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时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获取个人“政绩”,纷纷抢着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顾当地是否真正需要或是否迫切需要这些项目,也不顾政府口袋里是否有钱,有的地方竞预支、花光未来若干年的政府财政收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举债建别墅的尴尬局面。有人形象地把这种不考虑发展效果而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称作“政绩饥渴症”。“政绩饥渴症”有违客观规律,背离发展目的,有害群众根本利益。透视“政绩饥渴症”的表现,分析“政绩饥渴症”的病因,提出医治“政绩饥渴症”的对策,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2.
某地一位主要领导同志在基层调研稳定工作时说:“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抓好经济、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样也是政绩。”这一番话,可以引发对干部政绩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具体过硬的措施,把中央关于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树立了政绩考核的新导向。这对于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科霖  谷志军 《政治学研究》2022,(1):117-128+159-16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注意力分配的视角,从“创造政绩的约束条件”以及“创造政绩的理性选择”两个维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赛的本质是地方官员在有限注意力前提下针对不同行政任务的注意力分配基础上的多元政绩竞争。对中国地方官员多任务竞逐的经验加以考察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可以发现地方官员面临着运动性任务、竞逐性任务、日常性任务以及约束性任务的多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中国地方官员的政绩竞争呈现出“直通赛”“锦标赛”“资格赛”“淘汰赛”并存的多元政绩竞赛格局。对“多元政绩竞赛”分析框架的“小切口”建构,有助于为进一步认识“地方官员行为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大问题”提供新的进路及可能。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形式的“政绩工程”更是深恶痛绝。在这种政治纪律约束和社会舆论压力下,“政绩工程”本应该日见减少并销声匿迹,但在一些地方,“政绩工程”仍然不同程度地存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靠正确的政绩观作保证。没有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就不可能形成科学发展的政绩导向机制,也就很难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为了破解这一现实难题,近年来,惠州市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开展创建“科学发展好班子”为平台,  相似文献   

7.
宋斌 《瞭望》2003,(14)
时下,一些干部在追求政绩上出现了一种“病态”: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表面风光”之事。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政绩“快马加鞭”,对长远的发展却无暇顾及;个别干部甚至靠造假“速成”政绩,骗取荣誉。  相似文献   

8.
郑卫国 《党政论坛》2008,(18):49-49
“功利”型战略创新。有些领导者在推动领导战略创新时总是存在着某种不正当的功利心理,急功近利,尤其是把提拔当做唯一的追求,有利于提拔的事便不惜代价地去做,不利于提拔的事便不做,在工作中不是把重心放在群众的需要上,而是放在琢磨个人的进退上。最为突出的是把领导战略创新指向制造“政绩”,一切创新都围绕“政绩”展开,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项目催促上马,对长远的发展却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9,(11):47-47
朱铁志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否“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由谁来评价?当然首先是由群众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由谁来评价?当然也是群众。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绩”、“政绩”由谁来评价?还是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衡量能否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组织怎样评价政绩,使用什么样的干部,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建立完善与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相适应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好政绩考核评价工作,对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政德”是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是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孔子家语·入官》言:“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政绩”是干部在执政中的成绩。现实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重“政绩”轻“政德”,这种“一好遮百丑”的现象还颇具市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任务,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干部的考察内容不同、方法各异,但用“政绩”衡量干部的“德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个标准为选拔、考核、任免、奖惩、黜徙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这种公平的方法为人民群众对被选干部实行科学的监督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所谓“政绩”,其内涵简言之是指领导工作的实绩。对干部的政绩考察,实际上是对干部思想政策水平、领导决策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它不仅是检验干部贡献大小的主要标尺,而且是检验干部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德才”统一的依据。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中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14.
“政绩”辨     
选拔干部注重政绩,本无可厚非。但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却存在着动机不纯的问题。有的创“政绩”,不是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上级领导看,捞取“升官发财”的资本。他们往往置前任领导确定的大政方针于不顾,扔下一批“半拉子”工程,标新立意另搞一批显示自己“能力”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新项目”;有的为了出“政绩”,不顾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甚至搞虚假、浮夸,在数字上做手脚,往成绩里掺水份,把想法说成做法,把点上的经验演变成面上的“成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5.
谈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杨世荣政绩是一个干部德和才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德才兼备的干部不仅懂经济、会管理,而且更懂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考虑和处理问题。这样的干部在工作中一定会有良好的政绩,而那些“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的干部,只...  相似文献   

16.
一是,“利在一己”政绩。其特点是,把政绩视为自己财富,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通过政绩这个手段,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政绩一旦与权、利结下不解之缘,政绩就成为一种武器,并且有很强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就容易“贪天之功为己功”,损人利己、与民争利的现象就要发生,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弄虚浮夸的行为就会泛滥,还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二是,“利在一时”政绩。其特点是,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思路,只顾当前不管长远,急功近利,没有长期打算。一些干部,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对长远规划和基础性工作不感兴趣,这种人一旦在届内出了政绩,就走上“一…  相似文献   

17.
政绩评价的价值取向和确定性对于重塑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2、以经济指标代替政绩,干部评价指标不全面人们经常看到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侧重于各种经济指标,看一个领导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往往把生产…  相似文献   

18.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政绩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有形政绩,如兴土木、上项目、搞开发等均属此类;另一类是无形政绩,比如发展后劲的积蓄,环境生态的保护,道德素质的培养等等。为官一任就得竭尽全力创造政绩,为民有所作为。但政绩的创造,又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从大局的利益出发,决不能凭私欲、论嗜好、看风势,要考虑有形政绩与无形政绩互动共生,同举并立,切不可急功近利,以牺牲无形政绩去换得有形政绩的一时轰轰烈烈、卓著赫然。这是人民的长远利益所要求的,是社会的协调发展所要求的,也是国家的长治久安所要求的。“以政绩论…  相似文献   

20.
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旗渠的故事》,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是多么动人的故事?多么惊人的政绩?这些年,我们讲政绩讲得不少了。尤其是“凭政绩用干部”一条,使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领导们坐卧不安,都在追求,都在努力,都在奋斗。有人把政绩留在了群众的心目中,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