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的力量     
《党政论坛》2013,(20):1-1
文化博大精深确实是文化强国的一个条件,因为如果你的文化比较浅薄、比较少,就不能成为强国。第二,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自己评价自己,在外国文件、文献,或外国重要人物对我们的评价中,我们几乎找不到“博大精深”之类的描述。所以说文化强国一定得有两个条件:一是你的文化的确博大精深;二是它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人家喜欢你的文化,尊重你的文化,这样才能算强国。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所以我谈文化,带有文人谈文化的特点。我还告诉各位,我有一个独特的体会,因为有一阵西方世界谈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对这个也很紧张,老怕被别人和平演变了。我最近怎么体会到我们中国也有能力把洋人和平演变了呢?现在很多洋人到中国,你去他家的时候,他弄一大盘生菜,两片面包就算是请你吃了午饭了。可是他要是到你家里,你要是给他这个,他甚至很公开地说,你们家吃饭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2,(12):48-48
林利民在《环球》第22期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大国是否可以称之为世界强国,可依据五大要件来判断:其一.世界强国一定要以人口和国土规模为基础,这些要素一定要居于世界前列。其二。经济能力,包括GDP总量、人均GDP,以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食产量、能源资源产量、钢产量、发电量,等等。GDP总量和人均GDP反映一国的财富情况和富裕程度。在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是财富多、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富裕的国家不一定天然就是强国。比如,瑞士、卡塔尔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其人均GDP世界排名远高于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也高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德法英等国,但它们不是强国,这是因为,不能脱离国家规模来孤立地谈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的人运气好,出生在富贵之家,一出生就像贾宝玉一样嘴里含着玉,有钱就不是问题。但有钱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你本人值不值钱的问题。值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比如你去找一份工作,人家给你开出百万年薪,那就表明你很值钱;如果  相似文献   

5.
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  相似文献   

6.
文明的包容     
冯雁军 《党政论坛》2013,(10):43-43
德国小城魏玛,只要你见到她,就一定会喜欢上她。不是因为这里有包豪斯大学,也不是因为有哥德和席勒,而是因为魏玛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在这里,不论是光辉的历史,还是耻辱的历史,不论是次要的文化,还是重要的文化,一样都得到了保留。在布兴森林集中营,希特勒曾下令杀害了无数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面对企业文化的兴起,有人把它与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甚至主张用企业文化代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人把它与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否定。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利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等同的,也不是互相对立的。它们之间有相容的部分,也有各自特定的含义和内容。企业文化是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创立的关于现代管理的新学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同属于管理科学。从指导思想上看,二者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指导原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从内容上看,二者多有重合之处。如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世纪以前曾是世界经济大国之一,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八。而在2002年新年伊始,它却陷入了举世瞩目的危机。 有这样一个国家,其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以至于它说它不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 有这样一个国家,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美称,而不久前却爆发了哄抢商店的骚乱。 有这样一个国家,20世纪90年代期间一直被视为经济改革的“榜样”,而今储蓄者却在银行外排着长队,等候提款。 有这样一个国家,因美国歌星麦当娜在她主演的电影中高唱“别为我哭泣”而名闻遐迩。 这个国家,就是地处南美洲南端的阿根廷。  相似文献   

9.
人生隽语     
《民主》2018,(8)
正丰子恺: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柴群虹:有人说,最好的人生,是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从年轻美貌的时光,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我和多少人一样也曾那么以为,那么梦想。鲜有人能那么幸运,可以得到这样的人生。我,你,还有许多人,不曾那么幸运。我  相似文献   

