的帮助,因此只能通过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寻求工作机会和与其他国家穆斯林组织合作而获取生存资本.这极其严重地威胁到孟加拉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利益,并破坏了缅孟长久以来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7.
State control of land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roducing land dispossession throughout the Global South. In Myanmar, the state’s approach towards territorial expansion has driven the country’s system of land governance, resulting in widespread and systemic land grabbing.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ongoing land governance reforms as key terrains for contesting such abuses of power. Employing a relational land governance approach, we view reform processes as shaped by changing power-laden social relations among government, civil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donor actors. Legal and regulatory reforms in Myanmar potentially act as sites of meaningful social change but in practice tend to maintain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in altering governance dynamics.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alliances in Myanmar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pening up policy processes to a broader group of political actors. Yet, policies and legal frameworks still are often captured by elite actors, becoming trapped in path dependent power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7年以来,缅甸社会政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新媒体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在2007年"藏红花"革命和2008年纳吉斯风灾中,缅甸人民利用互联网、移动电话等新媒体技术向世界传递了政府镇压和掩盖的真相。缅甸军人政府也明显感到了新媒体技术对其统治的压力,因此在2010年缅甸大选之前,严格控制国内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虽然没有导致缅甸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是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来军政府对信息的封锁,逐渐促进了缅甸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