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化的底蕴、核心和精髓是价值观。价值观诠释、体现和表征文化的本质、发展趋向和目标。因而,文化自觉必然要在价值观的层面得到集中的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出来的。文化自觉从基本词义上看,所表达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文化方面的自觉程度。从历史来看,文化自觉经历了个体文化自觉、群体文化自觉和人类文化自觉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本身也表征着人类文化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时代命题,应辩证地分析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繁荣的关系,揭示文化自觉的价值隐喻,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文化自觉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的驱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息息相关的历史过程.文化自觉肯定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倡导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补,这正是构建世界和谐文化,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面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及文化因素,从文化哲学的视闻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左定超 《民主》2011,(11):7-1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8.
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炳毅  王丽鸽 《理论导刊》2012,(8):66-68,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其中提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走出去"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在内在文化转型与外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走出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全面地实现文化自觉,更科学地践行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在文化上缺乏自觉性导致其文化判断和选择上的困惑与盲从,因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是青少年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人文教育,为青少年文化自觉的形成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个体自主意识与能力;引导和规范大众文化的发展,为培养青少年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颐武 《民主》2006,(11):33-34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许多地方的政府和民间都意识到了文化产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意义。最近的许多经验都让我们感到了“地方性”文化资源的特殊的意义。前些天到天水参加“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研讨会”,会上,台湾政治家饶颖奇先生的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谈及北京“798”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海外旅行者来北京时必去的地方。旅行者在逛长城、吃烤鸭之后,又多了一个在北京的旅游项目。这让我这个北京人觉得有点自豪。798的长处不是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尽管北京有非常丰厚的古都文…  相似文献   

12.
刘婷婷 《学理论》2012,(24):130-131
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在特定时期内对其文化的理解、认知和反思的过程。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不断地改进方法,继续前进。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被先进的中国人引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与本民族文化进行了自觉而强烈的搅动,这个过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此间文化自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马运军 《学理论》2012,(35):170-171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我们国人的文化认同比较明显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一个是对现实文化体系的认同。对现实主流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主要内容。提升文化认同,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觉醒和创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自觉反映的核心价值是"和谐、公正、仁爱、共享"。我们现在亟需这种文化自觉,以文化认同召唤社会认同和政治认同。但是,从深层次看,文化自觉的养成,来源于以什么样的理念、思路来改革文化自觉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其运行关系。"包容性增长"倡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发展成果,核心是发展权利的同质均等性,这为文化自觉的养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求知》2013,(1):10-13
文化是社会的观念体系.在社会结构中居于上层建筑的顶层.本质上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系统化认知和体验。从逻辑上看,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一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发展即是经济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首先,文化自觉一定是文化开放的结果。封闭的文化传统谈不上文化自觉,具有开放的外部条件但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文化传统也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其初期往往是某一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与刺激,接下来是自身文化价值的问题化乃至于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借助于所在类群、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文化复兴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王燕 《学理论》2012,(26):91-92,1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也逐渐向全球化迈进。在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的今天,唯有把握住文化自觉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树立起民族的信心,进而使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8.
赵瑛 《学理论》2013,(16):31-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文化发展的现实目标,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解读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我们明确文化建设的紧迫性、现实性和长远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俄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将文化建设和发展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他从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实现人的超越性等三个方面自觉的认识文化的地位,认识到规律性发展、多样性构成和长期性建设是文化的三个主要规律。在新社会建设中,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担负起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政治权利,传承民族和人类优秀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教育权益以及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