10.
张兴莲 《学理论》2010,(26):99-99
家庭是国家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稳定社会的内燃机,同时还是一个国家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课堂,也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受到教育的地方。有了家庭文化才有客厅文化,二者是父与子的关系;家庭文化包含客厅文化,但客厅文化不等于家庭文化。客厅是一套房子的名片,同时客厅也是主人彰显身份与文化内涵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烦恼     
离我家最近的一个图书馆,据说因为经费的原因,几乎已不进新书,我也就无法去那里借书了,尽管每每从那还和原来一般大的牌子旁边走过,但心里总有一点酸楚的感觉,想想里边的人也是无奈,也就不生他们的气了。跟别人借书吧,也挺不容易。自觉关系不错的人,都是那些需要靠已经先富起来的人的带动,在若干年后才能共同富裕的人,就算是有几本书,也不经看。再说现在的书不管内容如何,从一印出来就是先要满足人们的收藏需要、装饰需要、送礼需要。你想,对人家视为股票一样盼着升值,视为工艺品一样摆在柜中,视为敲门砖一样的东西,咱还好意思借吗?如果真的碍于情面借来了,影响了人家发财,降低了人家房间里的品位,甚至耽误了人家的仕途,可就得不偿失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尊严     
1一个有人格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2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无论哪一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尊重”二字。  相似文献   

13.
借钱的本事     
正你没出去借钱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面子挺大,但当你创业资金不够,想借100万却只借到20万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几斤几两。一个企业家的身价高低看的往往不是富豪榜上的排名,很多时候要看他落难时能借到多少钱。天下创业者的共同点是没钱。没钱要变成有钱,这才是创业的动力。有钱的人早就趴在钱上睡觉了。但是,钱在别人口袋里,怎么才能跑到你的口袋里呢?  相似文献   

14.
信仰与信任     
被称为“真正牧马人”的曲啸同志谈到:“当代青年人不是信仰危机,而是信任危机。”他的意见是被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发生了问题,其根源在于一些教育人的人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久而久之,人家对你讲的东西就发生了动摇、怀疑。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文化?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学历、文凭、职称、文章、著作等等。是的,这些与文化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学历和文凭代表着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而职称、文章或著作代表着一个人在已有文化水平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绩,或是社会对其工作能力的认可,是与文化水平或受教育程度相一致的。但是,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文化,更不是文化的全部,  相似文献   

16.
唐新同志:上次我们谈到关于“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的问题。你来信说,在“四有”教育中,理想教育尤为重要,而难度也比较高。你认为,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是有益的。我同意你的意见。其实,关于理想和理想教育问题,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它很早就有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应该有理想。古今中外许多大政治家、大思想家,都曾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国璋教授     
──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育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我们的理想要高一点,要做一个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只想练些应酬英语,到合资企业去跑腿,去做翻译,目标太平凡也大庸俗了。你就是做了合资企业经理,举止是不是要有修养些?谈吐是不是要更典雅些?写作时笔下是不是要有更多的文化内容?否则你每月挣成百上千,我也很鄙视你。这就是许教授许国草!这样的声音,我们以后听不到了。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素质与肌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时下,社会上冠以尊重的提法很多,诸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等等,还有人提出要上级行文提倡尊重党政干部,尊重工农群众。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尊重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呢? 尊重,从字面上讲,是尊敬和重视的意思。要想受到别人的尊敬和重视,就必须有值得别人尊敬和重视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是别的,而是劳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只能用他对社会作出的有用劳动的多少来衡量。尊重,实际是社会对劳动的一种认可和评价。在对待“尊重”上,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看法。有些人把“尊重”理解为对名望、等级的尊重。一些人因为曾经对社会作出过较大的贡献,而获得了较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德国曾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已越来越使它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德国的多元文化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德国政府目前的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待日益增多的移民及其社会融合问题,德国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始终如一的。排斥不同文化的文化强权主义,不仅会阻碍多元文化社会的构建,也是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和谐世界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求知》2010,(7):29-30
<正>现在,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四位,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但无品牌的中国产品,展示给世界的只能是硬件的坚实,却不是软件繁荣,当西方国家抱怨贸易赤字的时候,我们应自省的则是"品牌赤字"。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